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說起書法,不能不說王羲之;說起王羲之,幾乎是家喻戶曉,說不定還能說出幾個有關他的故事。這也算是中國獨特的書法文化現象。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王羲之從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熏陶。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衛爍,師承鍾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鍾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唐人書評》曰:「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說:「羲之從衛夫人學書,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鍾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後來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與衛夫人所傳鍾法新體有異,因而對於師傳有所不滿,這和後代書人從帖學入手的,一旦看見碑版,發生了興趣,便欲改學,這是同樣可以理解的事。可以體會到羲之的姿媚風格和變古不盡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書管窺》)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善於轉益多師,當他從衛夫人的書學藩籬中脫出時,他己置身於新的歷史層而上。他曾自述這一歷史轉折:「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爵、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從這段話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斷開拓視野、廣聞博取、探源明理的經歷和用心。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學鍾繇,自能融化。鍾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鍾家隼尾波。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抵,不折而用轉,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他學張芝也是自出機抒。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王羲之對張芝草書「剖析」、「折衷」,對鍾繇隸書「損益」、「運用」,對這兩位書學大師都能「研精體勢」。沈尹默稱揚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腳下盤泥,依樣畫著葫蘆,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為我服務,不泥於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從博覽所得秦漢篆隸的各種不同筆法妙用,悉數融入於真行草體中去,遂形成了他那個時代最佳體勢,推陳出新,更為後代開闢了新的天地。這是王羲之「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緣故。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與王羲之同時的書法家瘐翼、郗愔都聲名卓著,王羲之自謙還趕不上他倆。傳說瘐亮曾向王羲之求書,羲之回答道:「(瘐)翼在彼,豈復假此!」瘐翼在荊州時,見人們竟習王羲之書體,不以為然,曾說:「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鶩,皆學(王)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但後來瘐翼見到王羲之答瘐亮的章草,才心悅誠服,給王羲之寫信道:「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瘐翼態度的改變,正是王書不斷從一個層次向更高層次攀登的反映。王羲之能自拔於流俗,不斷超越他人,超越自我;他的創造與發展,伴隨著自我生命的發展、價值理想的完成和實現。如陶弘景說:「逸少自吳興以前,諸書猶未稱。凡厥好跡,皆是向會稽時、永和十許年中者。」(《論書啟》)虞(龠禾)也說:「羲之書,在始末有奇,殊不勝瘐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極。」(《論書表》)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既有洒脫漂亮的外在風貌,「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雲,矯若驚龍」,又有富贍的內心世界。晉代玄學盛行,崇尚老莊哲學,因此,他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思考當然受其影響。晉室南渡之初,他見會稽有佳山水便有終老之志。辭官歸隱後,山陰道上行,山川相映發,自然有應接不暇之感。他又泛舟大海,遠採藥石,在他的心胸中滌除塵慮,接納自然萬物之美,去發現宇宙的深奧精微,印證到書藝上,正如《書斷》所說:「千變萬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峰造極!」。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的《蘭亭》詩寫道:「仰視碧天際,俯瞰祿水濱。寥闃無厓觀,寓目理自陳。大矣造化工,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當代美學家宗白華評析道:真能代表晉人這純凈的胸襟和深厚的感覺所啟示的宇宙觀。「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尤能寫出晉人以新鮮活潑自由自在的心靈領悟這世界,使觸著的一切呈露新的靈魂、新的生命。於是「寓目理自陳」,這理不是機械的陳腐的理,乃是活潑潑的宇宙生機中所含至深的理。王羲之另有詩句:「爭先非吾事,靜照在忘求。」宗白華認為「靜照」是一切藝術及審美生活的起點。晉人的文學藝術都浸潤著這新鮮活潑的「靜照在忘求」和「適我無非新」的哲學精神(《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我們正可從上述的剖析中體會和領悟王羲之的書魂。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崙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說,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聖教序》等。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玄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獻之,則稱「小聖」。黃伯思《東觀徐論》云:「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嘗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家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鍾(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右軍書名蓋世於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云:「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改變這種狀況的是由於梁武帝蕭衍推崇王羲之。他把當時的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鍾繇」轉變為「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在《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蕭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蕭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評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輿論遂定。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讚辭,評鍾繇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通過比較,唐太宗認為右軍「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從此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帝、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範圍,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仍未動搖。「書聖」、「墨皇」雖有「聖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中國書史上雖推崇王羲之為「書聖」,但並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聖像,而只是看作中華文化中書藝創造的「盡善盡美」的象徵。事物永遠是發展的、前進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時代到達「盡善盡美」的頂峰,這一「聖像」必將召喚後來者在各自的時代去登攀新的書藝頂峰。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手札集萃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姨母帖》行書,紙本,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一。字間多斷、頓挫,除「奈何」兩字上下牽連,其餘都字字獨立;筆畫凝重、樸拙,其「哀痛摧剝,情不自勝」的心緒直露無遺。

