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斥候的下場都很凄慘?

古代斥候的下場都很凄慘?

江湖夜雨十年燈

江湖夜雨十年燈

曹茜雲

00:00/05:45

作者:劉宏宇


(一)或許被誤以為是「貴族」的「斥候」

「君侯」、「軍侯」、「萬戶侯」、「關內侯」、「斥候」……

一說起這個「侯」字,就像是在說「爵位」,都跟貴族、功臣沾邊兒。可獨獨,「侯」字「家族」中有一號,跟貴族、功臣一毛錢關係沒有,甚至連「官」都說不上,那就是「斥候」。

看古裝戲比較多,特別是看那種反應魏晉三國以前年代背景的、比較靠譜的戰爭古裝戲比較多的話,可能會想起在戲裡聽到過的「斥候」二字,但十之八九應該是沒看見那個被叫做「斥候」的露面。

沒看見就對了——不管在戲裡,還是在古老的「現實」里,「斥候」都通常不露面。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工作」甚至是「保密」的!

一定要對比今天的概念的話,跟「斥候」最接近的,應該是「偵察兵」,或者也可以叫「探子」。

一般,這種人都在軍隊里,也通常只在有戰事或即將爆發戰事的時候,才發揮作用。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歷史時期,有些跟軍事相關的高官、貴族,長期豢養「非軍隊編製」的「斥候」,賦予跟戰事不直接相關的刺探、偵查任務。

總之,斥候,是「桌子下面」的群體,通常「見不得光」,幾乎百分百沒有明確記錄。但哪朝哪代,只要有戰爭、暗鬥,都少不了他們。


(二)嚴格到「苛刻」的選拔標準

什麼樣的人可以做「斥候」?

按前述,就把「斥候」等同地看成「偵察兵」,「選取標準」或說「質素要求」,大體就清楚了。簡單概括,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嚴格考量:

1.身體強健、長相平凡、騎術嫻熟、腳力超群。

2.觀察力強、記憶力好、表達精準、熟知物候。

3.機敏善察、應變力強、獨立生存、擅長偽裝。

4.服從調配、忠誠使命、膽大心細、不計榮辱。

軍隊里的「斥候」,基本是從士兵中選拔。上述選拔標準,別說「士兵」,就是「將佐」,能符合的,恐怕也沒幾個。

所以,在軍隊里,「斥候」,特別是優秀的「斥候」,可謂是將領、統帥的「重資產」。

必須說明的是,所謂「探馬來報」,就是拖腔高喊著「報——」奔入大帳、叉手施禮,然後嘚啵嘚嘚啵嘚的那位,不是斥候,只是傳話的。他需要的只是好記性和好口齒——斥候送來消息,或者當面、或者書面,把情報傳遞給傳話的,再由傳話的「報——」著嘚啵嘚給首領。

斥候通常不公開露面。

剛剛說了,斥候,特別是優秀斥候,是將領、統帥的「重資產」,很寶貝的。所以,通常來講,在軍隊里,有專門負責他們的部門和官員——招募、選拔、訓練、管理、保護,都成龍配套、嚴絲合縫。得力的斥候,通常是不示人的,哪怕是「自己人」。


(三)「斥候」們的「下場」

斥候不可多得,很牛的斥候,更是可遇不可求。這種稀缺性,註定了他們必須「干一行愛一行」,以至於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升遷、「改行」的機會。說白了,就是得干一輩子……有點兒長,半輩子吧,他們差不多得干半輩子大頭兵,直到在任務中死掉。

如果僥倖干到「勝利」或者真的是干不動了的那時節還活著,而且更加僥倖地沒落下什麼嚴重傷殘,「退役」後,他們或許能得到「安排個工作」的「基本待遇」,而不像普通大頭兵那樣,卸甲歸田,無人問津。

「退役」的斥候,很多會被安排做「更夫」這類平常人既做不來也不願意做的工作。當然,有些特別優秀並且「有門路」的,也可能會有「當差」的機會,捕快啥的,只不過幾率微乎其微。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實力派小說家、資深編劇、北京作協會員,「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獲獎者。

寶玉挨打,薛寶釵哭了一夜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清明時節說說蘇東坡的《寒食貼》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里姑娘們的親哥哥們都令人心寒?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