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DNA做硬碟:寫入5個位元組花了21小時,卻成就一個壯舉!

DNA做硬碟:寫入5個位元組花了21小時,卻成就一個壯舉!

DNA中存儲了海量的信息,將DNA技術應用於數據存儲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目標。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生物技術專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文章,他們成功建立了一套能將數據編碼寫入DNA,並能從中解碼讀取的自動化設備。

這套自動化設備由三個部分組成:將二進位的1和0寫入到DNA序列當中的編碼器、一種液體物理存儲介質保存DNA不受污染、由測序儀組成的數據解碼器。整套設備價值約1萬美元,但經過努力後成本可以降低到3000到4000美元。

在將電腦中的數據寫入DNA之前,首先要解決編碼的問題,二進位的0和1需要編碼為DNA中的A(腺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和G(鳥嘌呤),此處歡迎大家複習高中生物……由軟體控制的編碼模塊負責這種轉換,並添加糾錯信息到序列當中。讀取過程則是由DNA測序技術來實現。

使用這個原型系統,美國科學家花非了21個小時來將5個位元組的「HELLO」(01001000 01000101 01001100 01001100 01001111)編碼寫入DNA,再由DNA中將其讀出、解碼為原始字元。

「再給他們10年,或許就能把文件名寫全了」,或許不少朋友會質疑這樣的功能和效率表現是否有價值。這裡小編要引用一句名言:「新生的嬰兒又有什麼用呢?」儘管3D快閃記憶體技術不斷進步,磁記錄依然是海量數據長期存儲的主要載體,DNA存儲技術的前景遠比磁記錄更為廣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CEVA 的精彩文章:

如何用After Effects新功能抹掉視頻中你的前任

TAG:PCE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