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柳葉刀》:適量飲酒並不能預防中風

《柳葉刀》:適量飲酒並不能預防中風

關注環球科學

周一至周五早8點

我們為你準時送上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健康·

適量飲酒並不能預防中風

此前的研究認為,過量飲酒有害健康,而每天喝1-2杯的酒精飲料可以預防中風。而在一項發表於《柳葉刀》的大規模研究中,來自牛津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科學家在中國50多萬人中分析了兩個酒精代謝基因,並進行了長達10年的跟蹤隨訪。研究中檢測的突變在東亞人群中十分常見,攜帶該突變的人飲酒後會臉紅,並且會降低人體對酒精的耐受性。研究指出,在中國男性人群中,有8%的中風是由酒精引起的,並認為每周攝入280克(約354.8毫升)酒精,發生中風的風險就會升高35%。這項研究證實了少量或適量飲酒對中風沒有任何預防作用,只要飲酒就會增加中風的幾率。

·航天·

日本隼鳥2號在小行星上砸出一個彈坑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在上周五向龍宮小行星投擲了一枚銅製「炸彈」,後者利用重力在小行星表面砸出一個彈坑。JAXA稱,已經確認隼鳥2號在此次行動中完好無損。通過隼鳥2號的相機拍下的圖片,他們看到「炸彈」被成功釋放,並且在小行星表面看到,某一點周圍出現直徑數十米的細顆粒物,這意味著任務極可能已經完成。5月,探測器將在彈坑附近著陸,以採集岩石樣本、進一步了解小行星的地質特徵。

·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奠基人布倫納逝世

ANDREW CUTRARO/REDUX

4月5日,南非生物學家、分子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西德尼·布倫納(Sydney Brenner)在南非去世,享年92歲。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布倫納在劍橋大學工作了20年。在這裡,布倫納發現了細胞利用DNA生產蛋白質的基本步驟(3個DNA鹼基序列編碼組成相應的氨基酸),並且發現了信使RNA。此後他專註於秀麗隱桿線蟲的研究,使其成為重要的模式生物。2002年,因「發現器官發育和細胞程序性死亡的遺傳調控機理」,布倫納與John Sulston和Robert Horvitz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遺傳學·

新研究揭示影響睡眠質量的基因位點

研究人員們利用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及其它幾個患者資料庫中對相關病例進行收集分析,發現了47個與睡眠時間、睡眠質量及持續時間相關的基因位點。其中,有26個位點是首次發現與睡眠質量相關、10個與睡眠時長相關。值得一提的是,PDE11A基因曾被認為是治療行為及情緒異常的潛在藥物靶點,研究者此次也在該基因上發現了突變位點,因此該位點很可能是影響睡眠質量的原因。同時,研究中還發現相關的遺傳改變還會影響血清素的產生,而血清素作為一種神經遞質有促進睡眠的作用。該研究於4月5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機器人·

機器蜜蜂即將入駐國際空間站

·健康·

WHO報告揭示男女預期壽命差異的原因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2019世界衛生統計年鑒》。報告指出了全球範圍內女性預期壽命高於男性的原因。其主要原因包括:兩性對待健康醫療的態度不同,女性在面對疾病時較常去尋求醫療;男性死於可預防、可治療的非傳染性疾病與交通事故的概率遠高於女性;男性的自殺率也比女性高出75%。此外,報告還指出,世界最富裕國家的預期壽命比最貧窮國家高出18.1年。

·能源·

更安全、清潔的火箭燃料

在最新的《科學·進展》上,麥吉爾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更加安全、清潔且同樣高效的火箭燃料。目前的火箭燃料需要使用有毒且不穩定的肼類,不僅危險而且造成大氣污染。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提出可利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平台生產新一代火箭燃料。通過簡單的觸發裝置使得一種MOF——沸石咪唑酯骨架結構材料釋放能量,這種新方案還處於實驗室早期研究,但研究人員認為,這有可能實現火箭燃料的革命。

·醫學·

首例維生素D結合蛋白缺陷患者確診

維生素D是一種對鈣調節和骨骼健康至關重要的類固醇激素,科學界一直認為,維生素D在體內依靠維生素D結合蛋白儲存和運輸。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了世界上首例先天缺乏維生素D結合蛋白的確診患者。這位58歲的女性患有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症,無論補充多少維生素D,其體內維生素D水平均因過低而無法測量,但可以發揮作用,維持體內鈣和磷酸鹽水平。卡爾加里大學醫學院為首的研究團隊分析其基因後發現,該患者體內負責編碼維生素D結合蛋白的基因缺失,這一報告有助於進一步理解人體吸收和運輸維生素D的方式。

文:吳非、劉沙、施懌、馬一瑗、陳德芊

編輯:楊心舟、吳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