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秘密分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此段為密說,即秘密分。這是心無分別,不可思議的行法。佛經有顯分、密分之別。經文為顯說之咒語,咒語為密說之經文。經文之意為顯分,經中之真言為密分。顯分可以言說,可以解釋,表明其意思內涵。密分則不可解說,因一落言詮,就成分別,就有思想,反而添知加見,有損佛說的本義,而使行人心亂了。所以,咒語一般都不解釋。但此經是自利利他的,終不能離開眾生,不能離了大悲本願,

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故將咒文略說一二:

揭諦揭諦 ------ 度過去呀,度過去。

波羅揭諦 ------ 向彼岸度過去。

波羅僧揭諦 ----- 大家一同向彼岸度過去。

菩提薩婆訶 ----- 速速證到菩提。

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所謂秘密分,乃是諸佛菩薩的秘密語、諸佛菩薩的心法,只有三業清凈,才能相應。只能自己知道,卻無法出口。經文至此就講解完了。

下面做一個扼要的小結,以作講解《心經》的結束語。

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小 結

佛說三藏十二部經,總而言之,皆是說心。這部《心經》則是心法諸說的精華。大凡,人有七個心,而人卻迷昧不知。前六個心是凡夫心,即六道輪迴心,每日流轉不停。忽而天道心,忽而人道心,忽而修羅心,又忽而三惡道心,總是無主地著境,不停地流浪。下根人並不知道什麼是心;中根人才知道有善心、噁心的分別;上根人則知道有第七個心——超越的心。這第七個心是真空妙有的心,是無上心,是無住心,是清凈自在的心。這個心若沒修證到,就不會知道它存在,連二乘人和權乘菩薩也不會知道。眾生的心到處可緣,可就是不肯向般若上去緣。所以,他就不知道這第七個心。這個心若能明了,就立地成佛了。

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眾生在此岸是前六個心。超登彼岸則是第七個心,即妙有真空之心。它是毫無掛礙、妙用無盡的空明心。但人若不從前六個心上下手,就不能證到這第七個心。所以,要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才能成佛。譬如,人落在泥坑裡,還須從泥坑裡爬出來,這樣才能得救。所以說,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人要除煩惱,就必須知道煩惱究竟是什麼?煩惱即是自己的前六個心。你若能把前六個心都息下來,心空無住,那麼,煩惱不除也自除了。第七個心,即那無心的心,不要求見而自見了,此即謂之見性。

從煩惱上參透,從掛礙上打開——世間法正是出世間的資糧

但是,從來修道的人,往往把世間法看得很輕,以為不值得理它,以為出世法就是遠離世法。於是,日常動用就不在人事上練心,於做人的道理全不講究。哪知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忠信是做人的法用,均是盡人道的基礎。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為人的基礎就不牢固。人格尚不夠,如何能成就比人更圓滿的佛呢?所以,盡人道正是成佛的資糧,要成佛先需盡人道。人格尚不夠,要成佛,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六祖所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所以,要成就大乘佛法,必須首重做人的根本。只有基礎牢固了,才能一路直入、一竿到底,中間才不會背失忘道、自入歧途。請想:五蘊法已盡,都空了,根本已斷了,那麼,名利心又附在何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聞名得忍願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