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政府四處賠款,是不是很窮?錯,有錢到你無法想像!

晚清政府四處賠款,是不是很窮?錯,有錢到你無法想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晚清政府衰敗不堪,尤其是在甲午和庚子戰敗後,清廷需要賠償近十億兩的賠款,按說是不應該有錢的,但事實恰恰相反,拿數據說話,順治年間清廷的財政收入2000多萬,乾隆年間4000多萬,到宣統年間清廷的財政收入達到了1.2億兩。在滅亡之前還能這麼有錢的,清廷是蠍子尾巴獨一份。

清朝後期打仗不行,幾乎是打一仗敗一仗,完了再割地賠款,一項還沒賠完,另一項接著又賠。外國列強都爭相來大清國打仗,為什麼?原因就是六個字:「人傻錢多速來」。作為一個末期王朝,清政府有錢的有點不正常,在1911年,辛亥革命那年,僅僅前十個月,清政府的收入居然達到了空前絕後的3億兩!創下了中國封建王朝空前絕後的記錄。

清末的傳統財政收入主要由關稅、田賦、鹽稅和厘金組成。到了清末前幾年的時候,幾大稅種的收入基本維持在1.8個億左右。其中田賦4800萬兩,佔比27%;鹽稅4600萬兩,佔比26%;厘金4300萬兩,佔比24%;關稅4300萬兩,佔比23%。哪一個單獨稅種都抵得上乾隆時期總收入了。

除了這幾個主要稅種外,還有捐稅(賣官的錢)、土洋葯稅(鴉片稅,這個稅種簡直喪心病狂,高達3400萬兩)、官辦鐵路營收、官辦企業營收、發國債及鑄幣、發鈔等等。這些加起來,賬面上破3億,情理之中。清政府還有幾個歷代王朝從來沒有過的稅種——關稅和工礦稅。

鴉片戰爭之後,洋貨大量湧進中國。洋布、洋油等工業產品憑藉著質優價廉,迅速打垮了中國的民間手工業,讓百姓日益困窘。但百姓雖然困窘,清政府卻憑藉關稅大發其財。到清朝末期,關稅已經成為了清政府最穩定,最優質的稅源。所以各國對清政府要求賠款時,一直要求以關稅作為抵押。宣統年間,清朝關稅已經達到了四千萬兩,成為了財政的重要支柱。

除了關稅外,清政府還開設了各種實業工廠,如漢陽鐵廠,輪船招商局等等。這些實業效益有好有壞,但總體上為清朝提供了不少收入。1900年以後,鐵路的大量開設也為清朝帶來不少收益。清朝末年財政收入的突飛猛進,無非就是兩個原因:趕上了工業革命的順風車;兼之橫徵暴斂,與民爭利。雖然清政府掙了很多銀子,代價卻是民心盡失,結果必然是被推翻。

如有錯誤,還請指正,謝謝!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