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收復安南僅20多年就放棄了,其實明朝的動機一開始就偏了!

明朝收復安南僅20多年就放棄了,其實明朝的動機一開始就偏了!

越南古稱安南,從秦朝時期開始成為中原王朝勢力範圍,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割據自立,宋朝無力收復,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派遣大軍滅了當時的胡氏政權,安南再次成為中原王朝領土,但是這種局面沒有持續太久,明宣宗時期,明軍北撤,放棄了安南地區,明朝在安南也就維持了20多年的統治。

首先要說的是,當時的安南可不是貧瘠無用之地,這裡有富庶的紅河平原,正是因為如此,歷代中原王朝才會多次征伐。明朝放棄安南實際上正說明,明王朝國力開始走下坡路,不得不在邊疆進行戰略收縮。

15世紀的時候還不是民族主義的時代,那個時候的明朝和安南也只能說是「出現民族國家萌芽」,事實上仍然是中古時的君主國,這個時候主要的文化還不是「民族認同」而是「忠君報主」。明朝吞併安南的確還是得到一批安南人士支持的,甚至一直到黎利占明顯上風的時候仍然有很多安南人忠明不悔,比如安南人琴彭鎮守茶隆關七月,死不投降黎利,最終死難……

明朝在安南的策略上還是不重視的,應該說當時明朝政策得力用人得當的話,是可以消化安南的。最大的敗筆就是,在安南沒有設立一個長期的鎮守並手握兵權的職務和人物。張輔是個合適的人選,他熟悉當地局勢和能讓當地土人畏懼。明朝皇帝給他一個類似沐英永鎮雲南的待遇,經過100年的同化,是能把安南收服的。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朱棣終究還是沒有勇氣和魄力,像老朱封沐英為黔國公鎮守雲南那樣,封張輔為王公鎮守安南,加上後來明朝用人不當,治理不善,才導致安南得而復失!而且就算放棄了,也應該把涼山,高平,河江納入廣西,特別是涼山,自古安南能夠割據就是有涼山做屏障,想當年秦國戰略巴蜀就是把秦嶺一帶歸陝西管轄,讓巴蜀無山可守,涼山一失守,安南就無險可守了,大軍一到估計就只剩下投降了。

再者明朝軍事實力下滑也是很明顯的,實際上明朝從成祖時期失去朵顏三衛,到宣帝時期失去安南,都是國力真實體現,明朝宣帝開始軍事上就走下坡了,明朝軍事上一大特點就是,很快達到巔峰,然後就開始走向衰弱。明軍在安南後面的軍事行動是很窩囊,前期是因為有張輔這個征服者殺神在,各種不服反叛都平定,要不是他被調離了,黎利是不可能壯大的,後期那些明將也不知是不是輕敵還是越南每個都戲精上身每一次祚敗都引到明軍中伏,還有在安南這麼久對其地形還不了解也是軍事失敗主要原因,其實明朝對安南真的沒找到有效統治方針。

而且說道本質上,明朝對安南的失敗主要是沒有長遠的戰略考量。是一時衝動而發起的戰爭,對戰爭的長期性複雜性都沒有充分心理準備,像俄國與土耳奇瑞典兩國為爭奪出海口,反反覆復進行了近百年戰爭。最後俄國成功了。明朝打安南的動機一開始就偏了,打安南的目的不是為了利益和佔領,安南被明軍所滅的真實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有其他叛逆推翻了明王朝冊封的皇帝,才被明成祖朱棣滅國,但隨後又重新進行了冊封,明王朝的主要政策就是進行冊封,是為了顯示正統和宣示威嚴,包括鄭和下西洋一樣,因為永樂的皇位來的就不合法,是為了讓萬邦來朝,表明他是中華正朔 ,顯示自己的合法性。到了明宗時期,安南就成為高投入低收益的邊陲之地了,以古代的通訊水平以及交通來看,鞭長莫及不說統治成本也巨大無比,明朝官紳士大夫們也看不上這個「貧瘠之地」,所以自然主張放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魏忠賢可以殺了崇禎,為何到死都未反叛?其實他一直抱著僥倖心理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