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原祁

王原祁,字茂京,號麓台、石師道人、西廬後人。江蘇太倉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出生,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他的山水畫,繼其祖父王時敏家學,效法黃公望,名重於康熙年間。王原祁的祖父王時敏,是「清六家」——「四王」(王時敏、王鑒、王暈、王原祁)、吳(歷)、惲(南田)的首領。家中圖書、金石、書畫收藏甚富。每遇名畫,不惜以重金收購。原祁得家學及指授,得天獨厚。 王原祁最早的作品是二十二歲所作的《晴山滴翠圖》。從此祖父便將六法之要,古今的異同傳授給他。

王原祁在仿古畫中,以仿黃子久的畫最多,如《仿黃公望山水扇頁》、《仿富春大嶺閣》、《仿子久富春山圖意軸》等。除了仿古以外,他能跳出古人窠臼,創作了大量自己的力作,如《溪山商隱圖》、《雲峰疊瀑圖》、《雲山消夏圖》、《瀟湘夜雨圖》、《溪山林屋圖》、《林壑幽棲圖》、《秋山曉色圖》等。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清 禹之鼎 白描王原祁像 南京博物院藏

一、學古必於我有一出頭地處

臨畫不如看畫。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視其定意若何?結構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筆若何?積墨若何?必於我有一出頭地處,久之自與吻合矣。(《雨窗漫筆》)

二、筆墨之要

用筆忌滑、忌軟、忌硬、忌重而滯,忌率而溷、忌明凈而膩、忌

叢雜而亂。又不可有意著好筆,有意去累筆。從容不迫,由淡入濃。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刪之,纖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又須於下筆時在著意不著意間,則觚稜轉折,自不為筆使。用墨用筆,相為表裡。五墨之法非有二義,要之氣韻生動端在是也。(《雨窗漫筆》)

三、設色以補筆墨之不足,顯筆墨之妙

設色即用筆用墨意,所以補筆墨之不足,顯筆墨之妙處。今人不解此意,色自為色,筆墨自為筆墨,不合山水之勢,不入絹素之骨,惟見紅綠火氣,可憎可厭而已。惟不重取色,專重取氣,於陰陽向背處,逐漸醒出,則色由氣發,不浮不滯,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從事也。至於陰陽顯晦,朝光暮靄,巒容樹色,更須於平時留心。淡妝濃抹,觸處相宜,是在心得,非成法之可定矣。(《雨窗漫筆》)(原書第315頁)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翁同龢後人向上博捐贈的清代畫家王原祁《杜甫詩意畫巨軸》畫作

四、作畫以理、氣、趣兼到為重

作畫以理、氣、趣兼到為重,非是三者不入精妙神逸之品。故必於平中求奇,綿里有針,虛實相生。古來作家相見,彼此合法,稍無言外意,便雲有傖夫氣。學者如已入門,務求竿頭日進,必於行間墨里,能人之所不能,不能人之所能,方具宋元三昧,不可稍自足也。(《雨窗漫筆》)

五、明末畫中有習氣

明末畫中有習氣。惡派以浙派為最。至吳門、雲間,大家如文、沈,宗匠如董,贗本溷淆,以訛傳訛,竟成流弊。廣陵、白下,其惡習與浙派無異。有志筆墨者,切須戒之。(《雨窗漫筆》)

六、似古人與不似古人

畫法莫備於宋。至元人搜抉其義蘊,洗髮其精神,實處轉松,奇中有淡,而真趣乃出。四家各有真髓,其中逸致橫生,天機透露,大痴尤精進頭陀也。余弱冠時得先大父指授,方明董巨正宗法派,於子久為專師,今五十年矣。凡用筆之抑揚頓挫,用墨之濃淡枯濕。,可解不可解處,有難以言傳者。余年來漸覺有會心處,悉於此捲髮之。藝雖不工,而苦心一番,甘苦自知。謂我似古人,我不敢信;謂我不似古人,我亦不敢信也。究心斯道者,或不以余言為河漢耳。(《麓台題畫稿》)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送別詩意圖 故宮博物院藏

七、筆墨同乎性情

筆墨一道,同乎性情。非高曠中有真摯,則性情終不出也。 (《麓台題畫稿》) (原書第316頁)

