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朱棣為何將皇位傳給走路都要跌倒的人,這莫非其中大有玄機

揭秘:朱棣為何將皇位傳給走路都要跌倒的人,這莫非其中大有玄機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國大明,年號洪武。隨後佔領元首都大都,奪取了長城以南地區的統治權,中原在近100年後重新回到了漢人的統治之下。朱元璋一生共有26子16女,但真能說繼承乃父雄才偉略的應該只有太子朱標和四子燕王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立朱允炆為皇太孫,而沒有選擇同樣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這才導致了「靖難之役」骨肉相殘,而在這場叔侄皇位之爭中,滿朝文武都被卷進了旋渦,數不清的大明精銳戰士死於內戰,那個方孝孺據說還被誅了十族。數十年積累的人才和物資毀於戰火。雖然朱棣看起來比朱允炆更有作為,但是朱允炆繼承皇位在當時是合理合法的,這一點朱棣也不得不承認,所以「靖難之役」的口號是「清君側」。這時候就有人要發出疑問:既然在四個嫡子之中,太子朱標忠厚柔弱,而朱棣雄姿英發,為什麼朱元璋偏偏不按照「立子以嫡以長」的規矩,在朱標去世後立朱棣為太子呢?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而傳給朱允炆,這一點在歷史上有很大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朱元璋是按照「規定」傳給了「嫡長孫」;另一種觀點認為朱元璋本來是想傳給朱棣的,只是被一些人破壞了。但是這兩種說法都站不住腳,因為細看一看朱元璋的家譜就知道,朱允炆不是嫡長孫,封建社會也沒有一定要立嫡長孫的規定。至於說朱元璋曾經打算把皇位傳給朱棣,那是勝利者朱棣的一家之言,也做不得准。

朱高熾最終能登上皇位,是因為他的仁德征服了多數大臣的心。早在他年紀尚小時,有一次朱元璋派他去校場檢閱軍隊,朱高熾不一會兒就回來了。朱元璋問他這麼快就檢閱完了嗎?他回答說:清晨太冷了,檢閱軍隊應該等士兵們都吃完早飯以後再進行。朱元璋被他的這種精神深深打動。因此後來朱元璋親自選定朱高熾為燕世子,這樣朱高熾就具有了繼承權上最高的正統性。

在「靖難之役」的戰爭中,由於朱高熾身體原因,再加上他不通武藝且身材較胖,所以他一直留在北京防守。朱高熾積極地布置北京地區的防務,在他和他的智囊團的努力下,北京城僅僅以萬餘人的兵力,防守住了李景隆數十萬大軍的進攻,完美地完成了朱棣交給他的監國重任。能夠挫敗李景隆的進攻,靠的並非是朱高熾有什麼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而是全靠他傑出的責任感和判斷力。在這次防守戰爭中,他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並且他的表現使他獲得了朱棣的信任。

後來朱棣駕崩之後,正是在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等重臣的支持下,朱高熾得意順利登基稱帝。正也是得益於他平日里深受文臣們的愛戴,像楊士奇、楊榮、楊溥和黃淮等人,朱高熾對待他們亦師亦友,給予了這些人充分地信任,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才能。並且朱高熾即位後立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就是平反冤假錯案,對於建文朝時期的忠臣方孝孺、黃子澄等的家屬也予以赦免和招撫。其次調整永樂時期的國策,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擴張戰爭,轉而進行民生建設。改組內閣機構,選用儒家品德高尚之士,擔任要職。此外他還改革司法制度,糾正了永樂時期一些過於嚴苛的司法弊病。他的這些舉措,無一不體現出他的仁政理念。

很大程度上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是沾了兒子的光,因而父子倆就成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釘,青年的朱瞻基也被捲入了這場爭鬥,可是憑著祖父對他的喜歡,憑著他的勇氣與睿智,他老是可以協助先皇轉危為安,最終使朱高熾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誰知爸爸的皇位還沒有坐熱,十個月以後就暴病逝世了。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預備在半路截殺太子,然後自立為帝。

可是朱瞻基早就預料到先皇病重,不久即將駕崩,所以提前動身趕往北京,其時朱高煦還沒有派人設伏,他沒有料到朱瞻基會來的如此之快。本來對於朱瞻基為何會料事如神,比間隔京城更近的在山東樂安的朱高煦更早得到皇帝駕崩的音訊這一疑團:

史料上有許多不一樣的記載,有的說朱高煦突擊太子朱瞻基僅僅風聞,朱瞻基是在接到京城內線報喪以後沉著來到京城的;還有一種陰謀論,說是朱瞻基等不及父皇朱高熾傳位,謀殺了他,朱高熾的非自然逝世、朱高煦的措手不及、朱瞻基的沉著即位是前史留下的疑團,但可以必定的是朱瞻基安全到達京城。回到北京以後,他一方面妥善處理了父皇的後事,一方面趕緊北京城的警戒,避免有人乘機作亂,然後沉著登基,改下一年為宣德元年,開端了他的帝王生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明看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楊逍智謀超群,為何還會敗給朱元璋?專家:因為遺漏了一個人!

TAG:明明看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