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小地方」是單讀的一個固定欄目。我們採訪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區縣、不同鄉鎮的人,請他們講述自己的故鄉。正是這些你從未聽過卻真實存在於版圖上的名字,組成了今天的中國,塑造了你我或清楚或模糊的面目。

今天是小地方的第八期,來自單讀編輯沈律君對從岷山廠退休的崑崙風爺爺的採訪,他曾居住在甘肅天水,在那裡的岷山廠工作。岷山廠是上世紀三線建設時,黑龍江 626 廠西遷的一部分,在時代的進程中,它與大部分三線廠一樣,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輝煌。但和平年代到來,以軍工業為主的岷山廠隨之沒落,它於 2012 年正式倒閉,如今那裡只剩下了被遺忘的廢墟,與簡單改造後的現代生活痕迹。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編者按

沈律君

上世紀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末,因為中蘇關係緊張外加美國在東南沿海的緊逼,中國歷史上可能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工業遷移開始了。大量的國防、科技、重工業、交通,大範圍轉移到了三線——遠離邊境線和東南沿海的內陸山區。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原本落後閉塞的「三線地區」在很短的時間內,奇蹟般地建立起了現代工業。

而今天,三線建設是一段正在被人們遺忘的歷史。甚至三線這個詞的詞義也在發生變化:從計劃經濟時代中國最大規模的一次工業轉移和人口流動變成了與城市經濟水平和房價、電影票房等等相關的一個發展和消費的概念。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這一期的小地方,講的地方,是甘肅隴南地區,天水市的一家三線軍工廠。天水被稱為羲皇故里,是傳說中伏羲的故鄉、秦人的發源地,這裡的人操類似關中口音的方言,喜歡麵食,性格中透著倔強。但這家位於天水市中心東邊的工廠卻是一個擁有近萬東北人的「小社會」,長久以來它獨立於當地文化而存在。它曾經鼎盛輝煌,卻終於衰落於時代之中……

士徳,筆名崑崙風。北大荒老三屆知青,626 軍工二代,曾經在軍工三線 5206 廠(岷山機械廠)工作。2014 年退休,目前還在新疆喀什某礦業公司任地質總工。

這裡曾經像一座城市,

不用出去也能度過一生

天水岷山機械廠(5206 廠)誕生於 60-70 年代之交的三線建設時期。它是黑龍江省北安慶華工具廠(626 廠)西遷的一部分,中蘇珍寶島衝突後慶華廠分批次向內地三線地區遷移建廠。1969 年 10 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慶華廠天水籌建處進駐解放軍甘肅天水歩兵學校建廠,後改稱五機部 5206 工廠,對外稱天水岷山機械廠。2012 年岷山機?廠破產倒閉,存在了四十三年的一代軍工就此灰飛煙滅。

岷山廠當時在三線建設中是個很特殊的軍工廠,它接收了整個步兵學校的校址,教學區、辦公區、演習操煉區、高級幹部生活區、教職員工生活區、學員生活區、生活保障區〈農場〉等。岷山廠緊靠天水古城東關,可以說是建在城市中的一座兵工廠,這在那個年代是很少見的。當時岷山廠內有很多職工是省、市、軍隊的幹部子女、親屬,就連北京遷到天水的醫院領導的子女也為進入岷山廠而感到自豪。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北安 626 廠,圖中的 9006116 是其為國家所造槍支數量

岷山廠是大三線軍工廠,歸屬原國家兵器部,行政級別很高,是地市級別,廠黨委書記和市委書記同級。剛到天水時,廠領導坐著蘇制伏爾加小轎車去拜訪市領導,當銀灰色的伏爾加轎車駛進政府大院時引起一片圍觀,而當時天水巿委書記的坐駕只是一台北京 212。

作為軍工廠,岷山廠主要負生產的軍品是五六式自動步槍(原蘇聯 AK47 的改進型)和六四式手槍。從鍛造的一車間到總裝的十車間,十個車間的生產線就讓鋼鐵就變成了槍。保障他們正常生產的是工具科、機修車間、電力車間、動力車間、檢驗科、材料科、運輸科、後勤總務科等輔助科室和車間。

