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首先,沉痛哀悼四川森林火災犧牲的烈士們。

清明時節,淅瀝瀝的雨帶著沉穆的氣氛,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可能有孩子會主動和家長聊起。

哲學家薩瓦特爾說:「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認識生命。」

關於這個話題,我以前覺得最好的回答是《爸爸去哪兒3》里夏立克和女兒夏天的對話。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夏天家裡養了一隻狗狗,叫「古魯巴」。很懂事,夏天剛開始走路時,古魯巴都是走在夏天旁邊,讓她跌倒時可以抓到自己。

甚至夏天第一次開口叫的是古魯巴的「巴」而不是爸爸的「爸」,因為那時她在找狗狗。

在錄製《爸爸去哪兒》時,19歲高齡的古魯巴永遠地離開了他們。

那天夏克立和夏天躺在草堆上看星星,夏克立對女兒說:「爸爸有件事要告訴夏天。古魯巴,我們的狗狗,它老了,對不對?它現在走路不舒服,它背會常常痛,它看不太到,對不對?你覺得它現在開心嗎?」

夏天先是回答:「開心」。但又好像意識到了什麼,馬上問爸爸:「它去了哪裡?」

夏克立說:「它死掉了,它去了天堂。爸爸以後也會去天堂。」

夏天的聲音里立刻有了哭腔,說:「不要,我不要你死掉。等你死掉我也要死掉。」

可能孩子根本不懂死亡到底是什麼,他只知道要分離,她只是不想和親愛的爸爸媽媽離別。

但夏克立連忙安慰說:「不不不,你不用太早去,我也不想太快去。但是古魯巴會在天堂等我們,到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在一起。」

夏天那麼悲傷,夏克立說,我們都會變成最開心的時候,我們還會有魔法。

在爸爸的解釋下,夏天可愛地「哇」了一聲,好像聽起來不賴!

最後,夏天也終於能夠接受古魯巴已經不在的事實——它只是先去了一個很美的地方,變得開心,我們還會再見面的。

在啊谷4歲左右第一次接觸死亡這個話題,我也是這麼和他說的。

當時,我們抓了兩隻蝴蝶放在觀察籠子裡帶回家觀察,其中一隻抓的時候就飛不動,不知是不是受傷了,一會兒就死了。

啊谷看到那隻蝴蝶平躺在籠子里,問它怎麼了?

我告訴他,蝴蝶死了。

他一臉擔憂問,為什麼呢?死了怎麼辦?

我說,它年紀大了飛不動了,或者受傷了很痛。現在它去另一個世界了,在那裡會變成新的生命。

他巴眨巴眨地盯著蝴蝶。

我把蝴蝶放在一張紙巾上包住,讓啊谷帶著小鏟子跟我去小區花圃,挖了一個小小的坑,把包著蝴蝶的紙巾埋了進去,蓋上土。然後跟他說,過段時間,這上面會長出小草小花,蝴蝶就是在告訴你,它有了新的生命。

那段時間,啊谷幾乎天天去看,終於有一天,有幾株小草長了起來,他非常開心地說,蝴蝶變成小花了呢~

我好像沒看到花,但是他堅持說會開花,可能他認為美麗的蝴蝶就應該變成美麗的花吧。

後來再大些,讀了一些科普繪本,他明白,不是蝴蝶變成了花,而是埋在土裡化作春泥更護花。

所以啊谷很早就能接受人或動物終有一死,說起這個話題也不覺得悲傷。

有段時間他認為死亡和年齡完全相關,用數學的方法給每個認識的人死亡排序,帶著不諳世事的理智冷。

那段時間,我也有些疑惑,有人說把死亡描述的過於美好,會不會讓孩子現實中遇到挫折痛苦,就嚮往另一個世界呢?

這周二那天,我們玩輪滑回來,他忽然問我,媽媽,人死了去哪裡了?

「去一個美好的地方,重新開始生命,」我慎重地加上一句之前沒有說的,「只是見不到這個世界和喜歡的人了。」

他頓時傷感了,「為什麼看不見了,那這個世界的人也看不見他了嗎?」

「是。」我也不知說什麼好。

「那個時間在很遠嗎?外星嗎?」

「不知道耶。」

我們沉默了一會兒,他忽然問,媽媽,你也不會一直是20歲吧?(小時候他問我幾歲,我說18,後來長到20,我跟他說媽媽最喜歡20歲,不長大了。)

我知道他想說什麼,也想告訴他一些什麼,於是回答,「是的,媽媽年齡會越來越大。」

他嗯了一聲,然後說「不說了」。真是一個敏感的小孩。

其實在生死問題上,家長們並不比孩子成熟多少,因為我們大多沒受到這方面的教導,我們的老師長輩也大致如此,迴避這個話題。

不知道如何開口,已經讓孩子體會到那種沉重的感覺,孩子也開始迴避了。

回家後,我還在想,怎麼成熟地和孩子談這個話題呢?引導他正確地看待死亡呢?

