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帶你重走一遍,浙東唐詩之路

帶你重走一遍,浙東唐詩之路

導讀

從杭州的西陵渡出發,就踏上了那條著名的山陰古道,李白曾經從這裡走去,而且留下了名詩《夢遊天姥吟留別》……還有杜甫、白居易、元稹、賀知章、孟浩然、孟郊、劉禹錫、賈島、羅隱、溫庭筠、陸龜蒙、皮日休等451位唐朝詩人,都曾經向這條山陰古道走去,而且留下了1505首美麗的唐詩。

這是在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之後的又一條中國文化古道,為此我們特地邀請浙江著名作家陸春祥先生,帶著我們重走一次這條浙東唐詩之路。

---------------------------

1873年春天,杭州西湖依舊桃紅柳綠,春意盎然,曲園居士、德清人俞樾盡興遊覽後,轉而取道南下——他要去福建處理家事。

在這位晚清碩儒的眼裡,浙東諸山以天台、雁盪為最,但去遊玩的人還是很少,其實從杭州出發,五天可到天台,八天可到雁盪,實在不算遠。曲園居士去福建,擦著天台和雁盪的邊走,經過天姥峰時,山下有一天姥寺,因順路,就拐進去看了一會,只見寺門外立著一塊石頭,上面寫著「李白夢遊天姥處」。曲園居士對寺里和尚說,不如刪去「天姥」二字,只寫「李白夢遊處」。

俞樾其實知道這是一條充滿詩意的道路,但我在讀「春在堂」所記這個情節時,卻也與碩儒相左:刪掉「天姥」二字是簡潔了,此地為天姥山也可省略,但李白經常做夢、處處做夢,夢境最著名的就是《夢遊天姥吟留別》啊。

帶你重走一遍,浙東唐詩之路

2019年2月22日,浙江台州,久雨初晴,天姥山雲霧繚繞,群巒若隱若現,宛如人間仙境。

1.謝公屐

「天姥」因李白而大著名,但李白,卻是追著謝靈運腳步而來的,他對謝家人有著天生的崇拜。

謝家人最有名的當數東山再起的謝安了,這位先生,放誕不羈,高才傲世,卻也真是有才,以八萬兵戰百萬兵,淝水之戰中的淡定,唯宰相氣度才能如此,這讓李白佩服得五體投地。以謝安為首的謝家人,簡直就是人才的集聚高地,謝安的侄女,謝道韞,丈夫王凝之,王羲之次子;謝道韞有七個弟弟,老小謝玄,本身就了不起了,淝水之戰前敵總指揮,還有個了不起的孫子,這就是謝靈運,中國山水詩的鼻祖。

謝靈運憑藉父輩的資本,家產豐厚,僕從眾多。他最喜歡幹什麼事呢?開山挖湖,沒完沒了,他這是在營造心中的風景呢。他還喜歡翻山越嶺,總是到那些險而遠的地方去,哪怕千難萬阻,他也要想辦法去遊玩。山水在他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的詩文,也就源源不斷從心中流出。他引以為樂的事情,似乎就是山水了,別的什麼也吸引不了他,即便做官,他也是一天到晚與山水為伴。

謝靈運有一首詩,題目挺長,《登臨海嶠初發強中作與從弟惠連可見羊何共和之》,可以看作是登天姥山的始祖詩:

攢念攻別心,旦發清溪陰。

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岺。

高高入雲霓,還期那可尋?

倘遇浮丘公,長絕子徽音。

長長的標題,涉及三個人名:謝惠連,從弟,比謝靈運小几歲;羊,羊璇之;何,何長瑜,都是名詩人,後人稱他們為「謝客四友」。也就是說,這首詩,是寫給他們三個人的。

這是一次出遊記。據考證,這次出遊的時間為元嘉六年(公元429)的某一天,起點為始寧山莊(今浙江嵊州三界鎮與上虞東山交界處)。謝靈運拋卻思念和悲苦,早上從清溪出發,沿著剡溪而上,從強口到天姥山,幾十里路程下來,天已經黑了,那就住在天姥峰下吧,明天起來,就可以登天姥山了。天姥山雖不高,但也是值得攀登的,我們可以將其想像成高聳入雲的高山,與天相接,也許,在雲霓處,可以見到仙人,只是那樣,我們以後就難以見面了。

古時的山路並沒有那麼順暢,謝靈運就得為他的出遊開山辟道。《宋書》卷六十七《謝靈運傳》記載: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從者數百人。臨海太守王琇驚駭,謂為山賊,徐知是靈運乃安。

看看,他竟然帶著數百人,從他家的別墅開始,一路往臨海方向砍山伐樹,要開出一條方便行走的游道呀,弄得臨海太守還以為是山賊聚集造反呢!

