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古詩題目不講究,但是開篇10字極富哲理,最後20字更是精彩
作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在文化史上早已經成為一個經典的符號。這個人產生在1000多年前的中華文化體系當中,其獨特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也讓後來者為之著迷。雖然後來的人們很少能夠做到像他那樣真正的回歸田園,但至少陶淵明這個文化符號,給他們提供了心靈的棲息之地。
我們今天讀陶淵明的那些古詩,會發現他的詩詞內容比較廣泛。除了我們眾所周知的反映農耕田園生活的詩歌以外,他在詩歌中對於讀書,愛與生活。對於人生,命運的思考,依然有深刻的表達。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題目看似不怎麼講究,但是開篇的十個字卻極富哲理,最後的20個字更是精彩。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雜詩》,在今天人們都追求題目吸引眼球能力的時代背景下,這首古詩的題目實在是太不講究了。古詩就是詩人對於日常所想的一些想法進行了總結,進行了整體的感悟。而且又沒有合適的題目來概括,只能用《雜詩》兩個字來說明。
但是通讀這首古詩,就會被詩人獨特的人生感悟所打動。「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開篇的這0個字就極富人生哲理。每個人的人生在世看上去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更多的時候,就如同無根之木,無蒂之花,甚至像在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一般微不足道。
看上去寫得比較悲觀,但是在陶淵明所生活的時代,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在今天,況且我們還會感受到生命的弱小,更不必說1000多年前的時代了。而在這古詩的最後20個字,更是加深了對於生命短暫的思考。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美好的青春歲月只有一次,一旦過去,便永遠不會再重來。在一天當中只有過一次日出,每個人的年輕只有一次機會。既然生命如此短暫,既然人生如此困頓,那就應該在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努力奮鬥,因為時光不待人。
古典詩詞中有不少惜時主題的詩句,那個時代的人們對於時間的觀念、時間的原理或許並不太清楚,但是他們也早已經明白了時間的珍貴,所以才會在一首首的詩歌當中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要把握青春年華,不要浪費。
很遺憾的是,一直到今天,雖然這樣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我們所追求的恰恰是另外一條路。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