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請回答2019,榜樣青年從綜藝里出圈了嗎?

請回答2019,榜樣青年從綜藝里出圈了嗎?

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往鏡頭前一站,眼裡總是閃著光的,綜藝節目中青澀的訓練生,個個青春模樣,看到他們,我自然想到了GALA《追夢赤子心》中的歌詞:充滿鮮花的世界到底在哪裡,如果它真的存在那麼我一定會去。我想在那裡最高的山峰矗立,不在乎它是不是懸崖峭壁。青春總是擁有夢想的,它像是一個私藏的寶盒,不會被輕易丟掉。

當然,這只是對於青春價值最純粹的解讀,關於夢想,關於目標,更多時候可能被解讀為追求功名、渴望被認可的焦急也容易被解讀為浮躁冒進。而當這些印象被嵌入一個行業當中,一切消極情緒便隨之而來。好在,今年的訓練生市場正在回溯初心,對專業性的更加苛求,對社會意義的著重強調,都在推動著整個行業的規範化與良性發展。

4月6日,愛奇藝《青春有你》節目收官,歷經三個多月的訓練和多輪公演角逐,最終由青春製作人助力選出的李汶翰、李振寧、姚明明、管櫟、嘉羿、胡春楊、夏瀚宇、陳宥維、何昶希9人共同組成UNINE組合。在微博、豆瓣等社交網站上,粉絲們或興奮,或失望,討論著這些男生的最終歸宿。

「節目結束了,他們怎麼辦?」「我國的訓練生市場能夠支撐這個產業發展下去嗎?」……在嘈雜的輿論之外,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關於這類節目、這個行業的理性思考。

訓練生行業回顧,成熟體系正在形成

中國的訓練生行業其實是舶來品,所以在初創時期缺少很多現實土壤。從早期的《超級女聲》到如今的《青春有你》,該類節目經歷著嬗變,數量也逐漸增多,有高光時刻,也有迷茫困境。

2015年,《燃燒吧少年》《蜜蜂少女隊》《夏日甜心》等節目一齊湧現,將訓練生模式與綜藝節目深度融合。2018年,《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成為引爆輿論話題的焦點。之後,在一場又一場粉絲與資本狂歡的背後,一些該行業的舊疾也引來了擔憂。

相對而言,海外已形成較為成熟的訓練生工業體系,比如將「養成」的概念帶入藝人的培養模式中,與訓練生制度充分結合。

中國呢?

我們似乎可以窺見一番現象:國內並不缺少訓練生,而是缺少優秀的訓練生。此外,國內青年藝人榜樣標準模糊,後續資源也曾一度是支撐訓練生市場持續發展的短板。

不過,積極局面正在打開。2018年,《偶像練習生》播出後,熱度與話題度居高不下,《創造101》也成功出圈,影響抵達了更廣的受眾層。隨節目而來的便是資本的加持,於是訓練生產業鏈上的每一環都緊繃了神經,最終,創新的針腳落在了節目的具體呈現上。

一方面是行業前進的驅動力,一方面是用戶審美的不斷更迭,行業的成長也勢在必行。關於訓練生市場的構建,在選手培養機制、賽制規則等方面,愛奇藝進行多個維度的創新。這一次,打造兼具「藝能實力」與「健康生活態度」的優質青年成為節目立意的突破口。《青春有你》採用了更為嚴苛的評判標準,除了幾位導師,節目還邀請到幾位老藝術家對訓練生的藝能和個人行為、態度進行品評。

「我終於來了,之前青春的遺憾從現在起我都要追回來」,決賽夜,《青春有你》播出了一段視頻,視頻中訓練生們大聲喊話。之前,管櫟一年才有3次舞台,來到《青春有你》之後的三個多月里,他就擁有了5次舞台,「我很滿足,只要努力,就有更多的舞台」。連淮偉,作為「北漂」的一年裡,沒有生活來源,「來到這裡我很開心,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節目為這些訓練生提供了一個機會,告訴他們有夢就去追,是金子總會發光。

在日常練習之餘,訓練生們加入到公益行動當中,美好品格的養成,通常是在歷次善意之後春風化雨般的清醒。可以看出,節目正在祛除市場的浮躁之氣,藉助前人的經驗、通過社會活動為訓練生培養更好的藝能與藝德。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良性、健康的訓練生市場正在成型。

我們為什麼愛看青春類綜藝?

