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通過一首詩經,記錄春日的美好,讀流傳3000年的經典

通過一首詩經,記錄春日的美好,讀流傳3000年的經典

一說到春天,腦袋裡首先蹦出的詞就是:綠色,生機,蓬勃。是的,春天的力量是強大的,所以才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綠意盎然的春天裡,最適合出遊踏青。找一個陽光微醺的日子,牽上戀人的手,一起走在春天的原野,領略春的味道,豈不美哉!尤其是春分一日,草長鶯飛,我想在田間奔跑,只要是你就好。我從花間走過,捧一本詩經,看歲月靜好。剛好今日與大家分享詩經中的溱洧,就是關於春天踏游,與君共賞。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吁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吁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全詩共有兩章,並且兩章的內容大致相似,都是講一男一女結伴出行,一起歡樂遊戲。讀下來,你可能會覺得讀了首假的詩經,詩經中,大都是三言或四言句式。而這首詩明顯有句子長短不一,富於變化。並且敘事性加重,有地點:溱河和洧河;有人物:一對年輕男女;有對話:女子邀約男子一同去玩,還有結尾處依依惜別。放現在就是一則小記。《詩經欣賞與研究》中就評論它是「彷彿電影中成功的特寫鏡頭,又像一幅絕妙的風景畫」。讀完後,仿若能想像得出,在那青山綠水,春意盎然的郊外,男女們邀約著一起去遊玩,他們打打鬧鬧,好不歡樂,別離之時,還送芍藥表情意,因為芍藥又名江籬,音同「將離」。

這首詩出自鄭風,熟讀國風的人可能會發現,鄭風比起詩經中其他內容,顯得更開放和浪漫,基調更加歡脫。這首詩就是很典型的直接抒懷,「樂」字讓你明顯地感受到,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從內容上來看,文中多用語氣詞,「乎」,「兮」,「維」,「伊」等,從當時來說,是為了唱腔更加舒緩又節奏,而今天我們讀它,則更加朗朗上口,帶著音樂的美感。

再者,這首詩也代表當時鄭國的風氣,屬於自由開放的,才有男女私會這種詩歌的出現。鄭風出現的年代應該是春秋中後期,這時文體不再囿於周禮,文風更自由。婚戀也更加開放,其中就收錄了很多女追男的詩歌。這首詩歌中出現男女私會出遊,就更不讓人驚訝了。當然《論語》也有類似的描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只不過結伴的是讀書人,文人墨客儘是風雅韻事。

洧和溱是當時鄭國的主河流,山高谷汲,由此產生了很多水邊風俗,這首詩歌描寫的就是修禊祭祀的活動,這時男女就有機會見面,在山水之間互訴情腸,贈予鮮花,如同現在情侶之間的約會。詩經則描摹出的這幅畫卷,生動地再現了當時人最美好的一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宋詞 的精彩文章:

李商隱一首沒有名字的詩,道盡愛情的真諦,最後一句堪稱經典
她曾救過楊過的母親,但卻未能得到回報,甚至屢次遭受羞辱

TAG:每天讀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