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素書》黃石公:為什麼自己明明很努力了,仍然不能達成所願?

《素書》黃石公:為什麼自己明明很努力了,仍然不能達成所願?

第3篇

讀書雜談之《素書》

《素書》黃石公:為什麼自己明明很努力了,仍然不能達成所願?

「龍無雲則成蟲,虎無風則類犬」,《素書》教你抓住最佳時機

古語說,龍無雲則成蟲,虎無風則類犬。

智者做事,不像普通人,拍拍腦袋就開始干,或者什麼有利可圖就跟風去干,而是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先謀後動,方成大事。

漢代張良成為劉邦的「帝王之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除了張良本身是賢人君子,最重要的是,善於把握時機。

孟子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時機未到時,姜太公閑釣於渭水,諸葛亮抱膝於隆重。可見,一個人縱使再有才華,也需要等待時機,才能助其崛起。

人的一生,關鍵的時刻,就那麼一兩步,如何才能穩穩的抓住屬於自己的最佳時機?黃石公教你。

《素書》曰:「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其一,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易經》對於時機未到,也有「潛龍勿用」的說法。什麼樣的處境,是時機未到?其實人心都是明了的,冷靜下來,你的直覺會告訴你。

「潛居抱道」的目的,是韜光養晦,積蓄力量。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百姓不足以見,故日用而不知。抱道之人,是知道之人。

「抱道」,不是「遁世」,雖然二者看起來有些相似。抱道,是心中明了,時刻關注,以待其時。

《莊子》一書中記載,關伊子形容這種狀態是:「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我們普通人抓不住最佳時機,外在原因是社會太浮躁,生存壓力大,選擇機會多,誘惑分心多,使得自己力爭上遊,靜不下心來思考;內在原因是自身的意志不夠堅定,內力不沉靜。人在從眾、隨大流的狀態,壓力最小;當一個人尋找到自己的意願,堅持走自己的道路時,壓力是最大的。很多事情,太多困難,太多阻力,我們就開始動搖和放棄,逐漸泯然於芸芸眾生。

為什麼自己明明很努力了,仍然不能達成所願?

要不斷改變你的思維格局,調整做事方法,最重要的是堅持,在不懈的努力中,等待最佳時機。

尼采說:「也許你感覺自己的努力總是徒勞無功,但不必懷疑。你每天都離頂點更近一點。今天的你離頂點還遙遙無期,但你通過今天的努力,積蓄了明天高攀高峰的力量。」 這就是我們要持有的積極心態。

其二,時至而行,得機而動。

對應《易經》,機會來了,則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機會來的時候,並不會在上面貼幾個字「我是機遇」,所以很多人會錯過最佳時機。敏銳洞察社會動態的新聞工作者,希爾說:「機會通常以不幸或一時失敗的假象呈現。」

我對這句話深有機會。自己的很多次提升,都是因為失敗。我沒有放棄,而是從中思考原因,不斷嘗試新的做法,結局往往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水岸花明又一村」。失敗沒有打垮我,我反而找到更好的出路。

這也是為什麼黃石公在《素書》中強調,要「潛居抱道」。

一個洞察時機,冷靜思考的人,可以透過迷霧看玄機,能迅速辨識和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如果每天都是渾渾噩噩度日,忙忙碌碌不警覺,即使機會來了,你也不知道,無法識別而感覺機遇不愛自己。

好了,今天就解讀到這裡,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跟我一起讀書、學習。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