八、墨中有色,色中有墨

畫中設色之法與用墨無異,全論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氣。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古人眼光直透紙背,大約在此。今人但取傅彩悅目,不問節腠,不入□要,宜其浮而不實也。(《麓台題畫稿》)

九、無畫與有畫

畫之有董巨,猶吾儒之有孔顏也。余少侍先奉常並私淑思翁,近始略得津涯。方知初起處,從無畫看出有畫,即從有畫看到無畫。為成性存誠宗旨,董巨得其全,四家具體,故亦稱大家。(《麓台題畫稿》)

十、學惠崇須味其筆墨

惠崇《江南春》寫田家、山家之景,大年畫法,悉本此意,而纖妍淡冶中更開跌宕超逸之致。學者須味其筆墨,勿但於柳暗花明中習之之。(《麓台題畫稿》)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十一、筆墨一道,用意為尚

筆墨一道,用意為尚。而意之所至,一點精神在微茫些子問隱躍欲出。大痴一生得力處全在於此。畫家不解其故,必曰:某處是其用意,某處是其著力。而於濡毫吮墨,隨機應變,行乎所不得不行,止乎所不得不止,火候到而呼吸靈,全幅片段自然活現,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則茫然未之講也。毓東於六法中揣摩精進,論古亦極淹博。余慮其執而未化也。偶來相訪而拙卷適成,遂以此言告之,恍然有得,從此以後,眼光當陵轢諸家,以是言為左券。(《麓台題畫稿》) (原書第317頁)

十二、假仿大痴以寫余意

大痴《秋山》,余從未之見。先大父雲於京口張子修羽家曾寓目,為子久生平第一。數十年,時移物換,此畫不可復睹;藝苑論畫,亦不傳其名也。癸巳九秋,風高木落,氣候蕭森,拱宸將南歸。余正值悲秋之際,有動於中,因名之曰:仿大痴《秋山》。不知當年真虎筆墨何如?神韻何如?但以余之筆寫余之意,中間不無悠然以遠,悄然以思,為秋水伊人之句可也。(《麓台題畫稿》)

十三、王蒙筆墨之源

黃鶴山樵,元四家中為空前絕後之筆。其初酷似其舅趙吳興。從右丞《輞川》粉本得來,後從董巨發出筆墨大源頭,乃一變本家法,出沒變化,莫可端倪,不過以右丞之體推董巨之用。而學者拘於見聞,謂山樵離奇天矯,別有一種新裁,而董巨之精神不復講求,山樵之本領終歸烏有,於是右丞之氣韻生動為紙上浮談矣。……(《麓台題畫稿》)。

十四、古人用筆妙處在藏鋒不露

古人用筆,意在筆先,然妙處在藏鋒不露。元之四家,化渾厚為瀟洒,變剛健為和柔,正藏鋒之意也。子久尤得其要。可及可到處,正不可及不可到處。個中三昧,在深參而自會之。(《麓台題畫稿》)

十五、取氣於實處、虛處

宋元各家,俱於實處取氣。惟米家於虛中取氣。然虛中之實,節節有呼吸,有照應,靈機活潑,全要於筆墨之外,有餘不盡,方無掛礙。至色隨氣轉,陰晴顯晦,全從眼光體認而出。最忌執一之見,粗豪之筆。須細參之。(《麓台題畫稿》)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翁同龢後人向上博捐贈的清代畫家王原祁《杜甫詩意畫巨軸》畫作

※※※※※※

01.

六法古人論之詳矣,但恐後學拘局成見,未發心裁。疑義意揣,翻成邪僻。今將經營位置筆墨設色大意,就先奉常所傳及愚見言之。以識甘苦。後有所得,當隨筆錄出。

02.

明末畫中有習氣惡派,以浙派為最。至吳門雲間,大家如文沈,宗匠如董贗,本混淆以訛傳,訛竟成流弊。廣陵白下,其惡習與浙派無異。有志筆墨者,切須戒之。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仿黃公望山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03.

