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忠賢可以殺了崇禎,為何到死都未反叛?其實他一直抱著僥倖心理

魏忠賢可以殺了崇禎,為何到死都未反叛?其實他一直抱著僥倖心理

魏忠賢在崇禎帝繼位後,很快便遭到了清算,即使他曾經權力熏天,但是也抵不過崇禎帝的殺伐,在明知崇禎帝要對自己下手的時候,魏忠賢為什麼沒有拚死一搏反叛,控制或者做掉崇禎呢?

相對來說,魏忠賢的確有多次可以殺掉崇禎的機會,畢竟在宮內有他多年來培養的勢力,但兵部,錦衣衛未必會支持他,他殺了崇禎,沒有善後的計劃啊,也可以說魏忠賢對大明還算是忠心的,隻手遮天也只是停留在對權力的慾望,並沒有篡權的想法,即便是篡權了也沒有軍隊和藩王的支持,他又是個太監又不用給子孫們考慮,所以篡權不在考慮之中。

而且沒有十足的把握誰都不敢輕易動手,但崇禎還是佔優勢的,因為他是皇帝,在沒有到最後直接針對魏忠賢的時候,可以先砍掉魏的黨羽手足,魏只能幹瞪眼。魏一直抱著僥倖心理,他知道直接對抗崇禎是造反是死罪,弄死崇禎也許很容易,但迎接他的不是皇位,而是千軍萬馬的討伐,所以只能抱著僥倖心理,也許還能保留著榮華富貴!

縱觀整兒明朝權閹不少,卻無一人能在失寵後還能翻出花兒來。因為他們所有的權利,是建立在帝王從自身權利中劃分出的一部分。當皇帝收回這些權利時,權閹就變得一無是處。至於皇權,明朝的中後期是變弱的。票擬權,批紅權,文官集團成為能對抗皇權的存在。可以說,明亡於黨爭,亡於左光斗之流的朋黨,黨爭中失敗一方選擇與魏忠賢合作,才造就了權勢滔天「九千歲」。

宦官的權力是依附於皇權的,皇權不在權臣的根基也就沒有了。明朝倒數第二個專政皇朝,宏觀來看在這個歷史時期中國的皇權政治的發展已趨於頂峰。由於制度的不斷改進完善,宦官外戚威脅皇權的可能性早已不復存在了。明朝皇權體制決定,哪怕你一手遮天也只是依附於皇權之下罷了。跟前朝那些正兒八經的牛逼宦官是兩回事,像唐後期的宦官大佬,人家是政治實力與軍事實力俱在,但明朝的說形象點就是宰相門前七品官,宰相一介家奴可以使一眾官員低眉順眼,點頭哈腰,但這並非家奴有多牛逼,別人畏懼的不過是家奴背後的大佬罷了。

再者明朝的文官集團可不是吃素的,絕不會允許太監威脅到皇權,明朝歷史出了這麼多權侵朝野的大太監,沒有誰能真正威脅到皇權,在厲害,皇帝看不慣你了也是一句話的事情,明朝的太監就是皇帝用來制衡文官集團的,以此來達到權利的平衡,最後不得不說,明朝的皇帝,不管是怎麼玩怎麼不理朝政,但玩起權謀手段和政治手腕上都是頂尖的,也許這是老朱家的天賦吧。

明朝宦官雖然有名,但還始終沒有東漢末年和晚唐那種廢立皇帝的本事。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明朝內閣制度的先進,雖然有時,宦官勢大,內閣不得不依附內庭,但只要有皇帝的支持,隨時有反戈之力,皇帝在內閣和內庭之間,隨便選擇哪個都可以。明朝和唐朝的宦官干政權勢不一樣就是軍權,明朝宦官沒有軍權控制不住皇帝的自由生死,而唐朝不一樣的,從肅宗時一個太監都能威嚇玄宗,代宗的繼位還得靠宦官,後面就更不用說了,軍權才是根本。

東廠太監都是明朝皇帝放到前面和大臣對著乾的,明朝太監沒有軍權,皇帝可以隨時拿走太監的權力,但是拿不走文臣的權力。崇禎沒經過皇家皇權的系統教育。他不廢了錦衣衛和東廠,文官不會一家獨大,皇權不會完全落空,崇禎帝權謀之術還是太差了。可以說,崇禎是這麼多亡國君里掌實權最久的,他確實不具備帝王之才,沒有政治嗅覺,他連咸豐都不如,人家咸豐還是異族皇帝。雖然都是內憂外患,好歹咸豐保住了江山。王朝未年說到底就是階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平衡。崇禎一來得罪底下層,二來被利益集團利用。咸豐好歹懂得放權給漢族精英,讓滿漢利益重新分配。讓愛新覺羅的天下得以苟延殘喘,有政治覺悟和帝王手段。崇禎即位之初國庫雖算不上充盈,但好歹還能保證收支平衡,國內也無大量流民,邊關後金已顯頹勢,甚至崇禎自縊前,明朝都未出現歷代亡國之像的藩鎮割據,如此大好局面放到漢末,唐末,甚至清末那些亡國之君都能笑醒,卻被崇禎短短二十年玩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