弗洛伊德認為,認同是個體與他人、群體或被模仿對象在感情上、心理上趨同的過程。而投射則是從別人身上發現自己的情感、想法或願望的心理保護機制。不論是關注訓練成成長的青春類節目,亦或是其他競技類節目,共情力都是吸引觀眾的核心點。觀眾習慣於將自己不能完成的夢想、自己所沒有的特質充滿期待地投射在節目中的年輕人身上,從而實現自我認同,達成自我和解。

「業務能力」不行的楊超越或許不能成為年輕人效仿的榜樣,但轉念一想,真實生活里多得是楊超越這樣的人,資質一般,足夠努力,卻成績平平,於是楊超越的成功便成為眾多平凡人給自己加油鼓勁的希望。

在最終成團的九人中,夏瀚宇充滿了勵志氣質,初排名76名的「大棚男孩」他在四個月的練習與考核中不斷逆襲,最終贏得了第7名的席位。在《青春有你》的鏡頭裡,有一出場便自帶光芒的綜合性選手李汶翰,亦有「偏科嚴重」的王加一,觀眾們各自對號入座,帶入自己的情感與經歷,陪這些年輕人一同進步與成長。

「他現在的眼神就是企圖心」,男低音高士原唱不了副歌部分的高音,李榮浩鼓勵其持續練習,旁邊的訓練生們也為他捏了一把冷汗。記錄青春成長的節目就應該如此露骨,要將人物的光亮與狼狽全盤托出,才能給觀眾帶去更多共鳴。

歌手、或是演員,也只是一種職業。近年來,多檔深耕專業能力的節目深受觀眾的喜愛,去流量、去明星效應已經成為綜藝節目創作者心照不宣的發展路徑。不論做什麼,只要持之以恆,將其做到極致,也就實現了個人價值。

不論是《青春有你》中的訓練生,還是《演員的品格》中的年輕演員,與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一樣,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努力。當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將普通人的心理與夙願注入其中,節目便有了煙火氣。《奇葩說》以嚴謹卻不失樂趣的方式展現年輕人對社會問題的看法,《我去上學啦》則重溫校園生活,感受青春成長。網路綜藝早已不局限於娛樂性的鋪陳,而是更多地追求對社會現象的思考與反思。

回歸初心,綜藝節目沉澱社會價值

歷經四個月的訓練與選拔,《青春有你》的訓練生們迎來了他們職業生涯的第一個轉折點。對於訓練生市場來說,精耕尤其重要,很多訓練生要經歷四五年才能走上屬於他們自己的「花路」。四個月的節目生命期只是訓練生漫長人生道路上的一小段,對於整個訓練生產業鏈來說也只是其中一環。然而,在這一段路程中,綜藝節目也有自己要承擔的責任。雖然此類節目自「出生」就有流量光環,但是,不被流量捆綁,為市場輸送優質青年榜樣,為大眾傳遞正能量才是題中應有之義。

在決賽之夜,中國綠化基金會許新橋秘書長作為公益合作夥伴代表分享了《青春有你》所做的公益成果。沙漠五子訓練生前往騰格里沙漠親身參與植樹,「欄目為青年一代提供了一個了解自然、感知沙漠的機會,也是給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教育」。通過節目,目前中國綠化基金會已經募集了100多萬治沙基金。

除了治理沙漠化,《青春有你》與更多的公益組織開展了多項公益活動。百美村宿扶貧項目、百萬森林計劃、關愛孤獨症兒童的「星星的孩子」公益活動、「我為家鄉代言」活動、種植「青春有你愛心林」……在去往公益實踐的路途中,我們能看到這些二十來歲的訓練生臉上溢出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觀察愛奇藝平台的綜藝節目布局,呈現出青春敘事的主思路,原創音樂人、青年人的多元文化、青年人的情感、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受到關注。《國風美少年》以傳統文化為底色,以歌曲演繹為載體,用年輕的方式尋找國風音樂創新路徑。《熱血街舞團》則聚焦街舞這一青年潮流文化,展現當代青年人的才情與活力。

「初心」是什麼?

做綜藝節目的初心是什麼?我想應該是承擔起創作者的社會責任,將有意思與有意義融會貫通,藉助不同的形式展現一個多彩的世界,為觀眾帶去樂趣,也為觀眾帶去哪怕一絲生活的啟迪。

榜樣的力量不容小覷,目前來看,愛奇藝布局的綜藝節目密切關照青年人的成長,並在節目中融入人文關懷,節目自身的青春奮鬥氣質與公益屬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對於節目內外的年輕人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這才是合格綜藝節目的價值所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女人一過40,就酷愛到處挖野菜?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