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Bengio團隊發布最新AI報告:中國高影響力學者數量位居第 2

Bengio團隊發布最新AI報告:中國高影響力學者數量位居第 2

Yoshua Bengio 創立的人工智慧公司 Element AI 近日發布 2019 全球 AI 人才報告,對人工智慧人才庫的範圍和廣度進行了深入分析。

報告指出,市場對人工智慧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世界各地的不同組織都希望從人工智慧中獲益。

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頂級人工智慧人才仍然供不應求。然而,這種人才究竟有多麼稀缺,或者集中在世界各地的什麼地方,卻缺乏系統的統計。在這次報告中,Element AI 研究了來自三個主要數據源的數據:

首先是對人工智慧領域 21 個學術會議的出版物進行了回顧,並分析了出版物中的作者簡介;與此同時,報告收集了 LinkedIn 上專業人士的個人資料,以評估人工智慧專業技能的發展趨勢;最後,該報告結合了外部報告和其他輔助來源,以便更好地了解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快速變化中的人才庫。

研究結果顯示,2018 年,有 22400 位作者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個或多個頂級會議上發表論文,比 2015 年增長 36%,比 2017 年增長 19%。同行評議出版物的數量也同步增長,比 2015 年增長 25%,比 2017 年增長 16%。

對過去兩年這些作者論文被引次數的研究發現,18% 的作者(大約 4000 人)所做研究對整個領域產生了顯著的影響。這些研究人員總數最多的 5 個國家依次是美國 (1095 人)、中國 (255 人)、英國 (140 人)、澳大利亞 (80 人) 和加拿大 (45 人)。也就是說,美國、中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在高影響力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來源:jfgagne.ai)

在所有國家中,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更有可能來自學術界,而不是工業界。對一些國家來說,情況更是如此。中國是高影響力研究來自學術界比例最高的國家 (90%),其次是義大利 (86%)、美國 (84%)、德國 (83%)。法國是高影響力研究來自工業界比例最高的國家 (30%),其次是印度和以色列 (各 29%),西班牙 (28%) 和英國 (27%)。

不過在這些會議上發表論文的研究人員中,女性比例僅占 18%。

這種人工智慧領域的性別失衡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存在:在學術會議的作者中,有 19% 是女性,而在工業界中這一比例為 16%。

此外,性別比例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有所不同,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女性作者比例高於 18% 的平均水平,其中西班牙 (26%)、中國台灣 (23%) 和新加坡 (23%) 位居榜首。中國和澳大利亞 (均占 22%)、美國 (20%)、瑞士 (19%)、英國和義大利 (均占 18%) 以及印度 (17%) 也躋身女性作者比例最高的前十位。在絕對數量上,美國是女性作者最多的國家,其次是中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印度、義大利和新加坡。這個領域要實現性別平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jfgagne.ai)

在人工智慧人才的流動性上,約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員就職於至少一家與他們獲得博士學位的國家不同的僱主。

而在調查的 21 個會議上發表論文的作者中,約有 18%(約 4000 人) 在過去兩年 (2017-2018 年) 對整個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擁有最多高影響力研究人員的國家 (即美國、中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都在 18% 之內。

總的來說,樣本中近三分之一(27%)的研究人員獲得博士學位所在國家與工作所在國家不同。這一比例在擁有至少 150 名作者的國家中甚至更高,為 32%。人才流動的全球地圖錯綜複雜,每一次流動背後的故事都不可避免地是獨特和個人的,儘管如此,還是能夠從這些數據中觀察到人工智慧人才跨國流動的一些規律和模式。

調查顯示,美國僱主最有可能吸引到在海外接受過教育的研究人員。中國是第二大有可能吸引在其他國家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的國家,吸引的數量是美國能夠吸引的研究人員數量的四分之一。

過去一年裡,人工智慧領域研究人員和有影響力的論文數量顯著增加,帶來人工智慧專業知識的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女性研究者仍然不足,但有些國家比其他國家更接近實現性別平等。從人才的地域分布來看,美國幾乎在所有指標上都處於絕對數量的領先地位。然而,該領域無疑是國際性的,每個地方的生態系統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戰略。專註於培養這一專業技能的國家,正在幫助全球人工智慧人才這塊蛋糕的成長,以推動該領域向前發展。

-End-

編輯:牟牧雲 責編:黃珊

參考:

https://jfgagne.ai/talent-2019/

坐標:北京·國貿

請隨簡歷附上3篇往期作品(實習生除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試產、量產消息一波波,固態電池或許在 2021 2022 年迎來元年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