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別讓嬰兒過早學步,小心足外翻!

別讓嬰兒過早學步,小心足外翻!

在談論跑姿或選購跑鞋時,常常會聽到「足外翻」這個詞,什麼意思呢?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足外翻系由於腓骨肌群的攣縮而致足呈外翻位,呈跟骨外移,距骨頭向內半脫位,足弓內緣降低。它又常常與「內旋過度」或「扁平足」、「低足弓」等概念放在一起談論。

在嬰幼兒階段,活動度的發展更早於穩定度之前。

在受到視覺與聽覺的刺激後,嬰兒會開始尋找刺激源,第一件事是轉動頭(頸椎活動度)開始環顧四周,接著頭的移動帶動肩膀的移動,然後開始在地上翻滾朝著刺激源前進。為了探索了解自己的身體活動度與感知外在的事物,嬰兒開始把手、手抓到的玩具、最後甚至連腳丫子都往嘴巴塞。慢慢地,嬰兒學會另一件事,想以更快的方式從A點移動到B點,採用上半身肩膀與手的協同作用拖著身後的腳在地上匍匐前進,所以肩關節是在人體發展過程中首先承受體重、帶動身體動作的關節,並非髖關節。在此之後才學習如何利用雙腳站立姿勢加快移動速度,進而如何學會行走。

開始學走時,嬰兒會手攀著桌腳、椅子、牆緣、床緣往掉落在地上的餅乾前進,而當其千辛萬苦地走到餅乾前面,將手移開原本輔助身體移動(代替身體穩定性)的支撐物、跨出一大步時,狠狠摔了一跤。穩定度是需要學習的,如果缺乏穩定度的發展,強迫嬰幼兒提早結束爬行與翻滾階段,更早進入學步階段(比如過早地利用學步車),就容易產生「跳過發育的正常順序」所造成的傷害。

為什麼有些人從嬰幼兒時期就有足外翻嗎?因為身為家長可能讓其提早結束在地上翻滾與爬行的階段,當不具備足夠的軀幹穩定度與下肢肌力時,嬰兒只能選擇利用代償的姿勢(足外翻、膝外翻)來完成動作模式,然後就習慣在這種代償姿勢下進行動作,久而久之就喪失足弓在正常發育下應有的弧度。

嬰兒學步前在地上所進行的運動與移動方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與作用,目的是要在站立行走階段前,先讓軀幹擁有足夠的穩定度,讓髖關節附近的肌肉群(臀大肌)建構足夠的肌力。當嬰兒匍匐前進階段時,肚子會被當作身體的支點代替腳的功能,這時讓身體的肌肉如脖子、背部、手臂等有更多的時間來發展肌力。接著當學會如何用肩膀、手、軀幹的扭動來帶動身體的匍匐前進後,雙腳跟臀部開始學會參與爬行,與此同時,也是在慢慢培養行走、站立前的下肢肌力。

嬰兒的動作學習發展建議

肚子貼地的匍匐、翻滾階段(1-6個月)爬行階段(6-10個月)學步階段(10-12個月) 行走階段(14-15個月;甚至到16-17個月)

人體的感知系統跟負責掌管身體平衡,帶動身體移動的大腦前庭有緊密的連結。嬰兒從開始利用核心肌肉在地上爬行、翻滾、最後站立行走,都是因為運動接受器收到信號後,回傳給上級的運動皮質,這樣一來一往的產生與建立身體的反射性回饋,使身體可以逐漸地做出越來越多複雜的動作。

如果孩童的發展中跳過重要的爬行階段,除了可能造成對於軀幹穩定度發展的刺激不足外,也有可能會產生學習障礙。

爬行是一種跨越與連結身體對側的運動,同時刺激右腦跟左腦中負責神經傳導的胼胝體(聯絡左右大腦半球的纖維構成的纖維束板)的發展,這使身體具備左右側手、腳、視覺、聽覺同時做功的能力,進而帶給身體在接收外在環境的刺激下,能夠讓兩側有效整合併產生運動。

爬行也是一種讓身體快速學習協調功能的能力,也是我們在嬰兒成長時期練習身體兩側手腳的協調與同時動作的開端。爬行的學習過程讓我們發展,如穿衣、進食、運動等能力,如果跳過這一步驟,可能在往後成長的階段產生意想不到的困難。

「陪你康」助你擺脫三高

「陪你瘦」助你實現瘦身

「陪你強」助你提升耐力

如果你使用的是蘋果手機和手錶,建議安裝「陪你跑」APP,選擇適合你的計劃吧!如果你使用的是安卓手機,請關注我們,安卓版的APP正在開發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陪你跑 的精彩文章:

疼痛能貼掉嗎?說說肌效貼的作用

TAG:陪你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