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蘇競爭激烈,眼看美國登月成功,蘇聯趕緊上馬了一個大項目

美蘇競爭激烈,眼看美國登月成功,蘇聯趕緊上馬了一個大項目

20世紀60年代,美蘇兩大強國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美國咄咄逼人,蘇聯不甘示弱。在50年代末尾,美國人又給蘇聯找了一點麻煩,在臨近蘇聯的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彈道導彈,直接威脅著蘇聯國土的安全。蘇聯如坐針氈,決心扳回一城,於是也在美國的鄰國古巴部署了導彈,從而引發了古巴導彈危機。

不曾想到,美國人激烈反彈,甚至擺出了和蘇聯打核戰爭的架勢。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蘇聯選擇了妥協,避免了一場人類的劫難。危機過後,美國繼續發起了競賽。時任美國總統的肯尼迪突然拋出阿波羅計劃,宣稱要用十年時間,實現載人登月飛行。

把人送上月球,這在人類以往的歷史上,都是不敢想像的事。沒想到美國人說到做到,從1962到1969,只用了七年時間,就把宇航員送上了月球。眼看美國人登月成功,蘇聯頓感壓力山大。古巴導彈危機已經輸了一局,如果這次繼續毫無作為,那蘇聯還怎麼和美國平起平坐?

其實只要像美國那樣,把蘇聯的宇航員送上月球,這場競爭就等於打了個平手。但以蘇聯當時的科技實力,根本無法實現載人登月,這該怎麼辦呢?為了挽回競爭的失利,蘇聯於1970年上馬了一個大項目。既然美國人登月成功,蘇聯則反其道而行,打起了地下的主意。

這個項目名叫科拉超深井,是蘇聯於科拉半島上開始的一場科學鑽探。科拉半島臨近挪威,位於北極圈附近,土地多為凍土。這塊土地的地下,並沒有探明任何資源,既沒有石油,也沒有煤礦和鐵礦。蘇聯人宣稱,這場鑽探,沒有任何勘探目的,只是為了研究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

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是一個學術名詞,指的是堅固的地殼和充滿岩漿的地幔之間的界限。那麼地殼和地幔之間,到底有什麼值得研究的呢?其實蘇聯專家也不知道,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在科研層面打敗美國,這是冷戰期間一場最為奇怪的競賽。

好在以蘇聯的科技實力,打一口井不是什麼難事。開始的時候,專家們都很樂觀,但是慢慢的,專家們就發現,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簡單。隨著鑽探的不斷深入,岩石的硬度和地殼的溫度也在不斷增加。為此蘇聯專家們,投入巨資研發了特製鑽頭,使其能夠在超過316攝氏度的高溫下正常工作。

發展到後來,每向下挖深一米,投入的成本都要成幾何倍數的增長。從1970年至1983年,該井的鑽探深度達到了12000米,從1983到1993年,又增加了262米。而且專家們還在9500米深的地下發現了黃金和鑽石地層。不過這些珍貴的鑽石和黃金,依然無法抵消巨大的開採成本。所以隨著蘇聯的解體,項目也就失去了價值,探井深度永遠的停留在了12262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言 的精彩文章:

清明節吃什麼?有什麼講究?

TAG: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