步校留下等級分明的各個功能區,也被岷山廠照單接收。廠幹部住進原步校將軍院,中層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住進了原步校機械化院,教職員工宿舍成了職工住房,步校留下的營具成了職工的傢具。步校為岷山廠留下了豐厚的財產,有當時天水維一的一座室內籃球館,有當時少有的游泳館,能容納千人的俱樂部和園型室內大舞廳。岷山廠是一個高度完整的小社會,廠區和職工生活區連成一片,是一個整體。封閉的地理環境,使的岷山廠成為了獨立區域。它有自己獨立的供水、供暖、通訊、配電系統。工廠自己建立了學校、機校、幼兒園、託兒所、醫院、招待所、消防隊、警衛隊、商店、糧站、澡堂、理髮館、大食堂、單身樓、文化宮、圖書館……工廠還組織了五七小工廠,把一些簡單的零件交給職工家屬們加工,所以當時岷山廠有鎖廠、水波璃廠、綠化隊、修建隊等等。一座小城市裡有的這裡都有,人的一輩子基本不用出廠區,就可以在廠里度過。

岷山廠也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社會,岷山父輩們大都是從老六二六廠(黑龍江慶華廠)西遷到天水,孩子們都是一個家屬區里長大的,父輩之間基本上都是世交,各家幾口人、在哪個單位工作都清楚得很。你會發現上班工作後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依然一群人從小到大一起讀書一起玩的小夥伴。廠內的婚姻狀況也很有特點,岷山廠的職工和家屬主要是東北人,剛到天水聽不懂天水方言,文化和習慣也都不一樣,所以和巿內接觸很少,封閉的小社會讓婚姻的選擇只能在岷山廠區這個小圈子內完成。因為大部分子女的家長們都是同事、熟人,子女之間又都是同學、鄰居,彼此自然就成為婚姻的互選對象。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從七十年代中後期到八十年代中前期,是岷山廠的黃金八年。因為兩伊戰爭,廠里的訂單激增,業務繁忙。那時候,每天早晨,廠廣播站的號音響起,工廠大門如潮的人流湧入廠區消失在綠樹成蔭的各個廠房,幾千人的岷山廠成為當時天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期間,因為接到一單緊急外貿任務,工廠加班加點,夜晚全廠燈火通明,靶廠二十四小時槍聲不停。厂部抽調輔助單位人員充實一線生產車間搶任務,我也被臨時抽調到總裝車間給槍擦油裝箱。半年後,工廠按時完成外貿產品,廠里早已準備好三十多台汽車準備把這批槍支運往廣州港,對方輪船早已在港口等待。三十幾台解放牌汽車裝滿軍品,每台車上都配備了工廠自己的武裝押運人員,廠保衛科長全副武裝坐小車前方開路。當車隊行駛到湖南與廣州交界,某地方檢查站攔住車隊要察看車上物資,看過介紹信後依然不放行,廠保衛科長大怒,一聲令下,三十幾名押運人員手持上了刺刀的自動步槍將檢查站團團圍住,保衛科長拔出手槍對當地檢查人員大喊:准敢開箱檢查我就斃了他!當地檢査站人員連忙退下,開欄放行。當時路上車匪路霸橫行,車隊幾次遇到情況都靠一股軍工人的霸氣順利通過,直達廣州港。

光明的未來在時代浪潮中逐漸暗淡

好運不長,岷山廠的榮耀隨著改革的浪潮逐漸暗淡。世界和平,沒有了戰爭,傳統軍工漸漸開始走下坡路。軍轉民的政策讓軍工人困惑,「等靠要「的習慣讓大家的思想僵化,「軍工不倒」的觀念里,人們忽略了市場的力量。

岷山廠失去了幾次絕好的重生機會。「軍轉民」初期,兵器工業部還是很看好岷山廠的,因為岷山廠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都優越於其它在大山裡的三線軍工廠。

部里把組裝加工生產摩托車的項目給了岷山廠,廠里派了技術人員到北京接收圖紙,沒想到部里只給了廠里一台日本摩托車樣車,其它什麼也沒有。廠里專門派車拉回這台日本摩托車,廠工程技術人員都是搞槍的,第一次見到如此精美的日本摩托都不知道如何分解,最後還是在運輸科汽車修理班的幾名老師傅的努力下才把摩托車拆解。工程師們對著一地的摩托車零件傻了眼,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必須要有專門的設備,要有成套的圖紙,要派人到日本廠家去調研和考察。申請報告交到部里後就沒有了消息。不久,重慶一家兄弟軍工廠拿到了這個仿製日本摩托車的項目,並且很快生產出了樣車,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嘉陵摩托車。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嘉陵牌 JH125L 摩托車,上世紀 90 年代嘉陵與本田合作設計生產

