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生識字糊塗始

人生識字糊塗始

人生識字糊塗始

人生識字糊塗始

不同的價值觀對同一個命題會有不同的解讀呢。

如「學無止境」之命題,大家都贊成。但價值觀不同,解讀就不一樣。消極的如莊子,他以為既然「學無止境」,讀到博士後,還不懂很多道理,那讀啥呢?「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子·養生主》)積極的如荀子,「學無止境」呀,那就「活到老,學到老」唄!我學不了,兒子學;兒子學不了,孫子學;孫子學不了,灰孫子學,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故荀子的名言就是「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又如「道法自然」之命題。這命題也不錯吧,但價值觀異,讀法也迥異。或消極,把「道法自然」理解成「靠天吃飯,切莫對自然予以各種人為的干預」。這樣,莊子就得出個「無以人滅天」(《莊子·秋水》)的結論來。他說牛馬長著四條腿,是天;給牛馬安籠羈,是人,「無以人滅天」,就是別給牛馬安上籠羈,役使牛馬。或積極,稱「道法自然」當理解為「了解自然,順應自然,變更自然,讓自然更好地為人的生存發展服務」。持此觀點的是荀子。為此,他教導人應該「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論》),張揚人的主體性。

兩種價值觀,對同一命題的不同態度,誠可謂是針尖對麥芒。

再說一下大與小的關係,這似乎不牽涉到價值觀,而關乎思維方式。因為思維方式的差異,說來也大相徑庭。

一種人持線性思維方式,認為大是小的堆積和增加,於是鼓吹從小抓起,於是,「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尚書·旅獒》),「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第六十三章》),俗語所謂「不掃家室,何以掃天下」之類的言論就出現了,「修齊治平」說更是典型。一種則持非線性思維的看法,主張大小不是一回事:能小者未必能大,能大者未必能小。如孔子弟子子貢就說「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論語·子張》),孔子又一弟子子夏亦稱「大德不逾閑(底線),小德出入可也」(《論語·子張》)。古籍記載,項羽能學萬人敵,卻不能學書、學劍;劉邦能得天下,卻不能置家業;九方皋能識千里馬,卻不辨馬之顏色、性別……皆可為其證也。看來,線性思維與非線性思維也很難談得攏。

世界複雜,人更複雜。上述種種,孰是孰非耶?或曰「人生識字糊塗始」,信然!且看張三著書,李四立說,各吹各打,這不把你弄得「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了吧?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孫過庭書《佛遺教經》法帖孤本的問世
追尋龍鳳呈祥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