謝靈運知道王太守這種擔心後,哈哈樂了,他贈了兩句詩給王太守:邦君難地險,旅客易山行。

道開出後,總要享受的,他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享受。他穿著特製的木頭鞋子,鞋子下裝著結實的木齒,更高明的是,這些齒可以拆卸,上山,去前齒,下山,去後齒。真是又穩當又安全。這樣的鞋子,就是「謝公屐」。

憑我年少時候經常砍柴的經驗,上山,必須要有一雙好鞋子。

我在新昌橫板橋村的村文化禮堂內,就見到了陳列著的「謝公屐」,不過,這已經是改造過的鞋子了,用麻線織起來的底,鞋子沿圈都有小紐扣耳朵,用帶子穿起來,穿上長襪,一抽緊,上山下山,都不會滑出。

去年5月,我和一幫朋友去上虞採風,到過謝安的東山,問起謝靈運始寧別墅的位置,都說不太清楚,但大範圍應該就在上虞和嵊州交界的這一帶。眼前青山綠水一片,始寧山莊一定在魏晉的時空里存在過。

2.天姥夢

俗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李白游天姥山,穿著謝公屐,留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別》,這是一個長長的夢,著名的夢,這個夢做到了極致,將他當時的追求、複雜而又矛盾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現在,我暫且析夢。我知道,我非專家,只能是淺淺的,表意的。

這場天姥夢,大致可以用下面幾個場景拼接起來。

第一場景,夢緣: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人們常說東海中有仙山,仙山在哪裡呢?仙山一定在茫茫而飄渺的滾滾波濤中,那實在是太難找到了。越地人說起天姥山,說那裡雲彩斑斕,雲霧忽明忽暗,或許就是仙山。這天姥山,高聳得一直連著天,比五嶽還要高。它附近的天台山,即便有四萬八千丈,也像要倒向東南方一樣。

第二場景,登山之前: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越人們的傳說,就是我追逐的方向。關山重重,阻擋不了我矯健的身影,我自由飛翔,半夜就飛過鏡湖上空,朝下看一看,嘿,那湖面上有個移動的影子,我知道,那一定是本尊的身影,接著飛,飛呀飛,剡溪就到了。嗯,那個地點,就是謝靈運住過的別墅,他們謝家人一直在那兒隱居著,不過,今天看來,有點荒涼,只見清溪長流,茂林修竹,空谷中,偶爾傳來幾聲猿猴的清啼。

第三場景,登山所見: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大段描寫,中心就是穿著謝公屐登天姥山沿途所聞所見。

好不容易得來的珍貴機會,必須起個大早,天還沒大亮就出發了。這鞋子,設計得真是科學,上山一點也不累,沒多少工夫,就到了半山腰,天雞勤奮報曉,海上日出紅火。天姥山處處美景,眼睛來不及看,看岩看瀑,看花看樹,看雲看霧,看鳥看猴,一會兒工夫,哎,怎麼回事呢,天都已經暗下來了,時間在天姥山,短成了針,可夢中人還是興緻勃勃。精彩的場景來了,前奏是,飛瀑激蕩起的流水聲轟鳴,間雜著怒吼的熊聲,間或還有龍的長鳴聲,忽然,電光閃閃,雷聲陣陣,整座山在顫抖,整個森林在戰慄!什麼情況?有什麼事要發生了嗎?嗯,是神仙們要來了。石洞門慢慢打開,裡面呈現了另外一個時空:蔚藍的天空,耀眼的日月,金銀宮闕,深不見底。神仙的排場好大,彩虹是他們的衣裳,風是他們乘坐的馬匹,老虎來鼓瑟,鸞鳥在駕車,仙人們成群結隊,身影密密麻麻。

第四場景,夢醒: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是夢總要醒的。而美夢好夢,常常是在最精彩的時候斷片,這個我也有體會。美夢醒來,都有點恍恍惚惚,摸摸頭底下的枕頭,摸摸身底下的席子,那些美景,去哪兒了呢?想著想著,不禁長嘆數聲,罷罷罷,都是夢。

第五場景,夢後感嘆: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所謂世間快樂,也不過如夢中所遇,自古以來,所有的事情,都如東去的流水一樣,再也不回頭。遠去的朋友呀,你們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還是該怎麼地就怎麼地吧,將白鹿備好,一不開心,隨時就可以出行,那些名山大川,一定能幫我們解除心中的憂愁,我等之人,怎麼可能彎下腰來侍奉那些權貴而讓自己不開心呢!