釋文:臣十代再從伯祖晉右車將軍羲之書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

頓首。頃遘

姨母哀,哀痛摧剝,情

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

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

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初月帖

釋文: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停行無人,不辦。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此帖為《萬歲通天帖》第二帖,草書,藏遼寧博物館。王羲之父名「正」,為避父諱,「正月」書為「初月」。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書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書比較,具有古意,可能是較早的作品。此帖用筆、結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點。如其中倒數第二行之「道憂懷」,末行之「報」字,一點一畫均非直過,而是具有豐富的變化。如「憂」字的首筆和末筆,「懷」字的左側豎畫,「報」字的最後一筆,筆畫或短或長,或藏鋒或露鋒,都呈曲勢,非一帶而過,中間充滿了微妙的變化。翁方綱所謂「中過」,包世臣所謂「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等等,於此帖皆可領略一二。用筆以中鋒為主,有些字如「山」字、「報」字使用側鋒也十分明顯。結字大小不一,或長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隨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勻稱,行距不求密疏劃一,這就決定了此帖的錯落跌宕、變幻莫測的整個面貌。這種情況同當時人們追求自然瀟洒的社會風氣有關。唐代以後追求精整規範,這樣的字就很難出現了。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上虞帖

釋文: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唐摹王羲之草書硬黃本。高23.5厘米,橫26厘米,共七行,五十八字。體勢靈動綽約,豐肌秀骨,遠勝右軍《如何帖》。此卷為北宋內府舊藏,至今尚何存原裝,帖前有宋徽宗趙佶金書籤題《晉王羲之上虞帖》,卷有南唐內府「集賢院御書印」、「內合同印」 以及宋內府朱文雙龍圓印、「政和」、「宣和」、「御書」葫蘆印、「內府圖書之印」等。明代曾藏晉王府,後由韓逢禧、梁清標、商載、程定夷遞藏。明代詹景鳳《東圖玄覽》、清代安儀周《墨緣匯觀》有著錄。原跡現藏上海博物館。有影印本行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寒切帖

釋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書,知問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憂老久懸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謝司馬書,不一一。羲之報。

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紙本,縱25.6厘米,橫21.5厘米。此帖宋代曾入紹興內府,明代流入民間,曾為王時敏等遞藏,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文中「謝司馬」應為謝安。謝安為王羲之至友。謝安於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為桓溫西司馬,時41歲。王羲之此信應寫於此年,次年,即昇平五年逝世。因此,此書應是其末年書。評者都認為,王羲之書法到末年,才達到極致,於此帖可以臨略其末年書法妙處。

此帖書體遒勁妍潤,沉著流動,寫時好像毫不費力,體現王羲之晚年書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極致妙處。正如唐人孫過庭說:「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平和,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所以能夠「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快雪時晴帖》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君倩。

《快雪時晴帖》,紙本,四行,二十八字。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帖是王羲之寫給「山陰張侯」的一封簡短的信。在大雪過後,天氣轉晴,問候朋友是否安好。起首用一句「羲之頓首」,結語又加上同樣的敬語,這在古人的書信中還很少見。王羲之的墨蹟至今已失傳,這件書蹟是後人忠實的摹本,不過仍然可以看出本來的面貌。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節奏韻律。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閑逸豫。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平安帖》

釋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來。無由同,增慨。

此帖亦稱《修載帖》,與《何如帖》、《奉橘帖》共一紙,摹本,硬黃紙本。縱24.7厘米,橫46.8厘米。4行,27字。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為項元汴、笪重光、清內府等藏。帖中修載為王羲之的從兄弟王耆。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何如帖》

釋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

此帖又名《不審尊體帖》。此帖與《平安帖》、《奉橘帖》共一紙,橫46.8厘米。摹本,硬黃紙本。縱24.7厘米。3行,27字。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帖中「懷充」押署系唐懷充,「察」系姚察。

