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暴君隋煬帝做的唯一大好事:隋唐大運河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暴君隋煬帝做的唯一大好事:隋唐大運河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暴君隋煬帝做的唯一大好事:隋唐大運河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現在有很多人為隋煬帝翻案,大可不必。

隋文帝死時留下一手好牌,被隋煬帝打得稀爛。

隋煬帝屬於標準志大才疏的人,對於國家和民族都很危險。

一個無能懦弱的皇帝,只要沒什麼野心,老老實實經營自己一畝三分地,對國家破壞有限。

明代後期有幾個不三不四的皇帝,甚至常年不上朝,國家也大體穩定。

一個國家,最怕的就是隋煬帝這種人。他明明沒什麼才能,自視卻高,還有宏偉的志向。這種人對內對外好大喜功,妄圖創建萬事偉業,往往把國家折騰到完蛋。

別的不說,隋煬帝初期人口890萬戶,短短10幾年人口銳減到200多萬戶,減少了四分之三還多。

大家想想看,這是什麼概念?等於4個人裡面死了3個,夠嚇人了。

隋煬帝做了無數亂七八糟的事,只有一件做對了,就是修建隋唐大運河,它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隋唐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北京),西至長安,南至餘杭(杭州)。隋唐大運河主要分為四段:永濟渠,溝通海河與黃河;通濟渠,溝通黃河與淮河;邗溝,溝通淮河與長江;江南河,溝通長江與錢塘江。後來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隋唐大運河經過的河北、山東、河南、陝西、安徽、江蘇、浙江7個省,形成一個之字形。

需要說明的是,隋唐大運河和後來元代的京杭大運河並不一樣。

最大的區別是,京杭大運河不再以洛陽為核心,也不再經過河南,而是這是因為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中心,早已改變。統治者對落後關中地區和河南地區不再重視,運河也改道了,縮短了900公里。

這裡就要簡單說說中國古代的糧食運輸。

人要吃飯才能活,作為大帝國必須養著大量的軍人和官吏。

軍人和官吏都是脫離生產的,必須通過農民上交的糧食菜才能活命。

秦漢的軍隊都有幾十萬規模,需要巨額的糧食才能保證供應。

古代的糧食運輸無非是兩種方式,第一陸運,第二水運。

陸地運輸是傳統的方式,最大缺點是性價比不高!

古代無論採用馬車攜帶還是馬匹背負,運輸量都是相當有限的。正常來說,走長路的馬匹,負重不超過體重的百分之三十。

而蒙古馬體重260到360公斤,大家算算看一匹馬才能負重多少。

而且陸地行駛速度太慢,馬車一天也就能走30里,還要考慮到複雜地形和天氣因素。

依靠陸地運輸想要維持龐大的軍隊和官吏,單單運輸費用就是非常驚人的。

如古代從西安運輸一車糧食到新疆的烏魯木齊,運輸的費用比米的價格還要高几倍。

即便是現代的淮海大戰,為了60萬解放軍作戰,支援的民工高達543萬人。每個戰士身後,都有9個民工!

水運則不同。

水運的特點是運輸量大,速度較快,遠遠超過陸地的水平。

古代船隻順風行駛,一小時行駛20公里並不稀奇,全天可以不分晝夜開船。

水路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一旦出現大規模作戰,很多古代軍隊往往沿著水路作戰,就是為了便於得到大量糧食。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著名的卻月陣,都是背靠水路才能使用的。

再說楚漢爭霸中,為什麼劉邦說最大功臣是蕭何?蕭何通過水路,將關中的糧食源源不斷送到漢軍前線。

別的將領都可以缺,蕭何是萬萬不能缺少的。

秦漢時代的主要產糧區,就是陝西關中和山東地區,首都就是西安和洛陽。水運不需要太複雜,沿著黃河從西到東即可。

至於南北邊境的運輸,則需要通過一些天然或者人工修建的河流。

早在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夫差就修建了古邗溝。

隨著秦漢後期關中平原的衰敗和江南的崛起,水運方向也出現改變!

以往水運是從西向東,現在逐步變為從南到北或者到西。

到隋文帝時期,幾乎每個中國的統治者都有修築的運河。

各地無數運河四通八達,多如牛毛。

資料中這麼寫:從距離北京不遠的通縣出發,乘船順潞水由泉州渠到溝河口入海,經過一段短短的海上航程再進入泒河。船隻經過平虜渠,入漳水,經過利漕渠和白溝而入黃河,進入汴渠上游,沿蒗盪渠而下,由潁水入汝水,再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入淯水,入漢水,入楊口渠,入長江,向東即可到達江南的南京、杭州。船隻如果南下可入洞庭湖,入湘水,入灕水,入西江,沿西江可達廣東。如果船隻西進,可以由江陵溯長江達四川。

早在全長2700公里的隋唐大運河出現之前,船隻可以走遍全國大部分省份。

在隋煬帝動手之前,隋唐大運河已經基本成型了。

隋煬帝並不是隋唐大運河的創造者,只是以統一標準徹底翻修一通而已。

其實,大運河的修建開始於隋文帝時代,隋煬帝只是最後的完成者,父子兩人合作的結果。

如果不是這樣,隋煬帝也不可能只用6年就完成了隋唐大運河。

自然,隋唐大運河的出現,對於中國是有很大幫助的,也是隋煬帝的唯一貢獻。

首先,大運河的出現解決了政府運轉必須的糧食問題。

唐代初期,每年都有400萬石糧食從東南運輸到西部。

北宋時期,這個數字又增加到800萬石。北宋僅汴河上常年就有6000餘艘漕船,長江、黃河及其他幾條運河上也有幾千艘漕船。全國漕卒、漕夫的人數則超過10萬。

可以說,無論首都是西安還是洛陽、開封,政府都是依靠大運河的運輸,才能保證正常的運行。

除此以外,大運河還更緊密的聯繫全國。

隋唐大運河經過的河北、山東、河南、陝西、安徽、江蘇、浙江7個省,通過一條水路產生了相對密切的聯絡。

以往中國東西南北的地理隔膜,由此打破。

這對於經濟、政治、文化甚至軍事,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自然,即便是修建大運河這件事,隋煬帝也沒做好。

當時國家剛剛平定,本應該學習劉邦休養生息,慢慢發展經濟。

隋煬帝卻不顧人民死活,強行徵集360萬民夫,連婦女、老人也被驅趕到工地。這些民夫都是自帶乾糧的,還需要至少數百萬的家屬為他們提供後勤。區區一個運河,搞得全國五六百萬人死去活來。

據統計,修建大運河期間竟然死了200多萬民夫,約佔三分之二數量。當時白骨積盈於兩岸,慘不忍睹。

另外,大運河也絕非一勞永逸的事情。

想要長久使用大運河,就必須付出巨大的財力物力,不斷的進行疏浚和修繕。

可以這麼說,維護大運河的費用,是遠遠高於隋煬帝修建時期的費用。如果不能保持持續維護,很多河段很快就會淤積,船隻也就無法通行了。

唐代才是真正將大運河發揚光大的朝代,為此也花費了驚人的代價。

即便到了運輸形式多樣的明代,朱棣對會通河的一次疏浚,就徵集30萬民夫,花費半年時間,耗費銀兩120萬兩。

清代在修治運河方面所耗費的國力,動輒百萬兩。

大運河也成為中國人的大負擔。

至少在火車出現之前,水運還是極為重要的。

隋煬帝的隋唐大運河,也算是利國的好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 的精彩文章:

中國藩屬錫金的亡國曆程:1975年被印度大軍一口吞掉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