部領導仍然相信岷山,在此之後又給了廠里一個項目。這次是生產電冰箱,有全套的生產圖紙,有樣品。當時岷山廠正好有一批翻修槍支的任務。部里幾次電話讓廠里速派技術人員去接收圖紙和考察,可廠里總是推託等一等,等翻修槍任務完成後再派人前往。機會不會等人。岷山不想干,有的是三線軍工廠在等著。寶雞一家三線軍工廠得知此事,廠長、書記、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代表組團立馬趕往北京,在軟磨硬泡與誓死完成生產的哀求中,硬從部里搶下電冰箱生產項目,成功生產了後來聞名西北的陝西省名優產品阿里斯頓電冰箱。

岷山廠失去了幾次難得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兵器部對岷山廠的信心,也埋下了以後岷山廠被逐出兵器工業系統的隱患。

隨著國際戰局的穩定和軍品的改新換代,85 年後工廠軍品銳減,上級要求軍工企業要徹底轉軌變型。軍品任務越來越少,幾千人的生計成了問題,工廠的前途命運擺在了岷山決策者們面前。那個時期,廠領導層像走馬燈一樣輪換,而岷山的工程技術人員、基層幹部和職工對岷山廠充滿了實實在在的感情,真的不願看到工廠在改革路上倒下。由此,岷山牌的各種民用產品開始出現。岷山廠的工程師們在學校學的是武器設計和製造,他們在工廠乾的也是武器生產工藝流程,所以對民用產品的設計使用還停留在軍品的理念上。80 年代,岷山製造的民用產品很多,質量很好,但因為用的是軍工材料,以軍工成本核算,所以成本很高。

岷山廠生產了養魚池的增氧機、汽車仿滑鏈、汽車修理工具、家庭用鉸肉機、礦山選礦機械、石油增壓機、太陽能熱水器、大理石、塑鋼材料及門窗等等。工廠為此專門成立了銷售科,從全廠抽調一批精幹人員跑市場,到全國各地推銷工廠產品。巿場是無情的,在價格卻遠高於同類產品的狀況下,所有曇花一現的民品最終都沒有形成規模。沒有一個主打產品來支撐幾千人的生計,工廠真的走到了生死邊緣。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一九八八年,兵器部終於對岷山廠徹底失去了信心,以國家的名義把岷山廠在內的共十三家不爭氣的軍工企業連人帶廠劃歸首鋼。一夜之間,全廠震驚。

劃歸首鋼後,雙方的工作與心態磨合成了最大的問題。首鋼是鋼鐵冶金企業,它的粗放管理與軍工企業的精細管理格格不入。

改革開放初期的優惠政策讓首鋼成為國企驕子,借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鋼材的供不應求,首鋼急劇擴張。作為首都的驕子,財大氣粗的首鋼根本不把兵器部甩出來的十三家軍工企業放在眼裡,認為十三家軍工企已是山窮水盡,無路可走,是首鋼看在國家的面子才收留接納的。首鋼人把十三家軍工廠統稱為外埠廠。而巨大的心理落差也讓岷山廠的軍工人在心裡輕視首鋼。

隨著軍品生產線被拆,機械加工設備大部調往首鋼,青壯年工人開始大量輪崗前往北京工作。整個工廠一分為二,在八九十年代之交,岷山人開始了兩地分居的生活。留在天水的是一些老弱病殘和機關幹部。

就在整個工廠看不到一點光明未來的時候,首鋼為岷山準備了一塊大蛋糕。

一九九二年,首鋼計劃在燕郊建設一個年加工 5000 噸規模的備件基地,以保證完成年產一千萬噸鋼的產能。燕郊地理位置非常好,距北京只有三十幾公里。定下備件生產基地方案後,首鋼第一個想到的是天水的岷山廠,要岷山廠抽調1400名幹部職工到首鋼燕郊備件加工基地工作。這 1400 人可以帶直系親屬,並解決河北燕郊戶口。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廠黨委馬上召開會議研究決策。會議開了一下午,參會人員爭吵了一下午沒有拿出一個具體方案。吃過晚飯接著開,意見還是不能統一,最大的問題是誰去誰留。走的1400人連同他們的親人將從此脫離貧瘠的西北到首都近郊工作生活,而留在天水的人員還要繼續在貧瘠的西北黃土高原等待工廠破產。

黨委擴大會開到後半夜,拿出了四條意見:

一、和首鋼協商再增加幾百人,赴燕郊總人數越多越好。

二、天水老廠機設備不能移去燕郊,因為剩餘人員還要生存吃飯。

三、赴燕郊人員一切費用由首鋼承擔。

四、人員及家屬的搬遷費用由首鋼提前撥付。

但就在四點意見還沒有到達駐京辦的時候,遠在平涼大山中的一個人卻已經得到了消息。5207 廠也叫躍進機械廠,也是八八年劃歸首鋼的十三家軍工廠之一。得到消息的人是躍進廠的廠長康潤。康潤來不及召開會議,帶著工廠總工和財務主管連夜驅車前往北京,以工廠黨代會名義,以正式文件方式鄭重向首鋼提出四點意見:

一、躍進廠無償調出所有機加設備和生產輔助設備,利用燕郊基地現有的簡易廠房邊生產邊建設。

二、躍進廠獨自承擔建設首鋼燕郊備件基地的全部費用,不要首鋼一分錢。

三、嚴格遵守首鋼限定燕郊基地的規定的 1400 人數,不增加一人。

四、躍進廠搬遷費用全部自行承擔,包括所有設備、人員及家屬搬遷。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相對比較之下,首鋼各級決策者們開始動搖,天秤開始向躍進廠傾斜。康潤通知躍進廠馬上召開全廠職工大會,講明燕郊基地對躍進廠的重要性,馬上拆除各車間機加設備和輔助設備緊急運往燕郊,並嚴令各部門抽調精幹力量迅速進駐,並儘快做出規化報告,給首鋼一個「即成事實」的印象。

而這時的岷山廠上下還沉醉在一片喜悅之中等待首鋼對岷山廠四條意見的答覆,廠領導正在讓准去不讓誰去的矛盾糾結中。殊不知首鋼已經放棄了岷山,選擇了躍進。康潤成功了,最終,躍進廠全部幹部職工不剩一人,全部來到首都近郊安家落戶。岷山錯失了最後的機會。

此後,由於首鋼打亂了原來岷山的領導體系和管理體系,再加上九十年代首鋼自身的效益下降,短短几年內,岷山廠迅速垮了下來。九十年代,下崗大潮襲來,工人們買斷工齡,很多精英們留在了北京。我就是那時候買斷了工齡,去學了地質勘探,開始離開廠里,做現在的地質工作。

大概在 04、05 年,在拿到最後的補償費之後,岷山正式脫離首鋼,更名「天水岷山機械有限公司」。廠里僅有的幾百位工人日益銳減,大量廠房空置、破敗或出租,廠里的地被一塊一塊被歷任廠領導賣掉,用來彌補虧損和發工資。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近兩年,新任市長視察岷山廠區,對廠區內亂搭亂建十分不滿。同時也意外發現了,市區內還有如此一塊樹木蔥鬱、植被茂密、很多建築具有保護價值的土地。去年,天水市決定收回岷山廠區剩下的最後 600 余畝土地,改造成生態公園和三線建設博物館,目前拆遷正在進行,整體設計工作將在兩個月以後完成。得知這個消息,我改變了每天晚上到藉河風景區散步的路線,接連幾天行走在破敗的岷山廠區。

其實,現在廠里還有工人,都是五六十歲快退休的老人,而他們依然懂技術,很多的設備還在,在西北隴南範圍內,「岷山」在做機械加工方面依然還是很厲害。據說,現在計劃是把現有的工人和機器遷到郊區的開發區去,但現在廠里剩下的工人都不願意去。畢竟,他們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

我現在退休了,這就是家。在這兒生活這麼多年,到別的地方去也不習慣了。也許廠子倒閉了,建公園是好事兒。但我們同學和廠里一些老人聚在一起的時候,一聊這事兒,心裡都有點過不去。我們都罵現在的廠長,怎麼就把好好的地給別人了,六百多畝地,市裡一分錢都沒給就划走了……

岷山廠如今只剩下被遺忘的建築

岷山廠是從老慶華廠分出來的。慶華廠有 3 萬多職工。算上家屬有差不多 10 萬人,佔了黑龍江北安城的一半。當時珍寶島事件跟蘇聯鬧翻以後,慶華廠離邊境太近了,正好趕上三線建設,慶華廠實力大,就在全國的三線地區分了 17 個廠,生產各種槍型。這些廠全是軍工廠,分布在重慶、貴陽、天水各個地方。當時按照各廠需求,安排職工和家屬搬遷。