原來,做夢只是由頭,他是以此夢來送別朋友表明心志的。

李白本無意於官場,但朋友熱情推薦,他於是滿腔豪情入長安,想好好作為一番,不過,他這樣的性格,註定了不會得意於官場。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受權貴排擠,被放出京,返回東魯(今山東)老家。還是遠遊去吧,《別東魯諸公》,或者,《夢遊天姥吟留別東魯諸公》——這首詩的另外兩個別名,就可以清楚見到,別,只是為了表達自己桀驁不馴的性格。

帶你重走一遍,浙東唐詩之路

遊客正在觀看李白書跡《上陽台帖》

帶你重走一遍,浙東唐詩之路

李白書跡《上陽台帖》(局部)

3.天姥山

現在我們來說天姥山。

天姥山在現今的紹興新昌縣東南五十里,東接天台華頂,西北連沃洲山。明萬曆《新昌縣誌》云:天姥高三千五百丈,圍六十里,層峰疊嶂,千態萬狀,最高者名拔雲尖,次為大尖、細尖,其南為蓮花峰,北為芭蕉山,道家稱為第十六福地。

謝靈運的登臨海嶠詩,第一次出現了「天姥」,為什麼叫這個名呢?

新昌學者竺岳兵說,天姥,指的就是西王母,「母」與「姥」同音同義。

東漢的時候,佛法西來,發展勢頭迅猛,嚴重衝擊著中國的本教——道教,道教必須尋找更有效的載體來宣傳自己,重要神仙領袖西王母的傳說逐漸從崑崙傳播到了東方沿海,她掌管仙籍,眾仙都有點憷她。《後吳錄·地理志》載:「剡縣有天姥山,傳雲登者聞天姥歌謠之響。」誰在唱歌謠呢?一定是西王母啊,她是在稱頌這座山,歌謠就是唱給玉帝的情歌。

李白在做有名的「天姥夢」以前,數十年前,其實已經到過天姥山。

唐朝開元十四年(公元726),他第一次登天姥山,有《別儲邕之剡中》詩為證: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辭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深秋的季節,他從廣陵(今揚州)出發,從水路進入會稽,兩岸的景色就不用細說了,竹茂林深,溪水綠漾,波平如鏡,荷葉散香。他要在天姥山上找一塊仙石,躺在那上面,看滿山紅楓,看飛鳥流雲,過他的神仙生活。

另一位叫李敬方的詩人,有一首《登天姥》詩,不如李白的奇思妙想,卻是實實在在的天姥展現:

天姥三重嶺,危途繞峻溪。

水喧無晝夜,雲暗失東西。

問路音難辨,通樵跡易迷。

依稀日將午,何處一聲雞?

這就是一般的登山了,不過,景色依然吸引人。新昌的文史專家告訴我說,李敬方這首詩的天姥山起登點,就在今天的橫板橋村。現在,村裡還有太白廟,蓮花峰下,還存有佔地近百畝的天姥寺遺址。俞樾進去看過的「天姥寺」,應該就在此處。

詩人們所有足跡都充分指證,橫板橋村,是唐代詩人們登天姥山的一個重要驛站。

己亥春日的一個午後,我到了天姥山腳的斑竹村,走謝公古道。其實,謝公古道,在橫板橋村的天姥寺遺址就有,斑竹村和橫板橋村都在天姥山下,相距不過十來里路。長長的古道,保存完好,一直通往臨海,沿途還有威震關、黑風嶺,都清晰可見。

謝公古道,自然以謝靈運命名。謝靈運帶著數百人上山伐樹開道,就經過這裡,現在,斑竹村還保留著完整的一千多米長、約兩米寬的驛道,村裡人說,先前,古道兩邊,有不少的客棧、驛鋪,挺熱鬧。

顯然,斑竹村人是真正理解了唐詩。

謝公古道的兩旁,一幢幢房屋的白牆上,一首首唐詩極其醒目。他們甚至將詩刻在酒罈上,竹簡上,木匾上,方磚上。四百多首唐詩,將謝公古道裝點得詩韻芬芳。

陸春祥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03月29日 04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