《奉橘帖》釋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摹本,硬黃紙本。縱24.7厘米。2行,12字。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與《平安帖》、《何如帖》共一紙,橫46.8厘米。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行穰帖》

釋文:足下行穰九人還示,應決不?大都當任

再臨本,紙本。縱24.4厘米。2行,15字。草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右軍書記》:『足下行穰久,人還,竟應快不? \\n大都當任縣,量宜,其令□□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此帖僅是著文片段。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頻有哀禍帖》

釋文:頻有哀禍,悲摧切割,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摹本,紙本。縱26.9厘米。3行,20字。行書。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此帖與《孔侍中帖》共一紙,或將二帖總稱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孔侍中帖》

釋文:九月十七日羲之報:且因孔侍中信書,想必至。不知領軍疾後問。憂懸不能須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報。

摹本,紙本。縱26.9厘米。6行,42字。行書。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會藏。此帖與《頻有哀禍帖》共一紙,或將二帖總稱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與《喪亂·二謝·得示帖》同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跡摹本。《頻有哀禍·孔侍中帖》在活潑的行書筆意中帶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結體上又顯示出欹側取妍的藝術效果。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喪亂帖》

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 \\n雖即修復,未獲賓士,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摹本,紙本。縱28.7厘米。8行,62字。行草書。日本皇室藏。此帖與《二謝帖》、《得示帖》共一紙。永和十二年(356)書。書信反映了王羲之對北方故鄉的祖墳被破壞的憤怒和悲傷。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二謝帖》

釋文:二謝面未比面遲承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左邊劇。

摹本,紙本。縱28.7厘米。5行,36字。行草書。日本皇室藏。此帖與《喪亂帖》、《得示帖》共一紙。二謝一說為謝安、謝萬;一說為謝尚、謝奕;一說為陳郡謝氏兄弟。

16,《得示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得示帖》

釋文: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摹本,紙本。縱28.7厘米。4行,32字。行草書。日本皇室藏。此帖與《喪亂帖》、《二謝帖》共一紙。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大報帖

【釋文】 便大報,期轉差也,知不快,當由情感如佳,吾日弊為爾,解日耳。

2013年1月8日晨,NHK電視台的新聞大篇幅報道了王羲之唐代的精摹本在日本被發現的消息,因王羲之真跡早於不存於世,因此被受世人矚目。

東京國立博物館發表的消息說,這件王羲之「大報帖」屬於個人收藏,高25.7厘米,寬10.1厘米,共3行24個字,臨摹於唐朝時期,從上有王羲之兒子的名字「日弊」和整個字的風姿來考證,應屬於王羲之的早期臨摹本。至於這一臨摹本為何會流傳到日本,博物館的分析稱,應該是遣唐使回國時帶回日本,隨後一直留存於民間,保存狀態完好。其他不詳。

東京國立博物館稱,這份「大報帖」的發現,是繼1973年日本發現「妹至帖」之後,相隔40年的重大國寶級發現。博物館將於本月22日,舉行「書聖 王羲之展」,展出這份新發現的「大報帖」。

然而《大報帖》圖片在大陸轉貼出來以後,引起無數專家的關注,微博上瘋狂轉發,《書法江湖》網站聽梧閣版主更是將最《大報帖》與此前的《妹至帖》拼合在一起,令人驚訝的發現,二者或同出一紙,某一時間被裁割為兩片。隨後著名王學專家祁小春先生應《書法報》之約為此又專門撰文對此進行探討。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漢時帖》前二行為唐人寫本,後段為元趙孟頫補書。

按《漢時帖》為王羲之《十七帖》中之一,然此為唐人臨寫本,旁有正書,與《十七帖》刻本不同。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大道帖》,紙本,二行,十字,現藏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傳為米芾摹本。

在右軍草書中,最為突出,後人稱它為「一筆書」。明張丑《清河書畫舫》云:「老筆紛披,所謂一筆書也。」十字中,前五字一筆聯綿,次兩字聯綴,複次兩字又鉤聯,最後一「耶」字以末筆豎畫一貫直下,控制尺幅的空白。強作一筆書的人,往往有做作之嫌,而王羲之此書則如天際行雲,宛若游龍,彌足珍貴。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長風帖 臨摹本, 紙本。縱27.5厘米,橫40.9厘米。11行,102字。草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長風帖》又分稱《長風帖》、《賢室委頓帖》、《四紙飛白帖》 。

