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持以凈心為要,處世以慎言為先

修持以凈心為要,處世以慎言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凈為最重要,處世接物以言語謹慎為第一。

「清心」是保持內心恬靜,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雜念的意思,儒釋道的修行都對此非常重視。清凈心生智慧,想要成就世間事業,同樣需要專心一意,杜絕雜念。諺語說,「憂能使人老」,雜念多、慾望多的人往往容易煩躁不安,身體多病;心地清凈,也是保持身心和諧健康的關鍵所在。

清心對我們這樣重要,怎麼樣才能保持這種恬靜安詳呢?佛弟子受持五戒,就是要斷除五欲煩惱所帶來的種種惡行;儒家的《大學》開章就講到,「修身」的根本在「格物」,也就是格除物慾、和物慾格鬥。財、色、名、食、睡是最普遍的五種慾望,完全避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是不能沉迷貪戀,甚至縱慾放任。利令智昏,欲令智迷,利欲熏心,人的智慧就會被蒙蔽,各種過失、罪惡都從這裡產生,沒有不墮落的。認識了物慾的危害,我們才肯格除、放下。即使不能一下子放下,也要逐步減少、淡化,漸漸就會體會到其中真實樂趣。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人與人交往中,許多災難都是因為言語不謹慎,有意無意傷害別人,結下怨仇,以致冤冤相報,糾纏不清,甚至造成人群的衝突,傷害國家社會。言語對人的影響這麼大,口的過失又最容易犯,難怪先賢聖哲那麼重視講話的藝術,佛教裡面把口業的過失和防範講的很仔細,孔子也把言語列在教學的第二位。而修身是涉世的基礎。心地清凈真誠,自然容易減少言語的過失;而講話謹慎,也容易保持內心的清凈安寧。只有提高自身的修養,才能在人際交往中隨緣自在。修心為本,慎言為先,實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精彩開示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簡單的肩背部拉伸,讓你馬上精神煥發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