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堂堂文殊菩薩,為何差點被凡人淹死?答案在《濟公傳》中

堂堂文殊菩薩,為何差點被凡人淹死?答案在《濟公傳》中

《淺說西遊》第009期(文/焦目)

明清時期的神魔小說,首推《西遊記》。目前,這本書的作者被認為是吳承恩,但實際上很多學者都持否定態度。從宋元以來,人們就開始神化、大話陳玄奘,許多人都寫過西遊故事,元雜劇就有很多,與我們今天看到的西遊頗為相似。

所以,一些人認為,《西遊記》並非一人一時所寫成。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西遊中有許多看似難以理解的謎題。比如,孫悟空的戰鬥力為何前期看似無敵,後期卻總是受人所制?可能也是這個原因。

還有一個情節,看起來也很費解。

唐僧師徒來到烏雞國時,唐僧夢到鬼王拜謁,了解烏雞國國王的故事後,孫悟空打敗青獅精,救了國王。後文殊菩薩出現,說自己當初度這位國王時,被他捆了扔在護城河裡三天三夜。如來為何懲治烏雞國國王,所以派青獅精下界,把國王丟在井底浸泡三年。

堂堂文殊菩薩,怎麼會被一個凡夫俗子捆了,還差點淹死呢?他的法術呢?要知道文殊菩薩可是法力高深,連悟空見到也不敢放肆。

這個問題,文殊菩薩是這樣說的:

菩薩道:「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作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西遊記》

原來是不能原身相見,所以只能變成凡僧。

可是,即便變成凡僧後沒有法力,大不了變回去嘛,人間的繩子又捆不住菩薩,為何文殊菩薩一直被淹了三天呢?

原因在於他不能用法力。

要知道,文殊菩薩是帶著任務來的,完不成任務就不能回去。這與當年觀音菩薩點化唐僧一樣,觀音也是變成凡僧,直到最後點化成功,這才現出真身。

為何一定要變成普通的和尚,用法力不是能更快完成任務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在《濟公傳》中。

《濟公傳》有多種,最好的大概是《增廣印光法師文》,這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道濟禪師……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顛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

什麼意思呢?

道濟禪師其實就是濟公,濟公這樣會神通的聖人,要想點化眾人,就要喝酒吃肉。為何?這是要掩蓋住其聖人的一面,顯得與普通人一樣,這樣才能在人間常住。若是直接現身,人家都知道你是大神仙了,自然都要跟你成仙,或者天天祭拜你,很多人可能就會(迫於法力)假裝變得真善美。如此一來,就不能看出凡人的心靈是否真誠了,那自然無法度人了。

這就好比周星馳版的《濟公》一樣,若是靠法力讓九世惡人認輸,惡人即便被迫低頭,心裡也是不服氣的。不服氣就會有怨氣,怨氣積累多了就會爆發,一旦爆發,就成了禍害。

就好像你跟朋友比賽扳手腕,朋友明明扳不過你,卻使用錢、美女來誘惑你,壓制你,即便贏了你肯定也不會服氣的。

說白了,一切都要以德服人,而不是靠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上朝遲到會怎樣?後果嚴重,明朝官員為了趕時間,落入御河中淹死
犯人受同樣的杖刑,受傷程度卻不同,看看他們給差役多少錢

TAG:我們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