釋文: 每念長風,不可居忍。昨得其書,既毀頓,又複壯謂,深可憂。 知賢室委頓,何以便爾,甚助,耿耿,念勞心。知得廿四日書,得(叔)虎廿二日書, 雲新年乃得發。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語張令未? 前所經由, 足下近如似欲見。 今送致此四紙飛白,以為何似?能學不?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 《游目帖》又名《蜀都帖》紙本 摹本, 紙本。11行,102字。草書 日本廣島安達萬所藏,毀於火。

釋文:

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 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 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領、峨眉而旋, 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游目帖 又名《蜀都帖》。摹本墨跡。此帖一百零二字,是王羲之信札中字數較多的一件。

《右軍書記》著錄。此帖宋、明兩朝皆在民間,清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入內府,咸豐、同治年間賜予恭親王,後歸日本廣島安達萬藏所有,內藤湖南曾為安達氏書跋。

此帖經過多次裝裱,前後隔水縫間的收藏鑒賞印模糊不清,有乾隆御璽、恭親王印多 方。前隔水外題籤為「晉會稽內史王羲之字逸少《游目帖》真跡」,題籤下有一無名 題跋:「此真晉泠金紙,緊薄如金,索索有聲,與筆陣圖相類,載在襄陽待訪錄。」 帖尾有守和審定題跋:「有鍾紹京書印二字小印。鍾蓋唐之越公也。晉謝奕、謝安、 桓溫三帖,並黃素《黃庭經》上,俱有此印。見米元章《寶章待訪錄》。而《黃庭經》 今藏韓雷州處,予屢見之,尤可據證耳。」此帖安達氏有影印本。摹本毀於火災,現 只有照片存世。

此信札是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信中表達了王羲之對西土山川奇勝的嚮往。 周撫,字道和,東晉中興名將周訪之子,原籍汝南安成,後移家潯陽。永昌元年(三 二二年),為王敦爪牙。太寧二年(三二四年)王敦失敗,周撫等逃入西陽蠻中。太寧 三年朝廷大赦。咸和初(三二六年)周撫為王導所用。興寧三年(三六五年)六月卒於益 州刺史任上。王羲之與周撫關係親密,多有問訊。

此帖書法妍美而不柔媚,矯捷而不輕佻,求雄強而不強作怒張,得巧妙而不矜持 造作。明方孝孺稱讚云:「《游目帖》寓森嚴於縱逸,蓄圓勁於蹈厲,其起止屈折, 如天造神運,變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驚嘆自失。」

今天,書法人都惦記他

王羲之《袁生帖》紙本(摹本)日本藤井有鄰館藏

《袁生帖》為唐摹本,硬黃紙。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十《右軍書記》著錄九十七字。此摹本草書三行二十五字,是著錄全文的四分之一(詳見本志《書跡目錄》)。至宋入宣和御府,《宣和書譜》著錄。

《袁生帖》摹本鈐有『政和』、『宣和』、雙龍等印多方。泥金書標籤『王羲之袁生帖』出自宋徽宗之手。帖後有明文徵明、民國褚德彝題跋。明時藏吳興嚴震直家,散失後由沈維時購得, 轉藏華中甫,並撫刻於《真賞齋帖》中,後入清內府。紙污暗,不為人重。《袁生帖》大約在一九二五年左右流入日本,為京都藤井有鄰館所藏。一九四二年收入《有鄰大觀》,但無人注意。直至一九九二年藤井精品展,才被認識,成為日本據有的第四件王羲之唐摹墨跡(其他三件是:《喪亂》、《孔侍中》、《妹至》),被視為國寶。

【釋文】(産婦兒萬留之月盡遣,甚慰心。)得袁、二謝書,具為慰。袁生暫至都,已還未?此生至到之懷,吾所(盡)也。(弟預須遇之,大事得其書,無已已。二謝云:秋末必來。計日遲望,萬羸,不知必俱不?知弟往別停幾日,決其共為樂也。尋分旦與江姚女和別,殊當不可言也。)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對話名家】補硯齋訪談錄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石渠寶笈》特展布重量級展品搶先看!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道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望岳——南嶽紀游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山房寫字——廖偉夫書法作品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