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聞名得忍願

聞名得忍願

聞名得忍願

作者簡介: 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凡是發願證得自心真相的人,皆可與我聯繫。

【原文】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1]諸深總持[2]者,不取正覺。』

【章旨】

念佛觀音,至心專註。如此而觀,皆證無生。

【譯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眾生,聞我名字,皆得無生法忍,皆得甚深總持。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釋義】

經云:「聞我名字」,「皆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既然聞我名字的人,皆得無生法忍,那麼,我們每天念佛,每天聽到佛的名字,我們為何未得「菩薩無生法忍」呢?難道我們沒有「聞我名字」?

著相外求,向外喊他,這不是「聞我名字」,而是「聞他名字」,而是向外馳求。心外求法,即是外道。修外道法,則不出輪迴,永在生死。

問:如何是「聞我名字」?

答曰:藉助虛名,體悟真性,是名「聞我名字」。經云:「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3]借著虛名字,反聞聞自性,是名「聞我名字」。若不反聞聞自性,若不反見見自心,而是向外喊他,離心外求,則不名「聞我名字」。

蓮池大師云:「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4]「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這是持名念佛的根本方法。我們持名念佛,是否「句句出口入耳」?是否「聲聲喚醒自心」?若不如此而念,若不如此而聞,則不名「聞我名字」。

蓮池大師曰:我們念佛,要「反聞自聞,反佛自佛。當知祇園一會,儼然未散,豈獨靈山?」[5]我們持名念佛,不要著相外求,要反轉過來,聞這個能聞的聞性,佛這個能佛的佛性,覺這個能覺的覺性。佛者,覺也。這個本覺之心,即是法身真佛。

徹悟大師云:「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凈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複次,凈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凈心之要乎?」[6]

省庵大師云:

念佛休嫌妄想多,

試觀妄想起於何。

無心收攝固成病,

著意遣除亦是魔。

救火抱薪添烈焰,

開堤引水作長河。

直須字字分明念,

念極情忘有甚麼?[7]

持名念佛,一心聞名。妄念若起,亦不理睬。如此而念,久久純熟,則根塵識心銷落,自性彌陀現前。這時,若是個正知正見的人,便會借著自己的正知正見,認出這個不生不滅的自心妙體,認出這個不生不滅的「本真的自己」。識得這個自心妙體,識得這個「本真的自己」,是名得無生法忍,是名得甚深總持。

無生法忍,這不是有為的忍耐某個事物,而是自心妙體的應緣無住,而是自心妙體的受而無受。唯有識得自心的人,唯有融入自心的人,方顯無生法忍之德。

自心妙體,能生一切萬法,是故自心妙體,是一切萬法的根本。自心妙體,具足無量妙義,是故自心妙體,是萬法的總持。

識得這個自心妙體,融入這個自心妙體,是無生法忍的人,是總持萬法的人。

————————



[1]無生法忍:略雲無生忍。無生法者,無生無滅之真如實相。契入實相,無忍之忍,謂之無生法忍。

[2]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萬法之本,是故自性即是總持。

[3]《楞嚴經》卷第六。《大正藏》,第十九冊,第一三一頁中。

[4]《雲棲凈土匯語》。《卍續藏》第六十二冊,第五頁中。

[5]《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卷第二。《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二七頁上。

[6]《徹悟禪師語錄》卷上。《卍續藏》第六十二冊,第三三二頁下。

[7]《省庵法師語錄》。《卍續藏》第六十二冊,第二五二頁下。

聞名得忍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心若真正空了,則一切苦厄無所依附,哪裡用除呢?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