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北京的清河到西三旗有多少文物古迹?

從北京的清河到西三旗有多少文物古迹?

作者木香草堂

這篇文章介紹海淀區東北部清河街道、上地街道、東升鄉、馬連窪街道以及西三旗街道的文物古迹。

乘公交清河南鎮下車,東行去往上清橋匝道內的綠地中,綠地內有上清橋無名墳(為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據《京北畿甸清河鎮》一書介紹:郭家墳位於清河鎮東,今北京市999急救中心以南,北五環上清河橋東北隅的綠地中。原墳場佔地8畝,有三合土寶頂一座,塋地遍植松柏,四至立界樁石,陰刻「郭宅塋地」。墓主郭順,清咸豐年生人,當地人習稱郭家墳。建於民國年間。2005年修北五環上清橋時,土地被徵用,塋地舊貌改觀,只有老墳寶頂被圈在綠地中得以保留。2013年其後裔在塋地立墓碑,碑文稱「曾祖郭順之墓」。2013年公布的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名單仍將其稱為「無名墳」。

清河南鎮公交站西南側的小月河上有廣濟橋(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這座橋原在清河上,始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為三孔連拱石橋,全長48.04米,寬12.46米,實心欄板,是明代皇帝謁陵和通往塞北的交通樞紐要道。1982年遷建於小月河上。原在清河時為南北向,遷移後改為東西向。

從廣濟橋北行到清河南岸西行過河,路北側有清河清真寺(為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原在未遷建的清河大橋(廣濟橋)西南,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因橋南低洼積水,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遷建於橋北。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和1995年兩次大修。現在的清河清真寺,西移到清河閘西北處,2012年9月開工,2014年5月竣工。移建後清真寺正門坐北朝南,正殿坐西朝東。兩進院,東院南有寺門,東是男女水房,北側是埋體房。進入西側的垂花門即是主寺院,高大的禮拜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建在高台上,前有三間抱廈,抱廈南、北建有彩廊,設有地下室出入口,禮拜殿下還有一層地下室。院內南、北四間二層樓殿,北樓一層是民管會,南樓一層是會議室,二層均為講堂。

從清河清真寺門前西行轉向北去往橡樹灣住宅區,住宅區的學府樹家園四區2號樓南側的綠地內有清河制呢廠辦公樓(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清河制呢廠是北京地區最早的一座毛紡廠,其前身是「溥利呢革公司」。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戰後議和後,洋務派向清政府上書要求興辦工業。在當時清末政府的洋務運動推動下,陸軍部候補道譚學裴等以「軍隊用品應以國內自製供應」、「不失利權」的名義,呈請成立呢革公司以供軍需。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西太后批准官商共辦,但「稽核製造之權仍操之臣部」,定址於清河鎮。當年,溥利呢革公司破土興建。1909年4月18日正式投產,是北京現代化毛紡工業的開端。1912年8月至9月間,孫中山先生為商國策親抵北京,參觀了該廠。1915年改為官辦,更名為「清河陸軍呢革廠」,1917年又更名為「清河陸軍制呢廠」。1927年,國民黨軍政部接收工廠,改名為「軍政部第一制呢廠」。1937年7月29日,日寇侵佔了工廠,後由「滿蒙毛織株式會社」進行「代管」。1945年9月,國民政府派員從日寇手中接收工廠,更名為「華北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天津被服總廠北平第一分廠」。1948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清河鎮,工廠回到人民手中。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接管了工廠,更名為「北京清河制呢廠」。1988年為慶祝建廠80周年時重修。

在辦公樓的東南側一所幼兒園內,有「陸軍部奏辦溥利公司碑」,記述了陸軍部奏辦溥利公司時徵用董氏墳地遷墳的事情經過及補償,碑陽朝北,碑陰朝南:

碑陽額題:永垂不朽

陸軍部奏辦溥利呢革公司為立石碣事今有董姓墳塋一陵座落朱房地方共地三十四畝七分九厘一毫土房五間墳兩塚向歸倪祥看管現因本公司擇地建廠過於此墳逼近恐開工後機器震動枯骨有知殊覺不安應令遷莽他處但董姓宦遊在外久未祭掃經本公司與地方局紳及看管耕戶會商訂由本公司備價將該墳地承買另購吉地三十畝座落在西二旗村建立新塋並?董姓之親趙有朴具結在案其墳外餘地仍歸倪祥承領照常看管作為祭田除另呈明宛平縣立案外為此敘明原委並將領價購地建房遷墳立碣立樁一切數目勒書於石以垂久遠俾後來者有所省覽焉光緒三十四年七月日陸軍部奏辦溥利公司立

