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滬上評彈何處去 且待潘江陸海來

滬上評彈何處去 且待潘江陸海來

蘇州評彈是誕生於明末清初,成型於清中期的蘇州地方曲種,以其優美的唱腔、細膩的描摹等優點,一直以來有江南的明珠、曲藝的蘭花之稱,2005年被選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我開始涉足蘇州評彈研究領域,為了能增加更多對這一曲藝的感性了解,我去了上海、蘇州數個書場觀看現場表演,印象最深刻的是位於七寶古鎮內的七寶書場。

當時正值一個秋日,只是沒有晴空,反而涼意漫漫。狹窄的青石板路,路邊的樓房白牆黛瓦,古老的水鄉江南的韻味便縈繞其中。書場的門面並不明顯,如不留意很容易被忽略,但卻是上海為數不多還在堅持長期表演的老書場,兩元的書票茶費,就能聽說書先生古往今來地談說一天。這裡還保留著從前茶館書場的形式,大廳正中後方有一方高台,台上一張書案,藝人便在這裡表演。環繞著高台散布著許多方桌,每張方桌配四個條凳,聽客端坐於上,一邊品茗聽書,一邊小聲地討論書情和先生的書技。若是困了,可以閉目養神,若是餓了,周圍賣乾果、湯糰等小吃的店鋪應有盡有。

我踏入書場的時候,表演已經開始,台下全是白髮蒼蒼的老先生,以致於我置身其中的時候頗受矚目,只好胡亂找了一個偏僻的位置坐下。說書先生來自何處,我並不知曉,似乎也非是體制中人。認真聽了好一會兒,才聽出是在講一樁知名的貪腐案。這是一部全新的原創長篇,也可以說是個粗糙的、有「爆點」的故事,藝術含量有待商榷,但這就是評彈曲藝在市場上生存最原始的形態,先有故事再打磨。

那天,我在七寶書場坐了大約兩個小時,中間有一次「歇回」。說書先生一拍醒木,說一句「且聽下回詳說」,便從台上下來,拿著一壺茶到天井處歇息,剛剛還幽深安靜的大廳頓時喧鬧了起來。聽客們似乎都互相熟識,於是紛紛開始談天說地,間或說二三生活瑣事。還有些聽客則跟著先生來到天井,四方形的天井泄下一塊天光,穿著長衫的先生便一手拿著扇子,一手握著茶壺,跟他們聊天,似乎是在討論剛剛那回書的情節。這種氛圍讓我嗅到了評彈傳統的氣味,這種藉由評彈表演,將藝人和聽眾聯繫起來,以書場為空間所營造出來的氛圍,它代表了評彈紮根於世俗社會的蓬勃生機。

後來,我又去了蘭心、天蟾這樣的「大場子」觀看上海團、蘇州團的表演。這兩個團是頂級團體,藝術水準自不必說,票價跟七寶也是天壤之別。藝人們衣著光鮮,坐在距離觀眾很遠的大舞台中間,呈扇形的觀眾座位遠遠地延伸出去。入場後,觀眾坐在票面規定的位置上,演出開始,全場就非常安靜。同樣是三弦琵琶、高台書案,不過這樣的場合基本上只表演開篇和中篇,弦索叮咚和吳儂軟語相映成趣,唱腔優美動人。同時為了照顧非吳語區的觀眾,旁邊的LED屏會同步打出字幕,幫助他們理解故事情節。一場表演一般持續兩三個小時,到最後藝人謝幕,觀眾離場。這樣的表演,就像評彈曲藝長期生存於塵世後,在枝椏頂部開出來的花,我驚嘆於它的精緻美麗,但好像有些缺乏自由的生氣。

蘭心、天蟾和七寶書場,二者除了同樣是表演評彈,但其他的感覺都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於評彈這個曲藝的表現形態都是不同的,而這正代表了目前評彈形象的「雅」「俗」兩端。正規劇場自然是「雅」的,在這裡,評彈才符合「明珠」和「蘭花」的形象。只是這個空間拉開了藝人與聽眾的距離,隔斷了雙方交流的渠道。即使是坐在第一排,強烈的舞檯燈光也讓觀眾難以看清藝人的表情。而中篇的形式類似戲劇,一人一角,再配上字幕,限制了藝人現場表演的靈活性,雖然觀眾同樣會發出熱烈的叫好聲,但藝人也不能因此變更原定的表演內容。在這個場合下,除了欣賞表演,觀眾任何其他行為都是對表演的干擾。演出結束後,觀眾和藝人也被一張大幕分隔,雙方各自離開。可以說,現代表演場所的設計、演藝空間的營造,乃至於劇本創編機制、新的表演形式,對原本是從茶館書場、世俗世界摸爬滾打出來的評彈曲藝來說並不合適。隔絕了世俗環境的供養,對於傳統曲藝來說弊大於利。

我們再回到七寶書場的場景里,這裡幾乎重現了評彈發展期、鼎盛期的表演環境,但昏暗的老書場、便宜的書票和滿場頭髮花白的聽眾,也明顯可以感覺到評彈在「世俗」里生存的艱難,是記憶過去輝煌的浮光掠影。老書場慘淡經營,聽客老齡化,都反映出市場的萎縮和退化。沒有華麗的燈光舞美,沒有頭頂「高雅藝術」的光環,只在這最還原評彈傳統表演市場本真形態的場景里,要再走一遍評彈曲藝歷史上曾經走過的發展道路,絕對比清代更加艱難坎坷。

在之後的數年,我對評彈終於有了更立體和豐富的了解,也曾聽過很多業內人士對當下評彈生存現狀的憂慮。根源應在於當下的受眾、市場、文化,都與曾經作為通俗娛樂的評彈不相適應的問題。不接地氣的評彈難以獲取進一步發展轉型的養分,強要將其往陽春白雪靠攏,便會模糊評彈的藝術本體。但過於接地氣、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評彈的藝術精華就難以留存,十數代藝人艱難打磨出來的傳統長篇並不受當下的市場歡迎,總結出來的藝術規律自然也會因之消逝。這種因時代變遷帶來的窘境,不獨評彈在面對。雖然各有各的難處,但相同的是相關從業人群無能為力的無奈。

評彈本是一個具有高靈活性、包容性的曲藝形式,這曾為它帶來了持久的生命力,使他能自由地在「雅」「俗」之間遊走,從而呈現出一種「流動」的形態。包括評彈在內的傳統戲曲,背後蘊含著曾經的普羅大眾、芸芸眾生的思想、觀念,越是深入它,就越是為她傾倒,越是能理解由普通民眾建構出來的傳統社會的形態,以及在這個社會之上形成的文化在世俗社會反射出來的多樣性,它是江南文化,乃至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評彈的衰落是一個事實,但它所承載的傳統文化正在當代復興,相信未來有一天,在各方人士的不懈努力下,評彈也能重煥生機。

註:陸指晉代詩人陸機,潘則是晉代詩人潘岳。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雲:「陸(陸機)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潘江陸海」形容人在詩文方面的才華橫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信訪」公布9102個案例,市民關注些啥
新紀錄!清明小長假長三角鐵路發客1110.4萬人次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