忽然想起去年讀過的一本繪本《艾德琳的小兔兔》。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第一次看的時候,睡前迷迷糊糊時,我自己也沒讀懂這個故事,裡面女孩細膩的心情,我家的兩個男娃是一點都不感興趣,讀過就丟在一邊了。後來我再拿起細細地看,才發現這是一本小心呵護孩子心靈的關於死亡和思念的故事。

故事在明線上是孩子對物品的依戀:艾德琳從小超愛一隻小兔兔的玩偶,吃飯、睡覺、遊戲、外出都帶著它。有一次在海邊玩,把兔兔遺忘在了海邊,當找回來的時候已經被狗咬壞了,奶奶幫她補好,艾德琳感覺兔兔不是原來那麼柔軟可愛了,就放柜子上落灰,過了一段時間還是覺得喜歡,又重新開始每天跟小兔兔在一起玩了。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但Zoe發現,暗線講的卻是孩子對親人的依戀:艾德琳從出生起就是奶奶照料的,奶奶拿著小兔兔哄她玩。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艾德琳和小兔兔一起陪奶奶享用早餐:喝牛奶吃餅乾。

可是有一天,她把小兔子忘在沙灘上了,被小狗咬得七零八落。

這天晚上,本該和小兔兔一起睡的艾德琳第一次體會到「離別」的滋味——她孤零零一個人睡,她覺得床好大好空啊。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第二天早上,奶奶為她織了一對新耳朵,又把棉花塞了進去,填滿身體,再把胳膊和腿縫上去,最後訂上扣子就好了。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可是,艾德琳卻覺得那不再是以前自己喜歡的小兔兔。但是她還是很有禮貌地對奶奶說,謝謝!

可是這個兔兔讓她感覺到陌生,硬邦邦的,所以她就不把小兔兔帶在身邊了,不過她還是喜歡和奶奶呆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奶奶不得不出一趟遠門,艾德琳覺得日子變得好漫長好無聊。(右圖這空空的椅子,讓我當時心中一擊,所謂的遠門……站在艾德琳的視角看這把椅子,應該是孤獨而迷茫的吧?)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艾德琳終於想起了奶奶修補好的那個小兔兔,她撫摸著它的耳朵,覺得它就像奶奶一樣溫暖而柔軟。(還記得之前她因為硬邦邦而不喜歡兔子嗎,因為思念,因為小兔兔傾注了奶奶的心血,因為她對奶奶的依戀需要放置。)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艾德琳的快樂又回來了, 小兔兔又陪著她一起玩耍嬉戲,成為了生活里最溫暖的陪伴,艾德琳的愛已經變得不那麼狹隘,可以接受更多的東西。

年幼的孩子對死亡的不好的感受,是怕失去愛,失去依戀。

當孩子發現,死亡能帶走一個人的生命,卻帶不走這個人留下的愛和痕迹時,這種不好的感受就會減弱很多,他更容易坦然面對。

死亡不會讓愛消逝,遺忘才會,你若銘記,愛便永生。

這是一隻用愛包裹的小兔兔,就像奶奶的撫摸一樣溫暖舒適,艾德琳看著它就會想起奶奶。至此,艾德琳已經完全忽視了小兔兔曾經的外表,並且覺得它就該是這樣子。

而且,它會一直這個樣子!(艾德琳長大了,不再是之前那個對愛心的玩具也丟三落四的孩子了,因為傾注著祖孫倆的愛,她會珍惜這隻小兔兔,一直保護好它,不再損傷。)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書的最後,艾德琳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送給奶奶,她學會了關心他人。最後一頁,奶奶雖然在畫面中出現了,也許是她的想像,也許是真實的,但無論如何,那段奶奶不在的時間裡,艾德琳懂得了「離別」、「思念」、「珍惜」的意義。

