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成長浸透著汗水的味道

成長浸透著汗水的味道

「比薩出爐了,好香啊!」放學後,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江東外國語小學501班的何嘉蓉邀請同學王鈺綺來家裡一起做比薩。只見她熟練地將已發酵好的麵糰推開,擀成長方形的餅底,加上番茄、火腿、芝士等配料,再放進烤箱烤。當比薩新鮮出爐時,兩個人臉上樂開了花。

「做菜並不麻煩,還讓我感受到了快樂!」何嘉蓉生活在一個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家庭里,從7歲就開始學做飯,特別是學校開始布置「家政作業」以後,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影響下,陸續學會了做烤翅、烤全雞、咖喱牛排、可樂雞翅等不少「拿手菜」。她說,她喜歡這項特別的「作業」,還想一直做下去。

早在3年前,江東外國語小學校長張瑤華就在思考,如何在基礎教育階段推行勞動教育,讓孩子們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首先學會照顧自己,並學著照顧好自己的家人,這樣才能在將來有社會責任的擔當意識。

從2016年起,學校藉助課改契機,開設了「幸福家政」課程,分設家務勞動、菜肴烹飪、傳統節日、特色日等4個系列。學校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將課程的主陣地落實到家庭廚房,將教學的主要實施者落實到家長身上,而學校則成為課程實施的引領者、指導者和幕後推手。

「幸福家政」課程,人人參與。課程內容由老師和家委會代表共同商定,每周都有不同的家政作業,並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不同的作業內容。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本學期要學會作業完成整書包、飯前筷子我來擺、乾淨衣服我會收等技能,三、四年級的學生要學會作業完成整書桌、飯後碗筷我來收、乾淨衣服我會疊,五、六年級的學生則要學會作業完成整書房、飯後廚房我來整、換季衣櫥自己整等。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幸福家政」課程的要求,每個年級的學生每學期都要學會做一道菜。6年下來,每個孩子至少能掌握30項家務技能、學會烹飪12道菜肴。

「我用20元買了胡蘿蔔、玉米、排骨、鵪鶉蛋、香蕉等5樣食材,打算晚上給家人煮玉米排骨湯。」303班的何磊和同學在數學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學校附近的菜市場,比比誰最有「小當家」風範。他們的任務是:用20元錢購買食材,為一家人做兩三樣小菜。

「數學課上,學生剛學過元、角、分的知識,掌握了各單位之間的轉換。」帶隊教師謝靜薇介紹說,體驗買菜不僅能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能和「幸福家政」課程有機融合在一起,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動手能力。

在實踐中,「幸福家政」課程成為深化家、校、社會合作的創新載體。「幸福家政」課程的課堂是移動的,可以在學校、家裡,也可以在家長的工作室、社會實踐場所等;教師是多主體的,有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甚至是同學;與此相配套的評價方式也更為靈活,有拍照片、發視頻、做PPT進行展示,還有組織勞動技能大賽等。在江東外國語小學,「幸福家政」課程成為孩子們的成長必修課。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08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懂孩子的書才是好書
「知情意行」涵養思政課入腦入心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