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陳志朋回應抑鬱症質疑,沒這幾點別隨便給人扣抑鬱症帽子

陳志朋回應抑鬱症質疑,沒這幾點別隨便給人扣抑鬱症帽子

陳志朋回應抑鬱症質疑,沒這幾點別隨便給人扣抑鬱症帽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近年來,抑鬱症頻頻躍入大家視野,越發引人關注。抑鬱症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疾病,可能會導致自殺行為,是目前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約15%的抑鬱症患者死於自殺,在世界十大醫療疾病負擔中排名第四。

日前,陳志朋在微博發文就近日關於他的抑鬱症等3點傳言進行了澄清。

近年,陳志朋在著裝上一直走另類路線,有網友因此揣測陳志朋可能得了抑鬱症或者是精神病。陳志朋微博上發文首次對此類傳言進行回應,他說,「俺,一般不澄清,澄清就澄清得徹底一點。1)抑鬱症,瞎說;2)精神病,胡扯。」

對於近日被網友吐槽小肚子贅肉明顯,陳志朋則坦誠肚腩的確變大,還號召有肚腩的朋友和他一起與肚腩作鬥爭。

陳志朋回應抑鬱症質疑,沒這幾點別隨便給人扣抑鬱症帽子

很多人有抑鬱的問題,但是不能等於患有抑鬱症,那麼如何判斷可能患上抑鬱症了呢?

抑鬱症患者常見有10個表現

抑鬱症包含了一組臨床癥狀群,簡單分為10個方面:

1、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

2、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興趣;

3、睡眠問題:包括入睡困難、睡不安穩、早醒或睡眠過多;

4、感覺疲倦或沒有活力,做事沒有動力;

5、食欲不振或吃太多,明顯的消瘦或體重增加;

6、覺得自己很糟。或覺得自己很失敗,或讓自己和家人失望;

7、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走神」;

8、說話、做事明顯變得緩慢;

9、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種方式傷害自己的傾向;

10、影響生理功能:如出現頭暈、頭痛、心悸、出汗、怕冷怕熱、皮膚髮麻、尿頻尿急、腹脹、便秘、性慾減退等。

以上多個方面,持續時間超過兩周,且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時,需要高度警惕抑鬱症。

陳志朋回應抑鬱症質疑,沒這幾點別隨便給人扣抑鬱症帽子


抑鬱症患者早衰10年

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招募平均年齡為40歲的重度抑鬱症患者和平均年齡為36歲的對照組志願者。經過大腦內部探索後發現,憂鬱症患者神經元突觸比正常人提前10年開始變得稀疏,認知能力也因此受到損傷。

該研究第一作者、耶魯大學神經科學家伊莉娜·艾斯特莉絲博士指出,神經元突觸密度較低時,人們的注意力和對生活樂趣的感受程度都會降低,容易出現記憶下降、腦子發矇、語言遲緩等現象,甚至早早患上老年痴呆症。

陳志朋回應抑鬱症質疑,沒這幾點別隨便給人扣抑鬱症帽子


抑鬱了或許是腸道的問題

很多讀者不知道的是,患抑鬱症不一定是腦子出了問題,有可能是腸道菌群出了問題。

一般認為,抑鬱症是由社會、環境和個體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腸道微生物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腸道菌群和中樞神經系統可進行雙向通信,稱為「腦-腸」軸。在正常的範圍中,腸道菌群與人類宿主相互作用,宿主的腸道提供了細菌生長的環境,並且細菌為宿主體內穩態提供幫助。因此,缺乏健康腸道菌群者很可能導致這些關係的惡化,並最終導致疾病。

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益生菌的作用在健康小鼠身上體現在中樞神經系統的γ-氨基丁酸受體表達降低和抑鬱行為的改善。

陳志朋回應抑鬱症質疑,沒這幾點別隨便給人扣抑鬱症帽子


親友的傾聽和理解對抑鬱者很重要

身邊有抑鬱的親友,傾聽和理解永遠是最重要的。

患有抑鬱症的人們,除了癥狀本身帶來的困擾外,不被周圍人理解是最大的痛苦之一。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疾病,跟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對抑鬱患者應該多給這樣的鼓勵——隨著時間和治療,抑鬱終會離他而去。

我們要盡量邀請抑鬱者去散步、外出或進行其他的活動,如果他拒絕,要不斷嘗試,只是不要強求。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提及或者暗示了自殺,一定不能忽視,應該向他的醫生報告;如果患者自己不能堅持就診,要提供幫助,促他規律有效地完成治療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內參 的精彩文章:

TAG:養生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