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中原那麼混亂,北方胡人為何不趁機入侵中原?打得進再說吧

三國時中原那麼混亂,北方胡人為何不趁機入侵中原?打得進再說吧

因為他們根本攻不進,北方先有公孫瓚、劉虞,再有袁紹家族,最後就是曹氏三帝:曹操、曹丕、曹叡。這些人才是當時穩定北方局勢的真正英雄。

從東漢末年,北方的鮮卑就一直在侵擾邊境,只是都曹操等人打垮了。


北方鮮卑入侵,差點被曹操滅族了

近一點來說,自劉虞、公孫瓚時期就一直在應付鮮卑族,而且都是遊刃有餘的,在抵抗外族的同時還有餘力進逐中原。不同的是,公孫瓚用武服人,而劉虞以德服人。

公孫瓚手下有一隻騎白馬、穿白衣的部隊,號稱「白馬義從」(趙雲也是其中一員),這隻部隊在對抗鮮卑的作戰中表現得十分出色。還曾創下數十人硬抗數百鮮卑騎兵,並最終獲勝的戰績。鮮卑一方面感恩劉虞的「德」,一方面害怕公孫瓚的「武」,在這兩人治理幽州的時候,鮮卑再不敢輕易越過邊塞挑釁了。

到了袁紹時期,坐擁冀並青幽四州的袁紹同樣也和北方少數民族保持著友好的往來,以二子袁熙為幽州牧,專門負責內地和塞外的溝通。等到袁紹死後,曹操經略河北,趕走了袁尚、斬殺了袁譚,盡得黃河以北之地。

袁尚逃到幽州後,和袁熙並軍,再請了三郡烏桓作為增援(漢末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聯合,稱三郡烏桓,當時的首領是蹋頓,這是一個極有野心的人,曾有「當學匈奴冒頓、鮮卑檀石槐建立漠北霸權」之豪言,史稱他「雄服百蠻」),要是沒有曹操千里奔襲的那場白狼山大戰,或許蹋頓真的就成為了繼西漢冒頓、東漢檀石槐之後,三國時期的漠北霸主了。

蹋頓的頭顱就是被張遼斬下來的

曹操此戰不但剷除了袁氏家族,還斬殺了蹋頓,受降胡、漢兵隊二十餘萬,威懾漠北,差點把整個烏桓給滅族了。其餘的像上郡、代郡這些少數民族勢力,或請降或臣服,此後數十年再沒有大規模的戰事了。

之後黃須兒曹彰威震塞外,魏文帝曹丕復通西域、平定河西,重新掌握河西走廊,以北結好諸狄,並多次擊退鮮卑的入侵,穩定了局勢。到了魏明帝曹叡時期,國力大增,已有了多線作戰的資本。大敗鮮卑,暗殺鮮卑國王軻比能,鮮卑勢力「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

此外還有鎮守遼東的公孫家族,自公孫度時期起到公孫淵被殺終,公孫家族一直都是遼東各部的執牛耳人物。不論是威望還是軍隊,公孫家很好地控制住了遼東,成為遼東少數民族和內地的緩衝地帶。

像上述的人,他們雖然或死於內耗,或地處偏遠,但也就是這些英雄,維護了當時北方的安寧,使得東漢末年雖然戰亂不斷,但始終沒有成為像「五胡亂華、中原陸沉」這樣黑暗時代,他們為國家所做的貢獻,是值得尊敬的。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史首丘 的精彩文章:

清代皇帝每天的伙食標準有多好?好到無法想像
元朝的行政區域是如何劃分的?

TAG:狐史首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