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過度焦慮」帶給孩子的會是「過度教養」,爸媽焦慮這病,得治

「過度焦慮」帶給孩子的會是「過度教養」,爸媽焦慮這病,得治

文丨福林媽咪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教育的基本態度。

這樣的態度下,迫使很多爸媽越來越焦慮,也對孩子越來越「高標準」。

孩子才剛學會走路,爸媽就焦慮孩子說話是不是利索。

孩子說話利索了,爸媽又焦慮孩子是否能主動表達。

孩子剛上幼兒園,爸媽就焦慮孩子上哪所小學合適。

……

似乎,爸媽的焦慮一直就一直「在線」,不是焦慮這個,就是焦慮那個。

也有爸媽反駁說,這不是焦慮,是對孩子未來的一種擔心,操心孩子的事是他們的責任。

可過多的操心,勢必會讓爸爸媽媽有過度的焦慮。

長時間處於過度焦慮的狀態,爸媽很容易劍走偏鋒,給孩子「過度教養」。

看到別的孩子話說的特別清晰流利,就焦慮自家孩子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看到別的小朋友走路四平八穩,又開始焦慮自己娃以後走路會不會不好看……

為了讓孩子的成長不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多的爸媽給孩子上早教班。

本來爸媽以為自己家孩子挺聰明的,剛兩歲就會背誦一些古詩,可看到別人家孩子一口氣背出大篇幅的古文,爸媽又開始擔憂孩子以後的學習;看到別人家孩子英語能力那麼強,又憂慮毫無英語基礎的孩子能不能適應英語學習……

為了不讓孩子的教育輸在起跑線上,爸媽有卯足勁的給孩子進行超前教育,以便孩子適應常規學習的節奏。

孩子學習很好,可就是性格有點「悶」,完全沒有以前那麼活躍,也沒有那些有自己擅長項目的孩子那麼外向。

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性格,不讓孩子情商掉線,孩子不得不在周末上各種興趣班。

本來寶寶可以自己鍛煉,學會說話,學會走路,掌握各種生活技能和學習技能,也能有一個自由開心的童年記憶,結果,就是爸媽的焦慮,過多的擔心,就開始過度去教孩子、養孩子。

可別把「過度教養」不當回事,它造成的傷害可是深層次的。

爸媽的施加的壓力,讓孩子變得功利。

過度教養孩子的爸媽,他們會很看中孩子學習的結果,與孩子的對話基本就是「標準答案式」,這就很容易讓孩子失去想像力,失去好奇心,不主動去探尋世界,甚至為了達到爸媽的要求,開始功利的記憶一些知識點。

爸媽的高要求,讓孩子迷失在相應層次的思考模式。

過度教育,是對孩子大腦的提前發掘,而這時候孩子的智力水平根本就沒有達到相應的層次,還就會很難去記住要學習的事物。即便孩子能記住,那也是孩子不理解的狀態下「囫圇記憶」。

等到孩子年齡達到,本該對之前記憶的事物有所理解,結果卻因為之前囫圇記憶造成的慣性,讓孩子只能低層面的去分析所記憶的事物。

這樣的「錯亂層次」的記憶,很容易讓孩子的思維出現混亂,不利於孩子後期的學習。

爸媽的看不到結果的失望,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給孩子這樣的「教育」,自然是希望孩子優秀的,可是,不合年齡的學習,孩子智力水平達不到,根本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爸媽在看到效果收效甚微,就很容易會對孩子表露出失望的態度,甚至,會厲聲斥責孩子,怪孩子沒有用心學習,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心理陰影,對後面的學習也就會失去興趣。

其實,當下很多爸媽對孩子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焦慮,既然已經認識到焦慮對孩子的影響,那爸媽就很有必要去「治療」焦慮。

第一療程:別放大對孩子的擔憂

孩子在成長,他的每個階段都是爸媽應該擔憂,可如果每個階段都擔憂,爸媽很有可能會顧此失彼。

爸媽要適當放平心態,那些影響不大,可以忽略不計的憂慮,不要放在心上,畢竟過度的擔憂就是在自找煩惱,我們也沒見那些焦慮自己孩子不會走不會說話的爸媽,他們的孩子就真不會走或者不會說話。

當然,那些殘疾的孩子是要排除在外,畢竟他們情況特殊。

第二療程:不用孩子缺點去對比別人的優點,從而給孩子定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如果爸媽只關注孩子的缺點,認定孩子不如別人,那對孩子來說就是不公平。

爸媽只關注孩子的缺點,其實也會對孩子缺點的過度放大,使得爸媽變得越來越焦慮,也會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壓力。

所以,從現在開始,爸媽就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就讓孩子與他自己比,有進步就是孩子在成長著。

第三療程:計較投資回報率

給孩子報輔導班和興趣班是大趨勢,嚴格要求爸媽別給孩子報名,根本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可在給孩子報各種班的時候,爸媽要考慮自己給孩子在興趣輔導班上的投資,是不是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收穫,如果孩子上那麼多的興趣輔導班,經常累到睡眠不足,那還不如不報班。

報班原則,就是以孩子意願和興趣為主,多聽孩子意見。

第四療程:不必糾正孩子所有缺點

孩子還小,犯點兒錯誤,有個別缺點,這都是很正常的,畢竟人無完人,更何況還是小孩子。

如果爸媽一直對孩子的缺點耿耿於懷,那慢慢的就又會演變成焦慮,所以,給孩子容錯的機會,寬容對待孩子,等到一定年齡,孩子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並加以彌補。

第五療程:孩子心理和大腦發展有規律,遵循規律很重要

每個事物都有他們的發展規律,我們人類也是如此。而孩子們正是人成長發展規律的一次完美體現。

可能小孩在一開始會因為不如意而哭鬧,沒有時間觀念,不能嚴格要去自己等等。

這些事情,我們做爸媽的,可都是經歷過的,而且就現在看來,我們也並沒有出現什麼意外狀況。

給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尊重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這孩子的未來很重要。

生活急不得,孩子的成長更是急不得,爸媽不妨放下心中的焦慮,給孩子機會去探知世界,那是給孩子的最合適的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孩子放學後有這4種表現,可能他在幼兒園過得不好,爸媽要注意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