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艾灸,補腎最快最好方法,不信你也試試吧!

艾灸,補腎最快最好方法,不信你也試試吧!

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補腎是一個十分受關注的話題,很多人覺得自己腎虛,也不去醫院證實,就胡亂給自己開始補,各種方法都用盡了,可是情況卻不見好轉,那麼是否是方法選擇的不對呢。當然補腎也需要一個過程,慢慢調理才能起到作用,想要補腎延年保健,艾灸療法便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黃帝內經》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一方面表明灸法有特殊療效,針刺灸法各有所長,灸法有自己的適應範圍;另一方面,灸法還可補針葯之不足,凡針葯無效時,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保健灸法,古稱「逆灸」,就是無病而灸,在人身體上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達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補益臟腑從而防病祛邪、延年益壽的養生方法,稱為保健灸法。

如宋代竇材《扁鵲心書》說:「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憊,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則心死。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

為什麼艾灸可以補腎

腎陽不足是腎虛的一個主要方面。腎陽又稱為元陽,為全身之真陽,是五臟六腑陽氣活動的動力,一身陽氣之根本,如《黃帝內經》「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張景岳所說「凡通體之溫者,陽氣也;一生之活者,陽氣也。五官五臟之神明不測者,陽氣也」。

人體其他的陽氣如心陽、脾陽、衛陽均以腎陽為根本。衛外之陽氣充足,則肌腠固密,營衛調和,可防禦外邪之侵襲;脾陽健壯,就可運化精微,營養全身;心主一身之陽,心陽充足,則如萬物被澤陽光,氣血百脈通暢。

所以腎陽是生命之本,五臟陽氣之根,即「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故陽氣與人的衰老和疾病的發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陽精若壯千年壽」,「陽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謂也。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陽氣虛衰,而養生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補陽氣,益其真陰。所以,能夠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壽命延長。

艾草本身具有溫經散寒之功,艾灸能使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經絡,又因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繫、絡屬之關係,致使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循環全身。

所選穴位如三陰交、足三里皆為肝、脾、腎經合穴,關元為任脈之腧穴,同時也是臟腑的募穴。特別是關元穴,是足三陰與任脈之會,又居下焦,真陰真陽關鎖於此。

保健灸常用的補腎穴位

1,腎 俞

功效:腎,腎臟也;俞,輸也。該穴名意指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故名。

2,足 三 里

功效:健脾益胃、補益氣血。

主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勞、早衰。張杲的《醫說》強調「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覆灸足三里,可起到保健作用。

3,三 陰 交

功效:溫腎健脾、祛濕利水、調經止痛。

4,關 元

功效:溫腎健脾、補益固脫、散寒止痛、調經養血、保健延年。

5,太 溪

功效:滋陰益腎,壯陽強腰。

主治: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

艾灸在家就能做的,有一根艾條就可以了;上述穴位每個穴位最少灸20分鐘,艾灸一天休息一天,當做保健灸,不用怕找不準穴位,灸是一個面,操作還是很簡單的。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

「發給第一個你想到的人」

養胃、氣血不足、高血壓、白髮、過敏、泡腳、脫髮、貧血、咽炎、脾虛、口臭、宮寒、脾胃、感冒、咳嗽、失眠、怕冷、腰痛、祛濕、補腎、頸椎病、心血管、祛斑、體寒、痛經、等

診斷:手診、舌診、面診、手指發麻、腎陽虛、腎陰虛、脫皮

穴位:腎俞穴、足三里穴、天柱穴、關元穴、湧泉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身體上有這些表現說明宮寒了,做好這三點,讓子宮暖起來!

TAG: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