一九七二年,我們一家遷到天水岷山廠,我們家先後有十餘人在岷山廠工作。從 79 年到 2000 年,我一直在廠里。我先是在醫院的總務科,後來調到了廠辦,也在北京呆了 4、5 年。

在岷山,大白樓(廠辦公樓)和岷山醫院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我在這兩個地方工作時間最長。現在大白樓已經封了,變成危樓了。岷山醫院早已拆除,變成了天水婦幼保健院。

岷山廠區很多遺存現在還依稀可見,淹在荒草之中,破敗不勘。很多廠房依然孤零零地豎在那裡,斑駁的牆壁上,依稀能看到曾經那些鼓舞人心的標語。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廠辦公樓原來是歩兵學校的辦公樓,是蘇聯人援建的,岷山廠進駐後又成了工廠機關各科室的辦公場地。厂部、廠辦、勞資科、財務科、宣傳科、生產科、技術科、銷售科、保衛科、工會、紀委、團委、組織部、廣播站、電話總機、小車班、計劃生育等都雲集在辦公大樓。這座大樓里的人有過驕傲,有過輝煌。這座大樓里的人曾把握著工廠的命運,決定著工廠的生死。

辦公樓如今成了危樓,大門緊閉破爛不堪。大樓四周雜草任意的生長,曾經的軍工早已被國家歷史遺忘。

工廠的東南角,T 字型的廠房是岷山廠二車間。二車間也叫精鑄車間,是母親曾經工作的地方。母親在北安慶華廠也在車間工作,是一位蠟模修復工。遷到天水岷山廠後還是二車間,還是蠟模工。母親在一個崗位工作了一輩子,一直到退休。我曾經去過母親工作過的二車間,一個長長的木質工作台,兩邊是長條板凳,兩排女工對坐,每人手拿一把用鋼鋸條磨成的各式小刀在修刮蠟模上的毛刺,行話叫「打毛刺」。蠟模工幾乎全是女同志,工作不太累,但要心細手穩馬虎不得。母親技術很好,帶過很多徒弟。我記得母親有一個舊鐵皮文具盒,裡面是母親自已磨製的各種樣式的小刀,那是母親工作的專用工具。一個工種干一輩子,這也許就是軍工企業的一個特點。

工廠破產後,二車間早已改建成小商鋪,花鳥市場,啤酒夜市……雖然商業味十足,但是工廠的廠房還在,廠房的筋骨還在,當年母親和工友們種下的小樹已參天。在現在的改造過程中,二車間將被拆除,不復存在。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精緻的二層小樓

岷山廠電力車間,是步校過去留下的老房子,是父親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父親工作的電氣材料庫房已經不見了。

走在廠區里,工具科、總裝車間、園型教室、園型舞廳……這些當年步兵學校留下的教室如今破敗不堪,樹倒房塌,荒草比人還高。試槍靶場如今只殘留一間房子,三個射擊平台窗口被舊紙板蓋住,半地下全封閉的射擊場蕩然無存。一號鍋爐房也只剰下一根孤零零的大煙囪,高高聳立。在二號鍋爐房傍邊有一座精緻的二層小樓,這座木樓梯,木地板的小樓是原工廠修建科以及後來動力車間的辦公室,是原步兵學校建校初期的蘇聯專家樓。這座小樓歷史悠久,是民國時期的建築。它是當年人稱「隴南王」的隴南鎮守使、陝甘邊防督辦孔繁錦修建天水造幣廠時維一留下來的遺址。孔繁錦拆棹南郭寺一座隋朝的佛寺和佛塔,用它的磚修起了這座小樓。

工具科是一座日字型四合院,實際是由兩個院落組成。四合院很大,東西長約150米,南北約 100 米,四合院是磚木結構平房,院中是花草樹木,環境十分優雅安靜。這裡曾經是天水步兵學校的戰術教研中心,專門培養連排級幹部的地方。當年工具科是廠里的一流單位,不是誰都可以進的。後來,從工具科走出了很多廠級、科級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

在這些建築之外,是步校留下的松柏,還有我們在四十年中種下的槐樹、雪松、梧桐。如今,它們都已樹壯參天。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編輯丨田也

圖片來自網路和沈律君

點擊上圖,購買全新上市的《單讀 19 :到未來去》

在天水,人一輩子可以在廠里度過丨小地方

▼▼時代印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