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亂點史記】吳太伯世家新解 -讓與爭,變與守之道

【亂點史記】吳太伯世家新解 -讓與爭,變與守之道

史記本篇主要講述吳國從太伯建國到夫差滅亡的歷史,水手略作點評。


以讓而興,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吳太伯本為周人,是周文王的伯父。當時,太伯為長子,按照周人的傳統當繼承周太王的地位,但是太伯看到他的父親太王更想讓三弟季歷繼位,以便傳位給更賢能的人--季歷的兒子--昌(後來的周文王)。於是太伯拉著二弟仲雍跑到當時尚落後的東南地區。太伯的禮讓,成全了周的崛起。

【亂點史記】吳太伯世家新解 -讓與爭,變與守之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太伯這一讓,我不認為僅僅是道德高尚,乃是為了整個周的更好發展,犧牲了個人利益,是讓給更賢能的人,不是沒有原則的讓。自己的讓,成就了季歷、文王的當仁不讓。太伯可謂道德高尚,兼具人生智慧。

太伯在新地盤很受人們敬重,於是周邊部落紛紛投奔,被人擁戴為吳王。太伯無子,後來傳位給仲雍。歷經五百多年,不通於中原。

看出來,此時太伯則當仁不讓,建立句吳,在荒蕪之地也成一國之君。

但是,其立國方略應該還是趨於保守,所以吳並沒有像楚那樣在南方早早崛起,數百年間,一直默默無聞。

功夫丟一半

吳國傳至十九世,壽夢成為國君,此時吳國勢力擴張很快,在東南崛起,壽夢稱王。其時,恰逢晉楚爭霸,雙方都疲憊不堪。晉拉攏吳國對抗楚國,派人教吳人訓練軍隊和駕車的技術,吳國與中原建立起了聯絡。從此,吳楚紛爭不斷。

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眛、季札。季札最為賢能,壽夢想傳位給他。壽夢一死,吳人紛紛要求季札繼位,季札不同意,自己跑到野外去躲避。諸樊繼位,依次傳給弟弟,傳到季札,達成父親的心愿。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太伯的德行,諸樊等人算是只學了個花架子。真不真心讓,大家自有論斷。要是哥哥壽命長點,弟弟或許就只能給閻王做個賢鬼了。

餘眛一死,本該季札繼位。

【亂點史記】吳太伯世家新解 -讓與爭,變與守之道

季札其人,博學廣聞,仁而好禮。他曾出使各國,知道世道已變,王政只能在古樂中才能體會罷了,在現實中,只有爭霸與兼并。吳國內部也好不到哪兒去,剛剛還收留過齊國的亂臣賊子--慶封。自己那幾個侄子什麼貨色,他自然也很清楚,他想在吳國內部以仁義治民,誰能支持呢?他又不想去做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所以,他只能讓,卻無法做到『當仁不讓』。

季札不肯繼位,又跑出去躲避。

於是餘眛的兒子僚繼位


小馬乍行嫌路窄,一路狂奔失前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伍子胥,孫武嗅到了吳國圖強圖霸散發出的誘人味道,分別從遠方投奔而來。

諸樊的兒子公子光非常不滿僚的繼位,認為自己才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

公子光得到伍子胥的支持,趁季札出使晉國,靠刺客專諸刺殺吳王僚,取得王位,史稱吳王闔閭。季札無奈,回國承認既定之事實。

楚國此也效法晉國,輔助越國對抗吳國。

吳本不善戰,啟用楚國來投的伍子胥,伯嚭,齊國來投的孫武,兵力大振。

吳欲攻楚,以報欺凌之仇,伍子胥、伯嚭欲報家仇,孫武欲試其兵法。吳外交軍事兼用,攻楚,攻下其首都。楚國,靠秦、越之助得才復國。

吳報越國偷襲之仇,結果闔閭戰死,夫差繼位,立志報仇。

隱忍三年,一戰,越王為奴。

【亂點史記】吳太伯世家新解 -讓與爭,變與守之道

吳王畢竟是兼并戰爭的新兵,不能完全體會鬥爭的殘酷,對新學習的技藝尚未熟練掌握,尚留有那麼一點心軟,我們習慣稱之為婦人之仁。越王得以存活,越國成為吳國的附庸。

吳國只是靠對手虛弱的時候取得勝利,有點飄飄然。吳王為了證明他不是僥倖取勝,四面出擊,同時逐漸與伍子胥為代表的能臣離心,最終將其處死。威服齊國,貌似好事,其實恰好讓夫差徹底膨脹。從來沒嘗過做老大的味道,現在離這個位置如此接近,他心痒痒的不行。

於是,再北上,與扶植吳國的晉國爭個高低,其實經過連年征戰,國民已經疲憊,不想跟夫差折騰了。

越國通過十多年的隱忍發展,趁機報仇。

如伍子胥所料,伍子胥墓上載的樹,正好可以做夫差的棺材。

常常以為,吳太伯以德有國,闔閭至夫差以失德而失國。然而這並不全面。戰國七雄,有幾個有德的呢,從春秋開始國家也能雄霸一方,數百年,直到滅於秦,而吳國由稱霸到滅亡,區區數十年而已。

我認為,吳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還錯在一個『急』。

自己的好傳統,徹底丟棄,徒留一個架勢,衍生的缺點--小仁,卻不知去除。

外來的招數,不曾學精,霸王有霸王的路數,只學會了圖霸,未學如何保持霸業,就把老師丟到一邊,甚至處死。招數已經被看透,卻還活在昨天的輝煌,新問題來臨,還用老招數對抗,於是掉坑裡了。這明顯是基本功不夠紮實。

史記的世家,講的是為臣之道,突出一個『讓』,而今,世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競爭的激烈程度,無論從個人、公司、國家都絲毫不遜色於列國相爭的年代,我們不可拘泥於此。

於私利,可以適當讓,與事業,我們要當仁不讓,要去競爭。但是我們也要吸取教訓,既要把新的方法學好,也要研究繼承舊的寶貝,才能立足於當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