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妻多夫」的黃腳三趾鶉如何穩站家庭C位?

「一妻多夫」的黃腳三趾鶉如何穩站家庭C位?

撰文/胡若成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嗨,各位小夥伴好。之前我們已經講過了動物界「後宮佳麗三千」的不容易(戳鏈接可回顧:動物領袖:「一夫多妻」不容易!),但你知道嗎?除了「一夫多妻」制,有的動物還實行「一妻多夫」制,比如黃腳三趾鶉(Turnix tanki)。

黃腳三趾鶉雌鳥(攝影/Lonelyshrimp)

統計表明,全世界97%以上的鳥類物種是一雌一雄制,約2%的鳥類是一雄多雌制,但是也存在大約0.4%的鳥類營一雌多雄生活。黃腳三趾鶉(Turnix tanki),就是這樣一種特殊的鳥類。雖然名叫「鶉」,但黃腳三趾鶉卻和常見的日本鵪鶉(Coturnix japonica)等雞形目鳥類不同,它屬於鴴形目,和勺嘴鷸等鴴鷸是親戚。特殊的性選擇制度造成了黃腳三趾鶉與眾不同的繁殖習性:雌鳥佔據主導地位!

黃腳三趾鶉雌鳥比雄鳥個體更大,羽色也較為艷麗,背部及枕部的栗色更為明顯,繁殖期也是由雌鳥主動進行求偶炫耀行為。每年初夏的夜晚,在沼澤地、草甸或者水稻田邊的求偶場中,雌三趾鶉以低沉的鳴聲吸引雄鳥前來,這時,雌鶉以展翅、擺動頭尾等炫耀姿勢展示自身艷麗的羽毛,圍著雄鶉進行求偶。更有甚者,雌鶉之間還會因爭奪配偶而產生兇狠的戰鬥—這一切行為都與大多數鳥類的性別角色行為是相反的。然而,經過一番炫耀和爭鬥,它們在蘆葦叢中搭建的簡陋乾草地面巢里交配產卵,一旦成功,雌鶉就會不辭而別,留下雄鳥承擔孵卵、育雛、覓食的責任,而雌鳥則會繼續尋找下一個配偶產卵繁殖。

那是什麼自然選擇壓力促使黃腳三趾鶉演化出了這樣獨特的繁殖習性呢?

黃腳三趾鶉自身體型較小,且主要在地面生活,面臨著來自小型哺乳動物、猛禽等多種天敵的威脅,具有產卵能力的雌鳥四處交配遊走,減少了雌鳥被捕食的風險,可以起到「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的效果,分散捕食壓力,這是不同生態位的物種針對環境壓力演化出不同行為策略的絕佳例子。

實際上,與黃腳三趾鶉同屬鴴形目,生活習性也近似的濕地鳥類彩鷸(Rostratula benghalensis),也同樣是雌鳥更加艷麗,這也是佐證交配製度隨生態位演化的另一例子。

如東灘涂濕地的鴴鷸(攝影/胡若成)

正所謂「適者生存」,交配製度隨著生態位而演化,實行「一妻多夫」制不過是黃腳三趾鶉、鴴鷸等鳥類的一種「生存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