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說君子樂為君子,小人枉做小人,君子和小人的區別正在於此

為什麼說君子樂為君子,小人枉做小人,君子和小人的區別正在於此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與君子相交可以端正自己的內心,而與小人相交的話,不僅會使自己墮落,而且可能會受到他們的迫害。所以對小人我們還是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為妙,但是我們怎麼樣來區別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呢?古書《圍爐夜話》是一本處世奇書,雖然它年代已經久遠,但是書中所講到的為人處世之道仍舊值得現代人的借鑒,今天和大家分享君子和小人在行事上的區別,讀懂之後就知道為什麼君子樂為君子,小人枉做小人了。

一.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樂得為君子;

君子做任何事情,只求盡心儘力,忠誠守信,婦人和小孩都對他非常的尊重,所以,君子之為君子並不是白做。君子行事顧及道德禮儀,做事不會超越自己的本分,對任何人都懷有一顆誠敬之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義無反顧,這樣的人自然得到別人的敬重和愛戴。由於做事正大光明,內心沒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能夠坦坦蕩蕩的行走在這個世間,這樣的人內心怎麼會不快樂呢?君子恪守禮儀,勇於幫助別人,行事光明磊落,最終換來的是人生的自在快樂,內心的無拘無束,樂做君子最終受益是還是自己。

二.小人處世,盡設機關,而鄉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小人在社會上做事情,到處設計暗算別人、和別人玩花樣,使得每個人都對他退避三舍,心裡非常地鄙視他。因此,小人即便費盡了心機,也得不到別人的敬重,可以說是白做了小人。而小人在做事的時候總是存在僥倖心理,認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如果別人不知道的話就會安然無恙,其實這種不正當的事情做多了,就會變成一種習慣,那麼邪惡的神色會在無意間透露出來。當別人認清他的時候就會漸漸地遠離他,最終真正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也很少有人去幫助他,「小人常戚戚」,由於小人做事不光明,擔心被別人知道,所以內心也是常懷憂慮,這樣最終對自己是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的。

結語:君子樂為君子,小人枉做小人,如果小人知道了兩則的利害,痛改前非,真心悔過,一心向善,那麼也是可以趨向於君子的作風,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光明正大的君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處世智慧 的精彩文章:

佛教:凡是皆有因果,這三種話不要去講,非常折損自己的福報!

TAG:處世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