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恆指重上30000點!這次情景大不同,優質內資股受追捧,南下資金凈流入超7000億

恆指重上30000點!這次情景大不同,優質內資股受追捧,南下資金凈流入超7000億

正當A股市場震蕩之際,港股市場恒生指數卻上漲0.47%,收報30077.15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恒生指數時隔近10個月後,重新站上30000點大關。

港股的兇猛走勢已經高於不少大行此前給出的年底目標,因而有不少大行紛紛上調早前對港股今年的目標預測,摩根士丹利將恆指今年年底目標由29850點調升到31900點,為大行中最高。

恆指的持續強勢,自然離不開權重股的貢獻,而騰訊控股、中國平安等表現尤為出色,隨著內地投資者比重不斷加大,港股投資生態逐漸發生了變化,近期內資地產股、金融股漲幅驚人,港股國企指數上行幅度甚至超過恆指,內地和香港市場的聯繫更加緊密,內資對港股的影響也逐漸增大。

時隔近10個月 恒生指數再次站上30000點大關

恒生指數歷史上曾兩次站上30000點,但最終又跌回,此番站上30000點後,能否繼續保持強勢,並進一步創出歷史新高,備受市場關注。

中泰國際(香港)宏觀策略分析師徐博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宏觀前瞻性及預期性指標初現積極跡象,中國貨幣及財政政策底已經在2018年四季度形成,積極調整的貨幣政策和市場預期調整明顯改善金融條線和風險偏好,利好權益、優質房地產和風險資產,在美元港元條件維持適度寬鬆的背景下恒生指數在2019年末的目標點位在30500點左右。

港股的兇猛走勢已經高於不少大行此前給出的年底目標,因此不少大行紛紛上調目標預測,摩根士丹利更是看好,將恆指今年底目標由29850點調升至31900點,為大行中最高。

復盤數據,恒生指數史上第一次突破30000點是在2007年的10月份。

在本世紀初科網泡沫破滅後,港股於2003年上半年調整到階段底部,恒生指數跌穿10000點,但此後恆指開始上漲,此後4年間總體一路上行。2007年10月18日,恒生指數史上首次在盤中突破30000點,當天最高一度達到30,025.07點,2007年10月26日,進一步於收盤站上30000點,這是恒生指數收盤首次站上30000點大關。在此之後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恒生指數圍繞30000點反覆爭奪,2017年11月5日,恒生指數收盤跌破30000點,此後10年時間裡,再未恢復到30000點之上,這段收盤保持在30000點之上的時間僅有不到10個交易日。

恆指第二次整體突破30000點是在2017年11月22日,當天該指數最高達到30,199.69點,收盤也站上30000點,報30,087.19點。這一次恆指在30000點之上運行的時間較長,合計約有7個月之久。2018年6月19日,恆指收盤再次跌破30000點大關,至此未再回到30000點之上,直到目前才重回30000點。

縱觀以往恒生指數突破30000點的情形可以發現,通常都適逢港股的大牛市,而這與A股大牛市的時間也基本契合,這也從另一個側面顯示出香港和內地股市契合度非常高。

另外,分析上述兩次大牛市期間港股不同行業的表現,可以發現,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環境的變化,引領港股市場的行業板塊也在發生一些細微的變化。統計數據顯示,在2003年至2007年的四年牛市期間,房地產、能源、金融等行業板塊表現相對較好,而在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港股的上漲區間,房地產、材料、醫療保健等板塊表現相對較好,而金融板塊表現則基本處於墊底的位置。

內資企業和內地資金對港股的影響已大幅提升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在港掛牌上市的內地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而隨著互聯互通機制的建立,內地和香港資金在對方市場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

從最近十多年恒生指數成份股的變化情況來看,這十多年也是中國內地大型公司和成長性公司相繼被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的過程。

2006年9月11日,建設銀行成為首隻晉身恒生指數成份股的國企股。當年底,中國石化、中國銀行也被納入。

2007年,中國人壽、工商銀行、中國平安、交通銀行、中國神華、中國石油等多家大型國有上市公司或大藍籌公司被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這是內地公司被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最集中的一年。

