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桌上的紫禁城:單霽翔卸任前的最後一次「上新」

書桌上的紫禁城:單霽翔卸任前的最後一次「上新」

4月8日,執掌故宮博物院多年的院長單霽翔退休了。繼任者為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甘肅人,現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單院長退休前最後一個大項目是與人民日報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文化+」開展多元化合作,其中故宮文創合作是此次合作的重要內容,故宮博物院將授權人民日報社旗下《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獨家使用「故宮文具」商標,這個項目也被雙方寄予厚望。

書桌上的紫禁城:單霽翔卸任前的最後一次「上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單霽翔生於1954年,在北京長大,從小就十分喜歡北京的四合院這種傳統建築,用他的話來說,四合院「能望星空,能接地氣」。在國家文物局局長任上10年後,單霽翔在快要退休的年齡又接任了故宮博物院院長的職務,提到剛上任的事情,單霽翔回憶道:「八年前接到任命的時候非常高興,因為可以去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看了。當時我到了故宮之後發現,還是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比如一個問題就是70%的範圍都沒有開放,還沒能迎接我們的遊客;第二個問題就是故宮博物院有99%藏品沒有對外展示,能夠展出的不到1%;第三個就是我們的遊客很多,但參觀的感受並不完整,他們並不能看到一個真正有魅力的故宮。所以我們要改。」

「我是故宮第六任院長,每一任院長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單霽翔曾說,因為故宮太複雜,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平常說做一件事要』萬無一失』,我們是『一失萬無』。」

單霽翔說,自己剛到故宮當院長的時候,辦公室給了他一份故宮博物院的介紹,其中寫了故宮諸多的「世界之最」。但單霽翔覺得,當自己真正走到觀眾中間,這些「世界之最」都沒有了。換句話說,這些「世界之最」當時和遊人存在著不小的距離。

「你說館舍宏大,但70%的區域都立一個牌子——非開放區域,觀眾止步;你說藏品多,但99%的藏品沉睡在庫房裡;你說你的觀眾多,但80%的觀眾進故宮後目不斜視地往前走,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再去看皇帝躺在哪,看皇帝在哪結婚,最後穿過御花園走出去了,根本沒把你當成博物館,只是到此一游。」

為了讓故宮走出「深宮」,讓博物館更貼近生活,讓遊客不止是走馬觀花,單霽翔帶領故宮的工作人員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曾在採訪中回憶道:「我們加大了古建築修繕的力度。一座座古建築今天被修好了,糾正了很多歷史的遺憾。比如80年前被燒掉的古建築群,今天把它們都恢復起來了,成為我們教學和研究的場地。我們開始整治環境,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拆除了135棟在故宮院里的臨時建築,改變了環境,今天到故宮看到的,所有的都是古代建築,沒有任何一棟影響安全影響環境的現代建築。除此之外,我們還進行了環境的修補,比如過去我們的道路都鋪的是瀝青,廣場鋪的都是用水泥做的磚,綠地都被用鐵欄杆和綠籬圍住,還有1700個高高低低的井蓋,那些燈桿跟環境也都不協調,我們把它們都改善了,今天故宮所有的地面鋪的都是傳統建材,燈桿用的都是宮燈,白天也是一處景觀。

文物的修復也加大了力度,讓這些文物真正能夠展示出來,進入人們的生活,讓他們活起來,所以我們建立了強大的故宮文物醫院,用科學技術的方法每一件文物都要科學檢測出分析檢測報告,出治療方案以後才可以進行修復。故宮是全世界最複雜的地形地貌的博物館,1200棟古建築,無數個庭院,無數個巷道,我們建立了強大的安防系統,65面大屏幕,3500個攝像頭監視著我們各個地方,同時我們加大了世界遺產的監測以及我們庫房的安防系統,在我們的地下正在延伸的一個就是離開古建築的一條共通溝,現在已經1.5公里,貫通了地下12~18米,我們再也不用挖開我們的地面,再也不用穿過我們的古建築,把市政管道都安全地布置好,同時加大了我們的防火的訓練。在這基礎上我們可以擴大開放了」。

書桌上的紫禁城:單霽翔卸任前的最後一次「上新」

截至2018年,故宮開放面積由2014年的52%,達到現今的80%以上,8%的文物將向公眾展出。「今年是建院94年。94年來我們有6任院長,我是第6任院長,我知道我們的責任是非常大的,過去因為責任大,我們就會想要把文物看管好,那時我們認為開放越少的區域就越安全,拿出來展示的文物越少就越安全,其實可能該出事還出事,該著火還著火,我們今天知道了,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那麼怎麼才能承擔這個責任呢?就是要把責任和權力交給我們社會的每一個民眾——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只有全民共同的保護、呵護文物,文物才最安全,所以我們選擇了讓文物活起來並擴大開放」。

