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神奇站長和他的乘客們

神奇站長和他的乘客們

如果將大學比作一場旅途,武漢大學有這樣一個實驗室,被學生們稱為「人生最美的車站」。這個車站的站長,在學生眼中是神奇的「哆啦A夢」——能強力送助攻的溫暖守護者。

學生們親昵地稱呼自己的實驗室為「LAN」,驕傲地稱自己為「LANer」。聽起來與「懶人」同音?實際上,看過他們的履歷後,就會感受到這背後爆棚的榮譽感和歸屬感:僅2018年至今,他們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影響因子大於10的論文16篇;幾乎每位本科生畢業前都手握SCI論文;歷獲「挑戰杯」全國一等獎和特等獎;產生過兩位珞珈風雲學子和兩位學術之星……

所謂「LAN」,是「Laboratory of Advanced Nanomaterials(武漢大學先進納米材料實驗室)」的簡稱。它成立於2012年2月6日,負責人是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付磊教授。

實驗室主要致力於二維材料的可控生長及其在電子信息和能源領域的應用的研究。他們奉行這樣的團隊文化:富娛樂精神,究微納之間;做有趣、遲早有用的科研;享受簡單、有創意的生活;積極、齊心協力、各顯其能,結伴解開華麗碳納米材料家族的主公——石墨烯不為人知的秘密。

「我的學生很有創造力,時常讓我驚嘆。」神奇站長付磊如此評價他的乘客們。

進階之路

「能吃苦嗎?能。能堅持嗎?能。」只要本科生具備熱情和韌勁,就能進入LAN,開啟科研進階之路。

2017年,本科生團隊「LAN For Dream」獲得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是學校參賽史上首個全國特等獎。這個團隊的8名成員全部來自LAN。

隊長王晨校是2014級本科生,大一進入LAN。2016年9月起,在付磊的集結和指導下,王晨校等本科生的科研課題陸續開啟,逐步構成了完整的項目團隊。

「周一到周五上完課之後,21:00去實驗室,在宿舍關門前趕回去,周末也常泡在那裡。」王晨校介紹,團隊參賽組別是「能源化工組」的「自然科學論文類」,論文的發表數量和發表刊物的影響力,是決定能否獲獎的關鍵因素。

備賽過程緊張而艱辛,所幸功不唐捐。團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4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包括1篇《美國化學會志》(影響因子14.357)、1篇《德國應用化學》(影響因子12.101)、2篇《材料化學》(影響因子9.890)。懷揣豐碩的成果,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LAN For Dream終於夢想成真。

對本科生來說,在化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真心不易。「如果籠統地和本科生說課題走向與發表論文,學生會很迷茫的。」在整個備賽過程中,付磊始終陪伴LAN團隊左右,每周定期開組會,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實驗和論文撰寫。這也是一條從科研小白到科研達人的漸進之路。

「就像拼圖一樣,鼓勵他們一片一片地拼,漸漸地圖像就清晰了,作品也慢慢成型了。」這是付磊帶本科生做科研摸索出來的方法:先讓學生從最無壓力的部分動手,「一筆一划」地完成,不知不覺中離目標越來越近,「把台階變得像紙一樣薄,讓學生每天都有進步,不斷獲得正反饋」。

選擇學生時,付磊最看重學生的渴望度和專註度。在他看來,這兩點決定了學生在科研過程中的執行力。「如果學生的渴望度和專註度前面能再加一個『長期』,我認為他們就具備了科研者的核心素質。」他希望,學生們通過幾年在實驗室的鍛煉,一方面能掌握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CTO),一方面也能提高學術交流、成果展示等多方面的能力(CFO),元氣滿滿地奔向下一段旅程。

生生不息

實驗失敗是家常便飯,在化學院實驗樓里,總能遇到臉上愁雲密布的學生。

「與完美的預期結果相比,如果你們得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結果,可能會更有意義。」付磊很善於正向激勵,他的這句話含有兩層意思:第一,與鞏固現有的認知體系相比,科研者更重要的是拓寬人類的認知體系。這個實驗結果,你可能是全世界70億人口中第一個發現的,還不足以讓你興奮嗎?第二,「失敗」的實驗結果,如果換一個思路鑽下去,可能會變成更重要的新發現。