碑陰額題:千古遺風

本公司購董宅地價目各節開列於後計開共地三十四畝七分九厘一毫每畝十八兩共銀六百二十六兩三分八釐正墳兩塚每塚八兩共銀十六兩正土房五間每間十五兩共銀七十五兩本公司留用作價三十兩二共銀一百零五兩(缺)倪祥呈領小樹十株每株三錢共銀三兩正應歸倪祥承領青苗三畝六分二厘二毫每畝銀一兩共銀三兩六錢二分二釐正本公司代購董宅塋地價目各節開列於後計開代購地三十畝每畝十八兩共銀五百四十兩正立碑碣石樁銀四十兩正建土房五間銀一百零四兩正遷墳購棺木人二雜項共銀二十兩正總共銀七百零四兩正除開銷外下余銀四十九兩八錢六分正交倪祥收領總共銀七百五十三兩八錢六分正

繼續西行去往尚未拆遷的朱房村,朱房村西的京新高速的東側,有清河漢城遺址(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為秦漢時期防範匈奴的軍事要塞工程,漢城平面呈正方形,周長約2公里。現存的城牆應該是城址的西南角,城牆黃土夯築,南臨清河,1955年對城址進行了局部發掘,發現有陶井,出土有夾砂紅陶瓮、泥質灰陶豆及筒瓦、板瓦、瓦當(雲紋及「千秋萬歲」),還有鐵劍、鐵刀、鐵鋤、鐵鏡、銅錢、銅印等。2014年進行了保護性修復。

公交333、448、592、運通119路當代城市家園站,路東側的安寧華庭三區10號樓東有安寧庄興隆寺(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座落在清河街道的範圍內,但管理權屬西北旺鎮。坐西朝東,現存前後兩進院落,前院內有古柏一株,前殿三間,硬山筒瓦過壠脊,後牆有過門,前出廊,廊心牆為硬心,殿內山牆上有彩繪,柁、檁上有木作彩繪;後院有古槐一株,碑座一個,修換下來的木柁兩根,兩側配殿僅存基址,後殿三間,硬山筒瓦過壠脊,前出廊,廊心牆有彩繪。

西行去往上地街道的樹村,村內有樹村清真寺(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分別於雍正、嘉慶、道光進行修繕,同治十二年及宣統元年進行重修,一直保存不錯,「文革」中到遭到嚴重破壞。直到改革開放後的1984年,海淀公社才撥款略加修葺,並於1985年初恢復禮拜活動。2009年底再次整修,從而煥然一新。2011年又將東邊的一棟殿建成綜合樓。正殿坐西朝東,為三脊大殿三間,帶前廊,前後為過壠脊,中為大脊,後脊中部有四角攥尖亭,殿內有四根明柱。後有窯殿一間,南、北配殿均為硬山筒瓦過壠脊,院中有古槐、古柏數株。有「大清同治癸酉(1873)年孟春重修樹村清真寺」、「清宣統元年四月陳氏情願施助樹村清真寺地產五畝」等四塊碑。原寺門朝東,在院子東北角, 1997年寺門改朝西向,位於大殿西南側。

樹村西北側的鑲黃旗萬樹園小區內,有鑲黃旗關帝廟(為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說是關帝廟,實際廟已在1999年前後建設小區時被拆除了,據說有可能復建於清河小營橋西北方的「碧水風荷」公園內,為此我也去了碧水風荷公園,但園內只有一座仿古的管理房。現在的萬樹園小區內只存兩塊重修廟碑。兩碑規制相同,皆為青石質,方趺圭首。左側碑碑座已損壞,放在碑前,碑座目前為水泥新配。碑陽額題:萬古流芳,首題:重修關聖帝君廟碑記,落款:道光十年歲次庚寅六月二十四日吉立;碑陰額題:萬古長春,刻捐款人名及數額。右側碑完好,應該是放反了,目前碑陽額題雙勾:萬善同歸,刻捐資人名及數額,落款大清道光歲次乙未季秋月十日立;碑陰額題:萬壽無疆,碑文好像是有「碑記」的字樣,應該是竣工記事。

我有幸曾在1993年前後訪問過未拆遷的鑲黃旗關帝廟,記得當時已經很破舊,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正殿為三間卷棚頂,前出一間抱廈,抱廈兩側無牆及窗,屋頂也是卷棚頂。很像現在的「沙河關帝廟」的樣子。殿前有古槐一株,當時主幹已空心。東西配殿各三間當時已被改建為紅磚房子。