單霽翔談到此事時表示,「故宮有一萬零兩百件各個時期不同材質的雕塑,但是過去沒有雕塑展廳,(它們)全部都在庫房睡覺,這些高大的庫房一直在牆根底下站著,那時候我說你瞧咱們的雕塑臉色都不好,表情都不好,現在那臉色表情都好了。我第一次進我們庫房嚇我一跳,我說誰躺在台階底下呢?他們說那是周恩來總理特別批准的一套秦始皇兵馬俑,交給故宮管理,我說那這麼好的文物怎麼這個待遇啊,躺在這兒。文物得不到呵護,得不到保護的時候他們是沒有尊嚴的,是蓬頭垢面的。當他們得到保護,得到了展示,也就光彩照人了,所以我們全院動員,全體員工下定決心,一定讓紫禁城600年之時,要叫我們收藏的文物每一件都必須要光彩照人。這是我們今天的責任。」

「宣傳不是太多,是永遠不夠」,在單霽翔看來,在現如今,只有讓故宮搭上互聯網的「快車」,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故宮,看到故宮的種種變化。在此後的時間裡,故宮更新了官方網站,開發諸多APP,其文創產品也不斷成為「網紅爆款」。板著臉的故宮變得親切可愛了起來,以往遙遠的博物館融入了生活,以一種更平等的姿態與遊客交流著歷史與傳統文化。

2017年,故宮網站訪問量達到8.91億,把186萬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網上。同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達到15億元人民幣。單霽翔說:「作為博物館,我們不躺在財政上面,我們要通過我們的自律,通過我們的文化創意,為我們今天扶貧空間也能作出貢獻。」

單霽翔一直自稱自己為故宮看門人,而非掌門人。如今卸下看門人職位,單霽翔將去哪裡?單霽翔曾說,他自稱是一名故宮講解員,在故宮前6年進行了近2000場講解,時間約2000小時。他說過,一輩子都不想離開故宮。也曾不止一次設計過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想去故宮研究院搞搞研究。或者,來故宮當一名志願者,「到時候希望面試官手下留情。」

「故宮文創」、「故宮過大年」、「上元燈會」等活動令故宮走出深宮,其中「故宮文創」更是令故宮這一IP以各種形式融入了現代的生活,成為了一種時尚。

2019年4月2日,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演播大廳內,人民日報社與故宮博物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依託各自的資源優勢,圍繞「文化+」開展多元化合作——這成為單霽翔退休前的最後一個大項目。

書桌上的紫禁城:單霽翔卸任前的最後一次「上新」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簽約儀式上

故宮文創合作是此次合作的重要內容,故宮博物院將授權《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獨家使用「故宮文具」商標,並通過組建專業團隊,全面負責「故宮文具」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售後服務,打造全產業鏈的業務生態模式,將故宮以及故宮收藏文物珍品所承載的文化用特色文具的形式向外傳播。

「故宮文具」將以故宮文化基因為核心,推出基於故宮文化元素的全品類文具。通過大家日常使用頻率很高的文具,「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使歷史與傳統更具生命力。

書桌上的紫禁城:單霽翔卸任前的最後一次「上新」

談到故宮文具,單霽翔院長對這個項目寄予厚望,他曾表示:

「故宮文具」項目應該研究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學習生活的需求,要了解孩子們需要什麼,深入挖掘故宮歷史文化,在文字、圖案、包裝等方面要運用故宮的知識元素,讓更多的文物活起來,重新回到當代、回到生活,因為它們曾來自生活。

單霽翔在採訪中曾說道,「不是宣傳太多,是宣傳永遠不夠」。故宮文具作為故宮文化的一部分,將繼續發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使故宮變得「觸手可及」。

除了擁有文化內涵外,「故宮文具」在設計上兼具高實用性和趣味巧思,充分表達以故宮為代表的文化與美學;在品質上力求安全環保和製作精良,以儘可能嚴格的安全標準生產文具,期望讓每一個用戶通過使用高品質、高性價比、高美感的故宮文化原創文具,提升學習和工作中的審美感受。

「故宮文具」品牌的第一批產品預計將在近期面世,屆時,將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產品發布儀式,在線上同步發售。這一次的故宮文創,會以什麼樣子出現呢?

書桌上的紫禁城:單霽翔卸任前的最後一次「上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單霽翔卸任,最後一次的「上新」演講他說了什麼?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