原來,清明節不只是用來緬懷故人的,也是在提醒我們活著的人,珍惜擁有的情感,珍惜身邊的人。

寫到這裡,我發現,這本繪本和小時候看過的一部老電影十分相似,當時久久不能走齣劇情,看見風箏就想哭。

就是這部豆瓣9.1分的《天堂回信》,獲獎無數。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1992年,北京的冬天。

鴿子在晴朗的天空中飛翔,老人和孩子的歡笑聲在廣場上迴響。

5歲的小男孩晨晨,爸媽在國外工作,他從小跟著爺爺一起生活。

爺爺幹了一輩子郵政工作,退休後與孫兒放風箏、騎三輪、養寵物、買菜做飯、洗衣補襪,互相淘氣,日子過得極有滋味兒。

爺爺心臟不好,晨晨總是不忘提醒爺爺:「爺爺,左上衣口袋,急救盒,舌下含服一片,每天兩次!」

電影的前半部分充滿愛和燦爛的笑聲,幼小懂事的萌娃和風燭之年的爺爺,在生命的短暫交集中照亮了彼此。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晨晨第一次面對死亡,是陪爺爺去送信。

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收信人,可對方已經不在人世了。

爺爺想了想,說:「晨晨,咱們用風箏幫他把信送到天堂上吧。」

爺爺把信系在風箏上,放到了天空中。

晨晨問,「爺爺,真的有天堂嗎?」

「有啊。」

「那他能收到嗎?」

「能,能收到。」

「爺爺你也會死嗎?」

「人老了,都得死。要不死,人越來越多,地球上就站不下啦。以後爺爺不在了,你想爺爺了,就寫封信寄到天堂,爺爺是郵遞員,第一個就能看到。」

比起離去,人們更怕的是自己愛的人,無法面對這份死別。

所以,才會去創造出一個天堂,寬慰活著的人,那些他們活著的標誌,無論是小兔兔還是信,都留給後人溫暖。

當晨晨的寵物好朋友荷蘭豬死了,他先是大哭,想起爺爺說的話,於是自己平靜下來,和好朋友一起葬了它,並在旁邊放了一個風箏,將自己想說的寫成信寄給荷蘭豬。這是他對死亡的第二次認識。

後來的曲折是媽媽回國,兩代人教育理念的衝突,晨晨和爺爺難分難捨,更是淚點滿滿。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最後爺爺離開了,卻意外地平靜。也許是因為爺爺之前的話,晨晨沒有嚎啕大哭,而是默默地為爺爺慶祝了最後一個生日。

一根根點亮的生日蠟燭,燭光里的爺爺,安詳地躺在那裡,就像是睡著了。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爺爺雖然離開了,但他和晨晨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個相處的點滴,都鮮活地證明著,死亡帶不走愛和思念。

爺爺每天騎三輪車送晨晨上幼兒園,經過的那條小路,一直都在。

每次吃飯,爺爺總忍不住把最好的菜夾給晨晨。

今兒怎麼了?也不打雷也不下雨,蔫~蔫~的~

爺爺調皮地用床單遮住電視,不讓晨晨看一休哥。晨晨也拿床單遮住爺爺的眼睛,倆人笑成一團。

這些美好的畫面,永遠刻在晨晨的心裡。

而晨晨記得爺爺說的,用風箏寄信給他,「左上衣口袋,急救盒,舌下含服一片……」帶著孩子拳拳赤子心,迎風而上,追隨著爺爺去了天堂。

清明節,孩子可能想和你聊聊生死,怎麼才能體現你是個成熟的人?

豆瓣上很多人說,長大後一直很想再看一遍,但總是沒有勇氣,然而電影中的那些細節,那些淚點,多年來還是歷歷在目,不用重看還能對著劇照如數家珍。

每個人大概都和晨晨一樣,有過一個慈愛的長輩,或是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驕縱著我們。我是外婆帶大的,離開多年後每回夢見她,仍是小時候記憶中那矯健的樣子,會騎自行車,會唱評劇,愛打麻將,做飯好吃,罵人也爽利,從來捨不得我做家務,從來原諒我的大小錯誤。

從心底里,我們都有一個念想,離開的人,會好好的;而離開的人的念想是,活著的人,會好好的。

把這樣的感覺告訴孩子,既然每個人的生命不可能無限延長,珍惜過去的記憶、珍愛身邊的人,珍惜當下的時光,在有限時間裡去擁有愛、去實現夢想,再把愛和夢想傳下去,至死的那一刻,我們可以不遺憾,我們還能再相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