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這是王安石的千古名篇《書湖陰先生壁》的第一首詩。這首詩歷來為人所稱道,也入選了中小學語文課本和各類詩詞文選,因此為人所熟知。這首詩的最後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更是備受讚譽,王安石本人也對這兩句詩很滿意。那麼這兩句詩好在哪裡呢?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詩的對仗這些就不必說了,這兩句詩中用了兩個漢代的典故,一個是「護田」,一個是「排闥」。「護田」出自《漢書 西域傳序》,漢代在敦煌以西駐兵戍邊,並置使者校尉進行管理。「排闥」出自《漢書 樊噲傳》,漢高祖曾經稱病,不理朝政,並命令群臣不經許可,不得擅入宮禁。但是樊噲為了勸說高祖,竟無所畏懼,推門而入,最終說服高祖上殿聽政。王安石用這兩個典故,來摹寫山居風景的秀麗。一汪溪水將田地環繞,好像在護衛一樣;而兩座山直闖進門,送來了清脆的山色。

當然,也有的人認為王安石並不一定有這個意思,他們認為這樣作詩未免太過拘窘。不過王安石作詩向來都是很嚴謹的,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他就修改了好多遍。除了典故,將山居優美風景描繪出來,更是因為王安石將典故和風景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即使讀者並不了解其中的典故,也能感受到這一幅美麗的山居圖。

王安石的這組《書湖陰先生壁》一共有兩首,因為第一首寫得太好,以致於第二首常常被忽略。既然它們作為一組詩,那還是值得我們去研讀的。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圖片來源於網路


桑條索漠柳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在半山園。

湖陰先生,名楊德逢,是王安石退居江寧時的鄰居。王安石寫給他不少詩,這組詩就是王安石題在湖陰先生家牆壁上的。據說楊德逢的人品極好,王安石很是欣賞他,這組詩表達的就是王安石對他的讚美之情。

讀這整組詩,我們腦海中自然就浮現了一幅生動美好的風景圖。幽靜整潔的茅舍,花木成蔭,溪水潺潺,環繞著生機盎然的田園和房舍,青翠的山巒,奔騰起伏,似乎要進門來與人話語。在這樣的優美的環境中,王安石和楊德逢面山而坐,把酒言歡,飄然醉卧。楊柳依依,楝(lian)花盛開,風兒將花的香味帶過牆垣。鳥的啼叫聲驚醒了夢中人,醒來的詩人,朦朧之中,竟不知身在何處:是在友人的茅舍中,還是在自家的半山園中呢?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單單讀第一首詩,那是一首非常好的寫景詩,但卻難看出詩中具體的時間、人物等等。只有兩首詩一起讀,才能讓我們更詳細、也更完整了解詩中之意。「桑條索漠柳花繁」,這是初春的景色,告訴了我們時節。因為「花木成畦」,因此才有「餘香暗度垣」。黃鳥鳴叫,襯托出山間的幽靜。王安石和湖陰先生的友好關係,也都在最後「午夢」中,兩人相知相交,才會面山而坐,把酒敘話,最後醉眠。醒來後的王安石,尚在朦朧之中,一時竟忘記自己身在何處。相比第一首來說,第二首更側重於抒情,抒發夢醒後的感受。

歷來文學家們都更鐘情於第一首,而忽略了第二首,就連王安石自己都非常滿意第一首的「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據《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記載,黃庭堅曾在金陵去拜訪王安石,問他最近有何詩作。王安石就指著牆壁上的詩句說:「『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此近來所作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