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能得天下,劉秀能光復漢室,曹操能稱霸中原,都因拿下此地

劉邦能得天下,劉秀能光復漢室,曹操能稱霸中原,都因拿下此地

秦漢時代的上黨郡建置基本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西漢王的上黨郡下轄14個縣,隸屬并州刺史部。其地域範圍大致以今長子、壺關為中心,和順、榆社兩縣以南,太行山以西,沁水流域之東,晉城以北。到了東漢末年,建安十八年(213年),上黨郡併入冀州。

漢代的上黨郡因其高峻的地理優勢而居高臨下,俯瞰河北、河內地區;更由於其道路交通的險狹,利於外出不利於入攻,因而,這裡對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乃至全國的政治和軍事局勢,均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光武帝劉秀「復天下」和曹操「爭天下」,時所發生的影響歷史進程的決定性戰役,都與控制和阻塞上黨郡境內的戰略交通線有著密切關係。

劉邦能得天下,劉秀能光復漢室,曹操能稱霸中原,都因拿下此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漢末三國的上黨郡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上黨郡的歸屬也發生過幾次變化。三國時期,上黨屬於曹魏領土,屬并州轄區。西晉至於十六國、南北朝時代,上黨先後歸屬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燕等政權。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分上黨郡置潞州(是為潞州建置之始),上黨郡屬潞州轄區。從此之後,上黨之名漸漸淡化,潞州則成為這一地區的代名詞。

隋開皇三年(583),上黨郡廢,移潞州治所於壺關。隋煬帝大業元年(605),隋潮又改潞州為上黨郡,隸屬於冀州。唐朝初年潞州先是屬絳州總管府,稍後於武德二年(619年),朝廷又於潞州設獨立的總管府,管轄潞、澤、沁、韓、蓋五州。武德三年,先前設立的絳州總管府被撤銷,其分割出很多州郡,歸屬其他新置的總管府,其中就包括潞州總管府。

劉邦能得天下,劉秀能光復漢室,曹操能稱霸中原,都因拿下此地

唐朝政區圖

潞州總管府管轄潞、澤、沁、韓、蓋五州,是頗有一番用意的。晉、呂、絳等州其實也與沁、澤等州相連,但並沒有劃入潞州總管府。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潞、澤、沁、韓、蓋五州同一自然區域,諸州之間並無山川阻隔,這是行政區劃中的山川形便原則之體現。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時天下並未平定,晉、呂等州為劉武周勢力所,晉、沁二州間又有霍山(或稱太岳山脈)為隔。將沁州劃歸潞州總管府,用意在於防範劉武周的勢力侵擾。

武德三年,平定劉武周勢力後,唐朝即在晉州設置總管府,管轄晉、絳、沁、呂四州。晉州和潞州兩個總管府的設立,既有彈壓地方的目的,又有令二者相互制衡的深層考慮。晉州與沁州間有霍山,乃是一天然屏障,以沁州歸屬晉州,晉州總管府與潞州總管府便都無險可據。澤州劃給潞州,晉州便無法形成對包圍潞州之勢。這便是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在行政區劃中的另一種動機,對地方勢力的嚴密防範。

劉邦能得天下,劉秀能光復漢室,曹操能稱霸中原,都因拿下此地

唐高祖

武德七年(624年),總管府改為都督府,潞州總管府亦改為潞州都督府。行政建置幾經更迭,到了唐睿宗景雲初年,潞州都督府所管轄的州郡僅剩潞、澤、沁三州。景雲二年(711),天下分置二十四都督府,潞州都督府被撤銷,原潞州都督府所領潞、澤、沁三州各有所屬。澤、潞二州屬并州都督府管轄;沁州歸蒲州都督府統領,澤、潞、沁不屬同一都督府,其間又有制衡的考量。

或許是因為唐玄宗在即位之前擔任過潞州別駕,潞州算得上是他的龍興之地。開元十七年(729年),唐朝再設潞州大都督府,其管轄範圍變為潞、慈、儀、石、沁五州,與先前潞州總管府、都督府的領郡頗為不同,觸角延伸到河北地區。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朝廷為了統籌戰事,以潞、澤、沁三州設澤潞節度使。據《新唐書·方鎮三》記載,「至德元載,置澤潞沁節度使,治潞州」。澤潞節度使從至德元載設立之後,轄區幾經變更,到了代宗大曆元年(766),正式更名為昭義軍節度使,昭義鎮由此得名正式建鎮,潞州屬於其轄區範圍。

劉邦能得天下,劉秀能光復漢室,曹操能稱霸中原,都因拿下此地

昭義節度使

古之上黨,隋唐時代的潞州,依然是天下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到了唐末亂世,潞州之地更是成為梟雄攘奪爭戰之區,唐末五代初年的河東李克用集團與朱溫集團便曾經在潞州地區發生過激烈的爭奪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文史 的精彩文章:

山西一個普通地級市,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有過一場無比慘烈大戰

TAG:朱言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