付磊的這段話,說明了科研就是一件越挫越勇的事。不久前,實驗室的同學們做一個光解水實驗,歷經兩個月上百次反應,做出了幾毫克二維材料,但是送去測試後不慎全被毀了。大家很絕望,認為實驗肯定無法完成,甚至有不想再浪費時間的想法。但是對科研的熱愛以及那股不服輸的韌性鼓勵著大家:「大不了從頭再來,每個人再搭把勁,加油!」於是小組成員晝夜輪轉,又堅持兩個月,最終做出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這個小組,便是LAN有名的「電池四姐妹」。「電池四姐妹」由四個專攻電池研究的女生組成,她們分別是2013級碩博研究生張琴、2016級碩博研究生王文婕、2017級碩博研究生朱小會和張家謙。她們齊心協力,樂於奉獻,在電池領域攻堅克難。

「電池四姐妹」是LAN的一段佳話,而她們在起步階段也有過漫長的暗自哭泣的科研小白沉潛期。

2013年,張琴從外校考研進入武大的面試中,一句「我會用行動證明我自己」打動了付磊。頭兩年,與她相伴的是不透氣的防毒面具和臭到令人暈厥的硫化氫,但並沒有換來一篇論文。絕境讓她懷疑自己的選擇。付磊看中了她身上不服輸和倔強的勁頭,鼓勵她轉博繼續堅持。而其他成員,也常常為自己的課題苦惱,熬夜至凌晨也是常態。

現在,四人即使各自做不同的課題,也會在關鍵時刻集體幫助一人攻關,不會覺得與自己無關或者在意作者排名。現在,王文婕正在把自己從張琴身上學到的,包括如何幫助別人排解壓力、如何帶領師妹各抒己見和構思課題等方法付諸實踐,讓「電池四姐妹」的故事一直延續下去。

最好的傳承是基於熱愛和責任的自循環,這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

斜杠青年

學霸、黨支部委員、國家二級運動員……2018級碩士生丁一然形容自己為「斜杠青年」,其中的心得是善於管理時間十分注重效率。「實際上,我們LANer是一群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斜杠青年」不僅指那些有著多重身份、多重收入的人,它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核心在於多元化的人生。

LAN的題名——「武漢大學先進納米材料實驗室」,這十三個字由LAN研究生、本科生和付磊一人一個字寫成,寓意「實驗室是LANer的,她的未來握在所有LANer手中」。LAN的文化,可以歸結為12個字:人人熱愛,人人建設,人人傳承。

「實驗室布置、網站設計、日常管理、活動組織等,由全體LANer一起負責。」LAN「大管家」曾夢琪如是介紹,「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和特長分配公共事務,來增強大家對實驗室的熟悉度和歸屬感。」

總務、財務、衛生等每個事項都有專人負責,他們盡職承擔公共事務,維護實驗室正常運營。「LAN很有凝聚力,LANer各司其職。」實驗室的資深優秀本科生、目前已保研至北京大學的梁曉陽說,「就像一個個身體部件,有頭有手,組成了一個完整、超贊的人。」

LAN的2017年度最佳Leader、2014級碩博連讀的張濤常去生命科學學院聽課。張濤認為,只了解一門專業知識對於科研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對計算機、物理、生物等學科的興趣,為自己在化學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莫大幫助。他曾經為了提高實驗數據處理速度,自學編寫了一套程序,極大提高了科研效率。

「高檔文章往往是各個學科之間交叉碰撞產生的火花。」張濤曾做過一個課題,涉及兩種二維材料的伴生生長,這讓他聯想到動植物之間的共生:地衣和苔蘚,鱷魚與牙籤鳥……受這些現象啟發,他講了一個深度與趣味性並行的科研故事,相關的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科研在短期內是很難評估其價值的,但是探索未知的樂趣卻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會隨著認知的深入逐漸讓人著迷。認識真理時的快樂,是本身就可自足的思維之美。」付磊的這句話,道出了LAN這輛科研列車上,站長和乘客們執著於科研的心靈獨白。(通訊員 肖珊)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08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這對老夫婦,不尋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