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浙江無人機獲法律「導航」 五一之後新規正式實施

浙江無人機獲法律「導航」 五一之後新規正式實施

對於藍天來說,無人機就像是一位不速之客。近年來,消費級無人機的快速普及以及工業級無人機的日益崛起,讓我們逐漸看清了這位客人的真實面貌。掀起無人機的「蓋頭」,我們一方面看到了其在生產和生活領域帶來的價值與便利;但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其所引發的不少問題。

浙江無人機獲法律「導航」 五一之後新規正式實施

其中,「黑飛」、「擾航」、「隱私泄露」等事件的頻頻發生,讓不少國家頭疼不已。為了推動產品的安全使用和產業的健康發展,各國普遍已經將無人機納入法治「圍欄」之中,希望通過監管政策的收緊以及打擊力度的增強,不斷提升對無人機飛行應用管控的能力與水平。

而從2017年開始,我國無人機監管體系的建設也逐步加快,不僅國家主管部門陸續發布了相關「導航」政策,同時地方政府也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速推進地方性法規的完善與落實。各地各部門紛紛深入到無人機管理這一全新領域之中,試圖將無人機的法治「圍欄」織的更大更密。

浙江省編織無人機法律「密網」

今年以來,在繼深圳發布實施民用微輕型無人機管理暫行辦法之後,浙江也成為了無人機管控法律建設的又一戰場。

3月28日,浙江省通過了《浙江省無人駕駛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將無人機、飛艇、航空模型等產品統一納入到法律監管範圍之中。據了解,這一《管理規定》是全國首部規範無人駕駛航空器保障公共安全的地方性法規,在完善浙江本省無人機法律規範的同時,也能給其他地方的管控建設提供借鑒。

而首部地方性法規的誕生,離不開浙江長久的無人機法律探索積累。早在2017年11月,浙江便開始審議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安全管理條例的草案,對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設立地方性法規。其中實名登記、劃定限/禁飛區域等不少辦法措施,都為今年新政的出台打下了基礎。

今年3月份,從草案修改稿提交到《管理規定》正式出台,浙江的無人機監管正式進入到有法可依、依法管控的全新階段。隨著自身法律監管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無人機法律「密網」的初步形成,未來浙江無人機的發展和管理將朝著安全、健康的方向加速前進。

新規三大亮點為無人機「導航」

根據浙江《管理規定》給出的信息,新規的正式實施日期為5月1日,也就是說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那麼,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後,浙江的天空監管具體將會變成什麼樣呢?從《管理規定》中我們發現,浙江本次的新政亮點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實名、設限和嚴管

其中,實名是指購買無人機之前需進行實名登記,民用航空主管部門要為登記提供便利,公安機關協助民用航空主管部門實施登記制度,無人機銷售者要向購買者正確介紹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並告知購買者進行實名登記。進行實名登記之後,無人機就可以像車牌號一樣對應到人,這一方面能夠遏制利用無人機進行的偷窺、偷拍、違法等行為,另一方面也能方便無人機丟失後的查找與管理。

此外,設限是指劃定禁飛、限飛區域和時間。新政規定:關係國計民生、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單位、設施、場所,禁止無人駕駛航空器在其上空飛行;確需要進行飛行的,需依法報請飛行管制部門批准,並報所在地公安機關備案;同時,政府可以設定無人駕駛航空器禁飛時間和禁飛區域,無人駕駛航空器不得在禁飛時間和禁飛區域內起降、飛行。

最後,新規的第三個亮點是嚴管。該嚴管具體包括了對無人機違規飛行或隱患飛行,公安機關可以採取攔截、迫降、捕獲等方式對無人機予以扣押;同時,對擅自改裝無人機,改變、破壞電子圍欄,在禁飛時間和區域內飛行等行為,個人予以一千到五千罰款,單位處於二萬到十萬罰款。

這三項措施從管、控、懲的不同角度,對無人機進行了細緻、嚴格的管理與規範,尤其針對無人機的多發問題進行了合理的處理與解決。新規遵循安全規範、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分別落實了對生產者、經營者、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各自責任,相信在此新規指引之下,未來浙江的天空將更加安寧和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人類探索太空的桎梏誰能打破?AI說:「我想試試」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