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悉尼·布倫納逝世? 科學界巨星隕落

悉尼·布倫納逝世? 科學界巨星隕落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導語

據英國廣播公司4月5日新聞報道,200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悉尼布倫納(Sydney Brenner)已經去世,享年92歲。

科學界的巨星隕落,夜空中多了一顆璀璨恆星 。

布倫納是科學界的傳奇人物,他是公認的當代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他的研究從DNA編碼、基因測序到胚胎髮育、生物進化,可以說涵蓋了整個現代生命科學領域。

圖為Sydney Brenner

獲2002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

布倫納與羅伯特霍維茨和約翰蘇爾斯頓分享了2002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有關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的基因調控,本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另兩位獲獎者都曾經在布倫納的指導下工作。

在諾貝爾頒獎宴會之前,有一位中國學生給他寫信問怎麼才能得諾貝爾獎,在2002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宴會上,布倫納即以幽默的回信作為致辭:

「親愛的中國學生:

首先你必須選擇好一個合適的工作地點,並且必須找到有人慷慨地資助你的工作。例如,你可以試試劍橋和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然後你還必須發現合適的動物來研究,例如你可以試試一種蟲子,一種可能名叫線蟲的蟲子。然後,你還需要選擇優秀的同事,那些願意參加你必須做的艱苦工作的人。他們可以有像約翰·蘇爾斯頓(John Sulston)和羅伯特·霍維茨(Robert Horvitz)這樣的名字。當然你還必須確信他們會找到其他同事和學生來協助面臨的艱苦工作。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你必須選擇合適的諾貝爾獎委員會。它必須是開明和非常有眼力的,而且必須有一位其裁決絕對不可置疑的優秀主席!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你就會被帶到這種地步,能夠代表你所有的同事,感謝每一位讓你有機會在此出席並發表講話的人士。」

秀麗隱桿線蟲

布倫納回信中提到的蟲子正是現在大家所熟悉的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 ditis elegans),秀麗隱桿線蟲是這一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真正明星,三位獲獎者都以它為研究材料。而首創線蟲研究,為分子生物學研究開闢一個全新領域的,正是布倫納。布倫納的研究特別關注秀麗隱桿線蟲,並使其發展成為模式生物。

秀麗隱桿線蟲是一種食細菌的線性動物,其體長度1mm,通身透明,為雌雄同體,以細菌為食,居住在土壤中,屬於自由生活線蟲類,對人類無害。

秀麗線蟲因其遺傳背景清楚、個體結構簡單、生活史短、基因組測序完成等,在遺傳與發育生物學、行為與神經生物學、衰老與壽命、人類遺傳性疾病、病原體與生物機體的相互作用、藥物篩選、動物的應急反應、環境生物學和信號傳導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研究經歷

悉尼·布倫納於1913年出生在南非的一個小鎮-傑米斯頓,在約翰內斯堡完成了大學的學業。後來布倫納前往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開始研究噬菌體。1956年,在克里克的幫助下,布倫納來到了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在劍橋的卡文的什實驗室,研究基因編碼以及RNA如何進行信息傳遞工作。

在DNA結構提出之前,沃森就曾預測了遺傳信息的傳遞公式——「DNARNA蛋白質」。1957年,布倫納等科學家發表了關於噬菌體變異的文章,根據觀察到的基因變異與氨基酸排序的對應聯繫,證明了關於遺傳信息與蛋白質產物關係的預測。

1960年代初,新生的分子生物學開始進入全盛時期,布倫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60年,布倫納、弗朗西斯·雅各布和馬修·梅塞爾森設計了一系列實驗,證實了mRNA的存在,mRNA將細胞核中DNA攜帶的遺傳信息帶到細胞質中,並指導生成蛋白質。

1961年 他與佛朗西斯·克里克通過克里克-布倫納實驗解釋了蛋白質翻譯的三元碼,發現了移碼突變。這個發現提供了遺傳密碼前期解釋。1968年,布倫納開始專註於秀麗隱桿線蟲的研究,探討線蟲的生長與分化,以及基因突變和個體發育的關係,發現了器官發育和細胞程序性細胞死亡的遺傳調控機理。

到了20世紀80年代,他又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和河豚基因測序。

其他成就

布倫納還創建了分子科學研究院(Molecular Sciences Institute),他還和多所研究機構有合作關係,如美國索爾克生物學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日本沖繩科技研究院(Okinaw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新加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霍華德休斯醫學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的珍妮莉婭法姆研究學院(Janelia Farm Research Campus)。

並且他在期刊《現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設有專欄「Loose Ends」,以敏銳的科學視角和辛辣的文筆而著稱。

2001年 他開出版了專著 《A Life In Science》 。

2006年 10月11日,布倫納被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局授予國家科學技術獎章,為表彰他為新加坡科學文化的發展所做的貢獻。(布倫納幫助在新加坡建立了生物醫學科學)

從遺傳密碼到基因組測序,布倫納在許多領域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給整個科學界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他的事迹正鼓舞著新一代的年輕科學家們。

巨星隕落,但他留下的光芒,光焰萬丈,亘古長存。

參考資料:

https://www.genomeweb.com/

百度百科

推薦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從斑馬魚身上竟然獲得治療帕金森的方法!這科研設計腦洞令人佩服!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