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貧困地區兒童厭學情況日益嚴重,是什麼導致寒門難出貴子?

貧困地區兒童厭學情況日益嚴重,是什麼導致寒門難出貴子?

文 | 齊麗娟

寒門出貴子,這是中國千年來最為人熟知的一句話。在中國963.4057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最多的就是普通老百姓。在2018年以前,中產階級僅僅兩億之多,而中國總人口有13.90億,所以想要致富脫貧,讀書成了所有寒門子弟的唯一途徑。

然而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貧困地區的孩子不僅不再熱衷於學習,反而出現厭學情況,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再想著讀書,反而熱衷於網路遊戲、手機遊戲、網紅等等,而快手則是最著名的「輟學兒童聚集地」(整改前)。在2018年快手用戶的分析中,25歲以下快手用戶佔62.5%,河北、山東、廣東則是快手用戶使用最多的地區,三線以下城市用戶使用率更是高達65%,因此我們也不乏在快手視頻中看到,在荒蕪貧瘠的背景中,一群自覺很「社會」的小孩做出自以為很炫酷的動作。

現代越來越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出現「混社會」的念頭,而這種情況集中爆發在初二階段,因為吃不了學習的苦,所以才會有逃離學校的念頭,甚至有15歲的孩子聲稱再逼自己去學校就跳樓的新聞。

在大部分貧困地區,有「控輟保學」一說。這個詞在城市裡基本沒有使用過,意思就是說,要控制輟學的人數,保證孩子們都能上學。在城市裡,通常都是孩子說今天想學什麼、明天想去圖書館,即使也會有貪玩的時候,但至少每天都會捧起書看,而部分貧困地區的孩子,一些孩子只想著賺錢買部手機,可以玩遊戲、看視頻。畢竟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看到的往往是腳下的一畝三分地,他們的目光無法長遠,再加上個別貧困家庭不讓孩子上學,反而讓孩子去外地打工賺錢,這也就導致了「控輟保學」在這些地區盛行的原因。

其實我們所說貧困地區師資力量薄弱並不是主要問題,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一共有三點:隔代教育;放養教育;生活環境問題。

我們首先說隔代教育的問題。在貧困地區,有勞動力的成年人通常都會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給年邁的老人照顧。老人因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對孩子學習問題無法提供幫助,個別老人甚至覺得只要把孩子拉扯大就行,從而疏忽孩子的教育問題,反而讓孩子一放學就幫自己做各種事情。

隔代教育是所有育兒方式中最不願意見到的一種,因為有些老人容易寵溺孩子,給孩子慣出許多壞毛病,而這種寵溺並不會因為經濟條件的好壞而有所差異。如果老人對孩子寵溺,孩子不想上學就不上學,孩子考的不好也沒事,反而幫孩子隱瞞,不讓孩子的父母知道,即使孩子父母知道孩子不上學,回來教育孩子,老人反而護著孩子,譴責父母平時不作為,現在就知道打孩子,如此一來反而成了貧困地區兒童就學的一股阻力。

放養教育也與父母在外務工有關。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一般在三歲就應該開始,對於貧困地區兒童教育而言,3-6歲孩子教育基本為零,大人們的生活費用都捉襟見肘,又哪裡有餘錢讓孩子去上幼兒園?所以孩子在3-6歲期間,往往是在鄉間田野亂跑亂逛,從而養成孩子的野性子。

正是因為孩子3-6歲期間被放養,所以錯過了孩子學習的黃金期,從而也無法培養孩子學習的習慣,在步入學校之後無法忍受學校枯燥的生活,再加上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部分學校老師態度也較為惡劣,從而就會萌生輟學的念頭。

最後一點就是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導致孩子厭學、輟學的比比皆是。有句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雖然不見得會出刁民,但必然會出現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最常見於小孩子群體。在有些貧困地區的學校,學習好的孩子往往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被學習差的各種欺負,而霸凌者往往父母外出務工無暇教育,老人年邁也無法管教,老師一時也沒有辦法,總不能把孩子勸退不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學習好的孩子都會出現厭學心理,從而惡性循環,越來越沒有孩子想要繼續學習了。

越來越多的孩子想要出去「混社會」,而不是留在當地接受教育,也是受到環境暴力因素的影響。對於這種現狀,家長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因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疏忽,導致孩子出現讀書不如混社會的念頭。

毋庸置疑,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貧困地區的孩子而言,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務工,從而無法管教孩子,這也就養成孩子想怎麼樣做就怎樣做的習慣,如果孩子無法堅定學習的信念,往往就會出現厭學心理,從而早早輟學。

現代年輕人想要談戀愛的時候常說一句話,你不給我進度條,我怎麼知道能不能追上你。其實貧困地區的孩子學習過程中亦是如此,雖然老師會給他們展望美好藍圖,但孩子終究只能憑藉想像堅持下去,他們看不到讀書有用的那一天,日復一日,只能看到讀書並沒有改善自己的生活,甚至一日兩餐都成了問題。也正是因為來自生活方面的壓力,導致孩子早熟,想要承擔起家裡的重任。

我們常說,讀書改變命運,然而孩子並不一定能夠理解,如果再沒有父母的督促,那厭學心理的滋長只是個時間問題。

讀書不一定能改變命運,階層固化是一種現實存在,我們要勇於正視。恰恰是我們總宣揚「讀書改變命運」的功利讀書觀,讓很多孩子在看不到希望時就放棄了讀書。要讓孩子們相信的是,讀書給改變命運提供了一種通路和機會,但即使改變不了,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達觀、有趣,內心更豐富、充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麗娟 的精彩文章:

剖腹產也要選時間,精確到這個時間點最好,講究很大!
罕見五代同堂!98歲老太爺和小玄孫同框,網友:好羨慕

TAG:齊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