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52年後,考古專家進入康熙陵墓,為何出來後就決定封墓?

1952年後,考古專家進入康熙陵墓,為何出來後就決定封墓?

帝王墓中埋藏著數不盡的奇珍異寶,就連一向以「節儉」自詡的漢文帝,其霸陵依舊蔚為壯觀。到了後代,帝王陵墓的規格、設計、建造、裝修、藏品和維護都形成一套固定的制度。

有財富的地方,就有人想伸手一搏。伴隨著帝王墓的建成,盜墓賊也應運而生。盜墓賊俗稱摸金校尉,長沙話「土夫子」,白天抓兔踩點,晚上盜取文物。

在盜墓賊眼裡,你們這些皇帝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後還帶走這麼多東西,太不厚道了,反正你也無福消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來分杯羹。

太平盛世,帝王陵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兵丁守護,盜墓能得到一定遏制;到了亂世,盜墓賊猖獗,就是帝王陵的末日。軍閥為了籌措軍費或其他目的也會參與盜墓,以漢武帝的茂陵為例,就先後被赤眉軍、董卓、黃巢「光臨」過。

茂陵


康熙的景陵經過亂世的風雨,自然也少不了被「光顧」

景陵於1676年開工建設,到1681年歷時五年而竣工。建成後的景陵,最先入住的並不是康熙,而是孝誠仁皇后與孝昭皇后。

直到雍正元年,康熙才落葉歸根,與其合葬的有四位皇后加敬敏皇貴妃(胤祥與雍正是鐵哥們,雍正開恩,破格提升其母的級別,並開創皇貴妃叢葬帝王陵的先例)。

景陵是康熙廢除滿清火化習俗施行土葬的第一座帝王陵,也是第一座先葬皇后,不閉石門,等皇帝入土的帝王陵。

景陵

往後一百多年,康熙都在景陵安歇,無人打攪。到了光緒三十一年,因守墓人玩忽職守,將火種帶入木製的宮殿,導致景陵的隆恩殿被燒毀,直到宣統年間才完成修復。

到了民國年間,景陵被盜墓賊「光顧」三次,裡面的珍寶被席捲一空,就連康熙和他「四後一妃」的骸骨也散落一地。景陵最後一次被盜後,地宮大門就一直打開著,彷彿是在開門揖盜。

景陵一直「開放」到1952年,成立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後,考古專家進入,發現裡面已經「水漫金山」,許多地方已經受到嚴重損壞。專家出來後,馬上對盜洞進行密封。

景陵

不開放景陵是為了保護景陵,也能讓康熙長眠

對於帝王墓,除非是搶救性發掘,否則一般不會對其進行考古。

現在的盜墓賊,盜墓技術花樣百出,高手只需通過嗅覺,就能根據泥土中的氣味判別墓葬的年代和文物價值,甚至連專業的考古隊在許多方面都向其學習,這就讓管理文物的工作人員防不勝防。

景陵

景陵是一座兩百多年的古建築又是木質結構,經過幾次大火以及被盜,早已經脆弱不堪。封墓可以防止再次被盜,也能對其進行部分修復。

如果景陵對外開放,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是旅遊的利益分配問題,其次是遊客多可能對景陵產生破壞風險。

景陵以及陪葬品,都是國家的珍貴文物,有很大的考古和展示價值,但是首先是確保文物的安全。決不能為了一時之利,而不顧文物安全。

景陵

沒有外人的打擾,生前輝煌的康熙,入土後也能長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秋媚 的精彩文章:

假設中國422位皇帝聚在同一個群里,他們會聊些什麼?

TAG:陳秋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