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年號起得好,宰相干到老

年號起得好,宰相干到老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點40分(北京時間10點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年號為「令和」。現在的「平成」年號將於4月30日隨著明仁天皇的退位停止使用,5月1日起皇太子德仁即位天皇,正式使用新年號。

NHK(日本放送協會)轉播發布會的畫面

2019年1月1日,日本皇室發布的新年全家福。第一排左起第二、第三分別為皇太子德仁、明仁天皇

「令和」,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打開經典古籍庫,搜到如下結果:「江謐,字令和」,「欲令和解」,「令和之」,「乃令和珅自裁」……似乎都比較莫名其妙。倒是《明通鑒》中有一句:「政平令和。」有點意思。

朋友圈則有人大膽推測:「令和,就是令妃與和珅,令妃是乾隆的寵妃,和珅是乾隆的寵臣,安倍想學乾隆,當六十年太平首相。」這位朋友,你的腦洞該補一下了。

還是看看官方解釋:「令和」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梅花之歌第32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佩後之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梅花之歌」象徵日本精神——寒冷的冬日過去,溫和的春天就要來臨。《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相當於中國的《詩經》。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此次改定強調從日本古籍原典中尋找新年號。而此前的日本年號,有出處有典故的均引自中國古籍

像發動侵華戰爭的裕仁天皇時曾使用的「昭和」年號,即出自《尚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而1989年裕仁死後改用的「平成」年號則出自《史記·五帝本紀》「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和《尚書·大禹謨》「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而實際上,此次的「令和」也能看到中國古籍的影子,如:「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張衡《歸田賦》)、「時惟令月。景淑風和。」(薛元超《諫蕃官仗內射生疏》)讀來有美好平和的感覺。

介紹完了日本的情況,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年號制度。

設立年號始於漢武帝時,清人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寫到「至武帝始創年號,朝野上下俱便於記載,實為萬世不易之良法。」但具體哪一年開始使用年號歷來多有爭論。辛德勇先生的《建元與改元:西漢新莽年號研究》對這一問題有充分的論證。

《建元與改元:西漢新莽年號研究》

年號一般在新帝王即位之時換新,用以表示新的帝王順天更始之義。而我們習慣上就用該年號稱呼這位皇帝。如朱由檢的年號是「崇禎」,人們就稱其為「崇禎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為「乾隆」,人們就稱其為「乾隆皇帝」。

但在此之後一代帝王執政時期,也會改換年號。因為相信改元可以除厄迎祥,逆轉運勢,不少皇帝頻繁地改換年號,有的皇帝改元竟多達十餘次,甚至有一年數改者。

最有名的武則天一共用了17個年號。未登基前用過光宅、垂拱、永昌、載初4個年號,登基後用了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和長安13個年號。不同的年號,有不同的典故,投射出武則天執政以來的心路歷程。

武則天像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因為皇帝們的心愿如此相似,反映在年號上也出現過撞車的情況。如「建興」,就被使用過11次;「天祐(佑)」這個年號,則被使用過10次;而「太平」這個年號,也被使用過9次。

當然,討厭撞衫的皇帝也不少,《續資治通鑒長編》里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安排宰相,找一個從未被使用過的字眼作年號,趙普等人選了「乾德」。用了乾德這個年號三年以後,也就是公元965年,宋太祖滅後蜀,其部下從一名宮女隨身攜帶的物品中搜出一面舊銅鏡。鏡背有「乾德四年鑄」的銘文。怎麼在乾德三年冒出了乾德四年的東西?宋太祖召集學士陶穀、竇儀詢問。儀曰:「此必蜀物。昔偽蜀王衍有此號,當是其歲所鑄也。」用都用了,太祖繼續使用乾德年號,卻得出一個結論,「宰相須用讀書人」。

還是宋朝,過了五十多年,乾興元年(1022年)的時候,宋真宗駕崩,仁宗趙禎即位,時年13歲。因年齡太小,遂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儒臣為迎合時事,便將年號定為「天聖」;天聖十年(1032年),又改元「明道」。為什麼要以天聖、明道為年號呢?據北宋蔡絛《鐵圍山叢談》講,「天聖為二人聖,明道為日月」,都是取皇帝和太后共同執政的意思。至明道二年(1033年)仁宗親政,才將年號改為景祐。

相似的是,小皇帝溥儀登基後使用的年號是「宣統」,宋朝皇帝曾忌諱「宣」字是「家有二日」。而在溥儀這裡,「宣統」,明面上雖是 「向天下宣告王朝大統」,但似乎又另有玄機。有人推測在年號中使用「宣」字,其真實意圖正是為了暗含「家有二日」,為光緒帝皇后隆裕和攝政王載灃共同管理國家作一鋪墊。不過,也有人說「宣」與「掀」讀音近似,「宣統」者,掀翻其統治也。這雖然是歪解臆說,但也一語成讖,清朝的統治很快就被掀翻了。

除了以上講到的關於年號的典故,更豐富可考的年號文化還可以從《中國歷代年號考(修訂本)》一書中探尋。該書匯錄歷代帝王、人民起義、地方割據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年號共800餘個,按朝代國號編排。書末附有《年號索引》,方便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之 的精彩文章:

TAG: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