意在筆先,為畫中要訣。作畫於搦管時,須要安閑恬適,掃盡俗腸,默對素幅,凝神靜氣。看高下,審左右,幅內幅外,來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後濡毫吮墨。先定氣勢,次分間架,次布疏密,次別濃淡。轉換敲擊,東呼西應,自然水到渠成,天然湊拍。其為淋漓盡致無疑矣。若毫無定見,利名心急,惟取悅人,布立樹石,逐塊堆砌,扭捏滿幅,意味索然,便為俗筆。今人不知畫理,但取形似,筆肥墨濃者,謂之渾厚。筆瘦墨淡者謂之高逸,色艷筆嫩者謂之明秀,而抑知皆非也。總之古人位置緊而筆墨松,今人位置懈而筆墨結。於此留心,則甜邪俗賴,不去而自去矣。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仿王蒙夏日山居圖軸 台北故宮典藏

04.

畫中龍脈開合起伏,古法雖備,未經標出。石谷闡明,後學知所衿式。然愚意以為不參體用二字,學者終無入手處。龍脈為畫中氣勢源頭,有斜有正,有渾有碎,有斷有續,有隱有現,謂之體也。開合從高至下,賓主歷然有時,結聚有時,淡盪峰迴路轉雲合水分,俱從此出。起伏由近及遠,向背分明,有時高聳,有時平修,攲側照應。山頭山腹山足,銖兩悉稱者,謂之用也。若知有龍脈而不辨開合起伏,必至拘索失勢。知有開合起伏而不本龍脈,是謂顧子失母。故強扭龍脈則生病,開合逼塞淺露則生病,起伏呆重漏缺則生病。且通幅有開合,分股中亦有開合,通幅有起伏,分股中亦有起伏。尤妙在過接應帶間,制其有餘補其不足,使龍之斜正渾碎隱現斷續,活潑潑地於其中,方為真畫。如能從此參透,則小塊積成大塊,焉有不臻妙境者乎!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雲山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05.

作畫但須顧氣勢輪廓,不必求好景,亦不必拘舊稿。若於開合起伏得法,輪廓氣勢已合,則脈絡頓挫轉折處,天然妙景自出,暗合古法矣。畫樹亦有章法,成林亦然。

06.

臨畫不如看畫,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視其定意若何,結構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筆若何,積墨若何。必於我有一出頭地處,久之自與吻合矣。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仿大痴富春大嶺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07.

古人南宋北宋各分眷屬,然一家眷屬,內有各用。龍脈處有各用,開合起伏處是其氣味得力關頭也。不可不細心揣摩。如董巨全體渾淪,元氣磅礴,令人莫可端倪。元季四傢俱私淑之。山樵用龍脈,多蜿蜒之致。仲圭以直筆出之,各有分合。須探索其配搭處。子久則不脫不粘,用而不用,不用而用,與兩家較有別緻。雲林纖塵不染,平易中有矜貴,簡略中有精彩,又在章法7.筆法之外,為四家第一逸品。先奉常最得力倪黃,曾深言源委。謹識之,為鑒賞之助。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庄平遠圖軸 天津藝術博物館

08.

用筆忌滑忌軟忌硬,忌重而滯,忌率而混,忌明凈而膩,忌叢雜而亂。又不可有意著好筆,有意去累筆。從容不迫,由淡入濃,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刪之,纖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又須於下筆時,在著意不著意間,則觚稜轉折,自不為筆使。用墨用筆,相為表裡。五墨之法,非有二義。要之氣韻生動,端在是也。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疏林遠山圖軸 上海博物館

09.

設色即用筆用墨意,所以補筆墨之不足,顯筆墨之妙處。今人不解此意。色自為色,筆墨自為筆墨,不合山水之勢,不入絹素之骨,惟見紅綠火氣,可憎可厭而已。惟不重取色,專重取氣於陰陽向背處,逐漸醒出,則色由氣發,不浮不滯,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從事也。至於陰陽顯晦,朝光暮靄,巒容樹色,更須於平時留心。淡妝濃抹,觸處相宜,是在心得,非成法之可定矣。

(明)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以及《雨窗漫筆》之論畫十則

仿黃公望山水圖 遼寧博物館

10.

作畫以理氣趣兼到為重,非是三者不入精妙神逸之品。故必於平中求奇,綿里裹鐵,虛實相生。古來作家,相見彼此合法,稍無言外意,便雲有傖夫氣。學者如已入門,務求竿頭日進。必於行間墨里,能人之所不能。不能人之所能,方具宋元三昧,不可稍自足也。

——摘自《雨窗漫筆》 王原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李茀莘工筆人物畫作品欣賞
英國畫家亨利托馬斯 油畫作品(36P)欣賞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