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見證眾多技術的興起與沉寂 Martin Fowler回顧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十年

見證眾多技術的興起與沉寂 Martin Fowler回顧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十年

至頂網伺服器頻道 04月08日 新聞消息(文/李祥敬):在數字經濟盛行的今天,技術在企業發展和行業轉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對於絕大部分企業而言,一方面需要積極擁抱新技術,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另一方面,技術投資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錯誤的技術選型往往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為了幫助企業解決這樣的困境,ThoughtWorks在每年都會出品兩期技術雷達,這是一份關於技術趨勢的報告。與市面上見到的技術生命周期評估工具和深度市場分析報告不同,ThoughtWorks技術雷達更加具體,更具可操作性,因為它不僅涉及到新技術大趨勢,更有細緻到類庫和工具的推介和評論,從而更容易落地。

如果從2010年發布第一期算起,今年是ThoughtWorks出版技術雷達的第10個年頭。2019年3月15日,ThoughtWorks全球技術委員會成員—"軟體教父"Martin Fowler、知名作者Neal Ford、ThoughtWorks全球首席技術官Rebecca Parsons等國際軟體巨匠齊聚深圳技術雷達十周年峰會,現場分享了近十年來IT領域的演進與變化,帶給現場聽眾有態度的前沿技術解析。

見證眾多技術的興起與沉寂 Martin Fowler回顧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十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Martin Fowler,ThoughtWorks首席科學家,著有《重構》、《分析模式》、《UML精粹》等,國際著名的面向對象分析設計、UML、模式等方面的專家,敏捷開發、極限編程方法的創始人之一,被譽為「軟體開發教父」。 3月15日技術雷達峰會現場,發布了Martin Fowler的《重構2》。

見證眾多技術的興起與沉寂 Martin Fowler回顧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十年

在主題分享中,Martin Fowler 為我們回顧了《雷達十年》。十年來,ThoughtWorks技術雷達見證了眾多技術的興起與沉寂,我們不斷看到有新的條目被納入到雷達,從不被認可到進入「採納」,或是從廣受好評到建議「暫緩」, Martin Fowler暢談了這其中所體現出的趨勢。

緣起

Martin Fowler說,技術對很多組織來說很重要,但是技術的團隊之間卻缺乏協調。10年之前ThoughtWorks還是一個比較小的公司,但是現在ThoughtWorks已經是一個全球化公司,我們一直思考技術人員如何溝通和互相合作,ThoughtWorks希望能夠把最為領先的技術專家聚在一起分享。「10年之前我們就已經做了相當多的工作,希望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分享我們的想法,後來採用雷達的方式互相分享。」

技術雷達是ThoughtWorks全球技術顧問委員會(TAB)經過反覆探討的討論成果,TAB由ThoughtWorks全球各地的20位資深技術領袖組成,協助ThoughtWorks深入了解IT行業發展趨勢。委員會成員每兩周舉行一次電話會議,每年定期會面兩次,討論ThoughtWorks的技術戰略以及可能對IT行業帶來巨大影響的技術趨勢,以清晰脈絡向從CTO到開發人員在內的各類利益相關方提供高信息量的行業洞察。

2010年的1月,第一期的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問世了。Martin Fowler說,我們發現雷達的形式很有用,ThoughtWorks希望其他人從我們的分享中受益。所以技術雷達在獲取方式上是免費的,也就是公益性的,是一份不限行業,技術中立的前瞻性技術報告。

而且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帶有強烈的主觀意味,是結合ThoughtWorks具體的項目實踐所得出的技術成熟度評估。ThoughtWorks技術專家們在所在領域是前瞻者和實踐者,他們在實踐中將自身對於技術的洞察融入其中,技術雷達中特意表達鮮明的觀點,旨在激發所有人不斷改進提升的意識。

回顧

目前IT行業從定位、價值、實踐和技術都會發生巨大的變革。然而任何宏觀的變革,都會有一些微小的信號,技術雷達就是持續關注這些微小的改變,記錄變革,為技術人提供了一個技術不斷演進的歷史;預測技術趨勢,小到一個工具和類庫,大到平台和架構,而我們已經在不斷見證事實的發生。

除了可以獨立看一份最新的技術雷達,如果對照比較瀏覽最近幾期技術雷達中一些技術點的動態演進趨勢,我們可以提升自身對位技術未來趨勢的把控力,保持對於新技術和技能的敏感度;另外一方面這也印證了技術雷達的前瞻性和可靠性。