2008年6月,騰訊控股被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象徵內地大型互聯網公司也獲得了港股藍籌股的標籤。

近年來,吉利汽車、碧桂園、石葯集團等內地公司也陸續被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進一步壯大了內資公司的陣營。

另一方面,隨著內地與香港互通機制的建立,內地資金在港股市場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據Wind數據,自2014年互聯互通機制建立以來,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累計凈買入港股的規模已超過8000億港元。

此外,隨著內地南向資金的增長,目前港股通資金占港股全市場成交額的比例已超過一成,如2019年4月8日,港股全市場成交額為1,215.14億港元,當天南向港股通資金合計成交160.19億港元,港股通資金佔到了港股全市場成交額的13.18%。

香港股市資金向內資股靠攏

Wind數據顯示,恒生中國內資地產股年初至今漲幅達到27.05%,其中融創中國領漲,年初至今漲幅達到65.69%,其次為雅居樂集團,漲幅39.41%,排名第三的為碧桂園,漲幅為31.79%。

漲幅排名前十的地產股表現:

恒生H股金融業年初以來漲幅19.66%,其中中信建投證券年初至今漲幅達到61.57%,中國銀河漲幅達到57.34%,海通證券年初至今漲幅為46.95%,招商銀行、新華保險、中信證券漲幅均在40%以上。

恒生H股金融業漲幅排名前十的個股:

中泰國際(香港)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恆指年初至今漲了16.2%,恆指成份股內共有31隻藍籌股累計漲幅較恒生指數高,當中不乏本地藍籌股如香港地產股及公用事業,但恆指成份股內資股就有27隻,佔比超過一半,可見內資股的影響力也日漸提升。

顏招駿進一步稱,2012年12月10日,藍籌股總數增加至50隻,2012年至今,蒙牛、吉利汽車、萬洲國際、舜宇光學科技、碧桂園、申洲國際等內資股先後納入恆指成份股,而利豐、國泰航空、東亞銀行等香港傳統股份被剔除,從新納入的股份看,這些成份股受惠於中國經濟表現帶來的高增長。

此外香港股市資金也在向內資股靠攏,如以4月8日的收盤數據來看,前二十大成交額股份中,有17隻是內資股,當中騰訊控股及中國平安成交金額分別達到61.68億港元、56.13億港元,兩隻股票成交佔比為9.6%。

「在中央政府穩定經濟系列措施出台後,市場回暖,優質內資股將會成為市場追捧對象,也是帶動恒生指數上漲的功臣,港股通開通以來,南下資金累計凈流入7435億人民幣,占港股主板32.8萬億港元市值的2.5%,以港股通數據來看目前中國投資者參與港股的影響還是相對較小,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顏招駿表示。

博大金融控股非執行主席溫天納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內資股在恒生指數成份股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今天前20大成交量的個股除了滙豐和友邦以外,都是跟中國經濟密切相關的H股、紅籌股,不排除未來香港藍籌股5-10年以內資藍籌股為主,本地一些藍籌股可能會慢慢出現邊緣化的情況。

除內資股表現亮眼外,內資股占港股市值比例也在逐漸增大,2018年全年共218家公司上市,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金額為2865億港元,據統計,2018年香港本土企業上市公司家數佔到43%,但多為小型企業,集資額只佔全年總量的3%,中國內地企業佔到了IPO項目數量的44%,但集資額卻佔到了95%,在IPO集資額最高的十家上市公司中,多達六家為新經濟公司其中包括兩家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和一家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

不過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向證券時報記者表達了不同觀點,他認為港股此波上漲跟內資關係不大,主要得益於美聯儲不加息、不縮表這兩大因素,導致香港股市上漲,因為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股市跟美國股市聯動性更緊密。

上周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恢復到了19.6萬人的正常水平,表明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勢頭正在部分消退,經濟數據好於預期,美股受到推動。周五美股收高,三大指數連升兩周,均創半年來新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人為何開始討厭「996」?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