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被污衊為漢奸,死前在照片後留下一首預言詩,百年後竟句句應驗

他被污衊為漢奸,死前在照片後留下一首預言詩,百年後竟句句應驗

有哲人曾說:『』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人海茫茫,能跟上時代步點之人可謂少時又少,具有超越時代眼光之人更是寥寥無幾,而故步自封、閉目塞聽的庸人、蠢人在每個時代都「永不缺貨」。正所謂「劣幣淘汰良幣」,凡是具有超越時代眼光的人,必然要走一條不受人理解的孤獨之路,總免不了被每個時代的愚人、蠢人攻擊、嘲笑,最終不得不在眾人唾罵中抑鬱而終,而晚清湖南籍學者郭嵩燾,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正所謂惟楚有才,而郭嵩燾正是晚清湖湘士子中的一員,與曾國藩等大儒是好友。和沉溺於孔孟經典、不修實務的腐儒不同,郭嵩燾講究經世致用。在郭嵩燾壯年之時,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而中華帝國的首都,頭一次被來自海上的敵人攻破,可謂是兩千年未有之變局。

對於當時的儒生、清流來說,「外國」是一個複雜的名詞。對於「外國」,他們既蔑視又懼怕。一方面,他們認為中華文化盡善盡美,根本不需要學習西方。然而當中國被西方擊潰時,又自暴自棄,說中國人學不來西方的「妖異左道」之學。他們寧願掩耳盜鈴,沉浸於天朝大國的迷夢之中。

然而郭嵩燾卻不一樣,他到處搜集有關於西方的書籍,比如《海國圖志》《瀛寰志略》,對西方有了初步的了解。當時,晚清各階層都倡導應「師夷長技以制夷」,也就是「中體西用」,保持中國現有的政治體制,只學西方的器物。對於這種流行的學說,郭嵩燾並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光學習器物是於事無補的。他曾在《條議海防事宜》奏摺中寫道:

「竊謂西洋立國, 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 其末在商賈。造船制器, 相輔以益其強, 又之節也。」

在他看來,西洋列國之所以強大,其本源在於其「朝廷政教」,也就是政治體制,而末在於商賈。至於戰艦和火器,更是末中之末,是為輔助前兩者而存在的。郭嵩燾的說法衝擊力極大,讓朝野士子皆驚駭不已,由此郭嵩燾開啟了他的「漢奸」之路。

而郭嵩燾真正成為漢奸,還要從他的「使英之旅」說起。1875年,雲南百姓打死了一個英國殖民者。英國人勒令中國必須派一位要員前往英國道歉,否則開戰。

選來選去,最終朝廷選了郭嵩燾。在當時人看來,天朝上國竟然要去西洋蠻夷那裡謝罪,簡直是奇恥大辱,換誰都不願意去。然而郭嵩燾則不然,他斬釘截鐵地說:「數萬里程途避不任,更有艱巨,誰與任之!」

郭嵩燾之所以接下這個燙手山芋,是因為他想親眼看看,英國何以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對於郭嵩燾的選擇,同僚、同鄉們皆唾罵不已,說郭嵩燾是喪權辱國、大漢奸。湖南士子皆視他為「湘人之恥」,要開除他的省籍。同時還有人在他家的門口題了首對聯: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於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直接開除了郭嵩燾的國籍,把他變成了「精神英國人」。面對唾罵,郭嵩燾只是呵呵一笑,仍然執意西行。

到了英國,郭嵩燾簡直大開眼界。在中國人的偏見里,外夷都是不通禮義的蠻夷。但到了英國,卻發現當地人彬彬有禮,對其禮遇備至,他感嘆道:「彬彬然見禮讓之行焉,足知彼土富強之基非苟然也!」同時,郭嵩燾還注意到英國法度嚴明而公正,即使罪犯也得到很好的對待,不逼供、不叱罵,每日兩餐,有魚有肉,比中國普通百姓還吃得好。

當然,更讓郭嵩燾驚奇的,還是英國的議會制度。他曾在自己的《使西紀程》里寫道:「西洋之所以享國長久,君民兼主國政故也!」他曾說,英國君主並非堯舜那樣的聖人之君,臣子也不是伊尹、周公那樣的聖人之臣,但優良的制度卻能讓英國政通人和,成為世界第一。而中國政治仰仗於聖人的出現,一旦沒有聖人,便百弊叢生。因此在郭嵩燾看來,西洋政治優於中國政治,乃是最不壞的制度。畢竟聖人的出現是概率性問題,試問周公、管仲、諸葛亮這樣的「聖人」,歷史上出了幾個?

在去往英國期間,郭嵩燾寫了兩萬字的日記,並被命名為《使西紀程》,由總理衙門刊印。郭嵩燾原本滿懷信心,希望能夠開啟國人之智。然而中國愚人、妄人之愚蠢和狂妄遠超他的想像。除了曾國藩、李鴻章等少數人,幾乎所有人都在攻擊郭嵩燾。

有人說他「有二心於英國」,想讓中國當英國的臣子;有人說郭嵩燾黃皮白心,應該將他的「毒書」全部燒光。還有人拿直隸省旱災來說事,要學習西漢慣例——「天災策免三公」,要把郭嵩燾撤職。

而郭嵩燾的隨行人員——劉錫鴻也「及時」列出他的三條賣國罪狀:1.郭嵩燾遊覽英國炮台時,竟接受英國人披在身上的寒衣。在他看來,即使凍死也不能披英人之衣;2.郭嵩燾見巴西國王來訪,竟起身向他致敬,天朝官員曾能向小國主敬禮?3.郭嵩燾學習英語,聽交響樂,學蠻夷行為,以夷變夏……

眾口鑠金,郭嵩燾在眾人的攻擊下被迫去職,最終鬱鬱而終。有人曾讓他改悔,不再倡導洋務,然而他卻說:「不倡導不行?不談洋務,何以保國?」郭嵩燾的壯烈和不屈服不禁讓我想起了不容於世俗的屈原。

在死前,他在自己照片後留下了兩句預言詩:「流傳百代千令後,定識人間有此人」。如今百年過去了,往日攻擊郭嵩燾的「清流」已經成了笑柄,而郭嵩燾卻成了開眼看世界的大人傑,可謂是維新革命之先知。他的預言已經應驗,他的功業已經為百年後的今人所肯定。

正所謂「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斯人雖已逝,但郭嵩燾的警世之言卻仍猶在耳邊,實施振聾發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陶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誣告沉迷女色,陳平聽後反而大肆納妾,呂后不怒反喜:給我重賞

TAG:陶陶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