Martin Fowler回顧了技術雷達所關注的技術趨勢,這些技術現在已經成為主流技術並被廣泛採納。Martin Fowler說,在第一期的技術雷達中,我們著重講的就是雲的重要性,10年前ThoughtWorks已經意識到了雲的巨大潛力和未來的重要性,我們把它納入了技術雷達。「一開始我們只是關注了AWS和谷歌在雲方面的探索,第二期技術雷達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ThoughtWorks技術雷達以四個環反映其對技術的態度,這四個環是:採用:強烈主張業界採用這些技術;試驗:值得追求。必須理解如何建立此功能。企業應該在風險可控的計劃中嘗試此技術;評估:為了查明它將如何影響企業,值得作一番探究;暫緩:謹慎研究。

見證眾多技術的興起與沉寂 Martin Fowler回顧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十年

技術雷達19期

Martin Fowler說,因為雲在十年前還很新,所以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在開始是把谷歌的雲放在暫緩環中,後來隨著雲的成熟,ThoughtWorks把谷歌和亞馬遜放到了評估環。再後來,雲已經非常成熟,我們把雲放到了試驗和採用環中。

除了雲技術,第一期的技術雷達還關注了軟體的運營,並引入了持續集成的概念。這個持續集成的概念來源於ThoughtWorks的極限編程,並隨著自身的實踐不斷深入和完善,如今這個概念已經家喻戶曉。在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方面,ThoughtWorks進行了積極探索,讓我們整個軟體交付的流程更加順暢。

Martin Fowler說,當時我們思考如何採用新技術做進一步的跟進,我們也做了進一步的思考。回到技術雷達,評估環節我們就希望為客戶帶來比較符合他們的工作流程和交付的產品,但是當時我們還沒有實際操作的一手經驗。後來,我們將CI/CD以及DevOps、指標可視化等敏捷概念進入了試用的階段。

對於敏捷開發,Martin Fowler也表示,之前我們對於所謂的敏捷開發持疑,其實有很多的做法包括了危險的因素。但是我們的團隊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後來我們把安全性納入了軟體檢測當中,因為我們覺得我們要保證結果的安全性。「那個時候我們把剛剛出現的開發運營團隊和運營團隊結合在了一起,並且進行了無縫地緊密連接,不管是分析師還是運營師、安全架構師,我們所有人都加入軟體開發的過程。」

在架構方面,ThoughtWorks提出了演進式架構的理念。Martin Fowler表示,我在大學學習軟體開發的時候,沒有太多的人教我架構。但是老師告訴我寫軟體之前就把一些基石打好,作為程序員,架構是一個永遠都需要不斷演進的過程。當時我們提出了一個改革性的企業架構,這個是當時技術雷達上的一個要點,也就是後來的演進式架構。

除了以上技術趨勢,Martin Fowler還回顧了微服務、資料庫等技術。回顧這些趨勢,我們可以洞見到ThoughtWorks對於技術的持續跟蹤。

展望

不管你是個人開發者,寄希望於在某項新工具和技術大熱之前,了解其目前在市場上的應用狀態,保持對技術的前沿感知,以繪製自己的技術圖譜,獲取改進每日工作的靈感。或者你是技術領導者需要針對自己的系統做技術選型,以及對未來技術趨勢的把握,ThoughtWorks技術雷達都會是一份很好的參考。

技術雷達除了是一份持續的技術成熟度評估,其產生也是源於ThoughtWorks另一個更宏大的使命—助力卓越軟體事業,推動IT行業變革。ThoughtWorks由一群極有天分的軟體精英,滿懷激情地匯聚在一起,以引導軟體創新、設計和交付的革命為己任,助推全球社會變革。

見證眾多技術的興起與沉寂 Martin Fowler回顧ThoughtWorks技術雷達十年

ThoughtWorks的使命是通過軟體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明天,倡導社會責任感,創造公平公正的經濟環境。經營可持續的業務;推動IT變革,追求軟體卓越;積極提倡社會和經濟公正是支撐ThoughtWorks的商業模式的三大核心支柱,他們是ThoughtWorks的基石,影響著ThoughtWorks所做出的每一項決策。

現今取得成功的組織是那些將技術放在整體業務戰略核心位置的企業。各公司負責人對技術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想要高效分析和預判業務及技術領域中的顛覆性元素,這也是ThoughtWorks每次新一期技術雷達發布時,會員人數都會不斷增加的核心奧秘。

十年如一日,ThoughtWorks技術雷達持續更新,影響力不斷擴大,這一方面是ThoughtWorks自身的技術卓越性,他們不忘初心,保持恆心,持之以恆為業界提供了技術的演進歷史;另一方面,現在數字經濟盛行,技術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各行各業對於技術趨勢的需求越來越高,技術雷達的價值也被業界認可。

十年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展望未來,ThoughtWorks技術雷達的下一個十年更加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不用擴建機房也能上線新設備的方法,阿強告訴你
微軟:企業轉型不只是技術變革,而是管理變革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