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柄完整的玉具劍由4個玉飾組成,分別是劍首、劍格、劍璏、劍珌

玉劍飾,是古代鑲嵌在劍上的裝飾玉器。飾玉的劍稱作玉具劍,一柄完整的玉具劍由4個玉飾物組成,它們分別是劍首、劍格、劍璏、劍珌。用玉來裝飾劍,在西周便已開始,春秋戰國諸侯爭霸,戰爭頻繁,兵器生產量大,達官貴族為了標榜財富實力,顯示社會地位,表明身份,開始廣泛在所佩之劍上飾玉,玉具劍於是被廣泛使用。成套的玉具劍以西漢時期最為盛行

在徐州博物館陳列的眾多漢代玉器中,精美的玉劍飾顯得尤為突出,人們在觀賞時往往對其華美的神采和精工的雕琢讚嘆不已。

考古資料顯示,玉劍飾的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時期,經春秋到戰國晚期開始流行起來,並逐漸形成了組合成套的玉劍飾,包括玉劍首、玉劍格(琫)、玉劍璏(璲)和玉劍珌。至西漢時期,玉劍飾使用更加廣泛,成了貴族佩劍上的重要裝飾,也成為當時社會身份的一種象徵。

劉向《說苑·反質》載:「經侯過魏太子,左服玉具劍,右帶佩環,左光照左,右光照右。太子不視。經侯曰:『魏國有寶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國寶也。』經侯應聲解劍而去佩。」這個故事反映出那時的貴族階層是把「玉具劍」與玉佩飾作為隨身攜帶的寶物。

在漢代,玉劍飾是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當時有身份地位的人還以此作為相互饋贈的禮物。據《漢書·匈奴傳》載:「單于正月朝天子甘泉宮,賜玉具劍。」《漢書·王莽傳》亦載:「進其玉具寶劍,欲以為好。」可見西漢時以饋贈、佩戴「玉具劍」為時尚。

徐州地區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也是漢文化的發祥地。兩漢400多年,留下了品種繁多、精美絕倫的漢代玉器。其中的玉劍飾造型別緻,雕琢精到,且裝飾華麗,動感極強,形成了漢代玉劍飾的重要風格。僅在獅子山楚王陵就發掘出土了玉劍飾近10套。這些漢代的玉劍飾,造型既生動又規整,邊角抹圓更加明顯,雕琢工藝有了明顯提高。尤為突出的是運用了鏤空工藝,表現了高浮雕的蟠螭形象,以至這種高浮雕的螭紋成為漢代最常見的紋飾。

由於漢代玉器製作工藝技術的發展,漢代的玉劍飾在承襲戰國風格的基礎上,圖案紋飾更加新穎別緻。器面除琢飾獸面、雲紋、谷紋外,尤以浮雕的蟠螭紋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漢代玉劍飾結構精巧,紋飾生動,碾磨得圓潤細膩,工藝精到,體現了很高的藝術與工藝價值,是古代玉器中璀璨奪目的瑰寶。

下面具體介紹幾件徐州博物館所藏出土的玉劍飾以使大家對漢代成套玉劍飾的文化內涵有更多的了解。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首 (正) 1992年徐州巨山漢墓出土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首 (背) 1992年徐州巨山漢墓出土

玉劍首,直徑5厘米。1992年出土於徐州巨山漢墓。劍首安裝於劍柄末端,形狀為圓餅形,正面的中部有凸起的同心圓,上飾渦紋,內圓的四周飾谷紋;背面光素,有象鼻穿孔和溝槽,與劍柄端連接。圖中的玉劍首是西漢時期比較流行的樣式。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格(正)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格(背)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玉劍格,寬5.6厘米,高4厘米。1995年出土於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劍格安裝在劍柄與劍鋒之間,作護手之用。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劍格截面為菱形,側面為橫長方形,中部凸起一脊如鼻樑,俯視如菱形狀,以此為中心,琢出對稱的勾連雲紋,紋樣自然舒展。可以看出,圖中的玉劍格空隙里仍殘留有鏽蝕的鐵劍。徐州出土的漢代玉劍格多以這種裝飾性強的菱形為主,此種形狀的玉劍格也是西漢流行的樣式,區別只在於劍格表面的飾紋。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璏(正視)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璏(背視)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璏(側視)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玉劍璏,長9.5厘米,寬2.4厘米。1995年出土於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玉質晶瑩溫潤。玉劍璏造型為長條形,是裝飾在劍鞘上方一側,用來貫帶系劍於腰部的器物。劍璏(zhì)又稱劍鼻,《說文·玉部》:「璏,劍鼻,玉也。」此件玉劍璏正面浮雕一穿雲螭虎龍,形體生動洗鍊,尾呈絞絲狀。背面是長方形的倉,倉的側面是貫穿革帶的透孔,作穿系之用。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珌(正視)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珌(上視)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珌(下俯視)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玉劍珌, 寬5~6厘米,高3.7厘米。1995年出土於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劍珌安裝於劍鞘的最下端,《說文·玉部》:「珌,佩刀下飾,天子以玉」。這件玉劍珌形狀為梯形,下端略寬,中間凸起,兩側漸薄,截面為橢圓形,通體雕飾排列有序的谷紋。在窄端貫有三孔,中間一孔大,兩側各有一斜鑽孔相通,用以與劍相連接。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珌 (背俯視) 1986年徐州北洞山楚王陵出土

漢代玉劍飾:徐博館藏品賞析

玉劍珌 (下俯視) 1986年徐州北洞山楚王陵出土

在漢代玉劍飾中,玉劍珌的琢制最為精彩,不僅造型變化無常,而且裝飾紋樣生動優美。漢中晚期的玉劍珌還經常採用浮雕和透雕技法,以蟠螭紋及龍紋和鳳鳥紋等非常巧妙地進行裝飾。根據玉料的自然形狀,玉劍珌呈現出不規則的長方形、梯形等,隨物而琢,富有變化。

1986年,徐州北洞山楚王陵出土了一件形制特別精美的玉劍珌(上圖),不僅玉質晶瑩滑潤,而且通體透雕出盤繞虯曲、姿態各異的5個螭虎龍和一隻鳳鳥,雕琢精到,十分生動,體現出西漢時期琢玉工藝的高超水平。

從這些漢代的玉劍飾可以看出,它們較之戰國時期的原始風貌有了更為明顯的裝飾效果。尤其是新出現了高浮雕的蟠螭紋神獸形象,顯得更加生動有神。以此形象來裝飾玉劍,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理念與審美情趣。另一方面,漢代玉劍飾上的螭紋在玉璧及其他玉器上也大量出現,取代了一統天下的龍紋地位,也由此翻開了螭紋歷史上的光輝一頁,進入了螭紋發展的全盛時期。


想了解更多收藏知識、行情,或者有藏品想展示、理性轉讓的話歡迎下方留言或關注頭條號私信給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