西三旗街道,地鐵八號線永泰庄站,路口西行的路北側有海淀區衛生學校,校內操場北側下有康熙誥命碑(為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實際是山東沂州總兵周卜年及其妻誥封碑。墓主周卜年原任都督僉事、山東沂鎮等處地方總兵官。周卜年墓原址在今永泰北路的路中央,解放以前墓已被盜,新中國建立以後復耕為農田,地面只剩下龜趺螭首石碑一通。1980年搞房屋基建石碑被移至工地外,2005年螭首龜趺失盜,後被追回,一直存放在清河衛校院內。2013年學校將石碑保護起來,立於學校北牆內的綠地中,現已成為校園一景。碑陽額篆「奉天誥命」,碑刻康熙頒予周卜年及妻崔氏、耿氏的誥封文,落款「康熙叄拾捌年拾貳月」。碑陰額篆「奉天誥命」,刻立碑時間為「大清康熙肆拾年拾月…立」。

在文慧橋的西北,天兆家園西側與京張鐵路之間的平房區內,有東升鄉笑祖塔院(為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為明代高僧笑岩祖師德寶的塔院。緊鄰京包鐵路的殿堂(是坐東朝西的,現存正殿及南北兩側配殿)至今尚未騰退,為居民佔用,其東側一條小巷相隔的塔院只剩下松林一片,這裡是西直門北大街路西側「笑祖塔院」這一地名的源起。

乘公交333、577路前八家北站下車,公交站西北側的工地內有延壽寺(為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現存的古建只有山門殿三間,硬山筒瓦過壠脊,磚砌的門額至今尚存。這座廟建於清康熙年間,是村廟,由合村公建。解放後一直被用作前八家小學直至2010年全村拆遷。山門殿北側原有大殿及配殿,大殿後面為後罩房,院內有夾桿石,後罩房在1958年被拆,夾桿石在1966年被運走,大殿東北處有青磚和尚塔一座,文革初期被拆。

清河鎮馬坊村東,今寶盛里小區以東的海淀區物資回收公司院內,有康熙十九年諭祭碑(為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舊有螭首龜趺石碑以及寶頂墳冢,是明末清初名將祖大壽的養子祖可法的家族墓地。曾立有祖可法墓碑及其子祖永烈墓碑,兩碑相距近50米,祖可法墓靠北,祖永烈墓靠南,泛稱「祖家墳」。小地名又稱高碑山子。1972年農村平整土地,塋地遭清理,其主墓為一棺一槨,當地人稱之「雙棺材」。祖永烈墓碑,碑高4.76米,寬1.18米,如今,墓碑聳立完好,龜趺螭首,碑側雕升龍。碑陽額篆:御祭文,碑文為:維康熙十九年閏八月初三日皇帝遣禮部員外郎黃懋諭祭都統一等精奇尼哈番加三級祖永烈之靈曰...;碑陰額篆:恩綸碑陰記,刻於康熙二十三年。在其西北方的祖可法墓碑石倒地,現其上面已被建成臨時用房,目前無法看到。下面的照片祖永烈的墓碑是我拍照的,祖可法的墓碑照片摘自網友「石儀天下」老師的博文中。

乘公交438、333外環以及運通123永豐路南站下車,路東側的「西山一號院」樓盤南側路的南側院內,有田家家廟(為海淀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屬馬連窪街道。為硬山筒瓦卷棚頂大殿三間,保存尚可,其餘附屬建築均已無存。田姓富戶原為開當鋪的,被稱為「東家」,該村地名因此演化成為「東村」,即拆遷前的西北旺東村。田家家廟原為老爺廟,廟內有過製造祭祀用香的作坊,解放後作為派出所至1960年,1972年在此建西北旺文百製品廠,現為外地務工人員居住使用。

北五環肖家河橋的西北方有肖家河延福庵(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始建年代不詳(有資料認為明弘治年間,也有資料認為清同治年),於同治九年重修。為私建僧廟,現僅存正殿三間,硬山筒瓦大脊,東側有灰埂瓦朵殿三間,西配殿的南側有灰埂瓦耳房二間。院內有三株洋槐樹,最粗大的一棵不過30-40年左右。院門東側有花崗岩石砌梁橋(1992年出版的《海淀地名志》記載:有五孔古石橋一座,但經我現場看到的情況,應該是兩座古橋,即一座兩孔石橋與一座三孔石橋相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略說大清》第十三回 努爾哈赤為報祖仇欲興兵
敖包——北方游牧民族的守護神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