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京西郊古剎,名氣沒有故宮大,雍正、乾隆皇帝卻親題匾額

北京西郊古剎,名氣沒有故宮大,雍正、乾隆皇帝卻親題匾額

北京,當下中國的文化中心,也是一座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北京見證了成千上萬次的歷史變遷,同時也留下了不計其數的歷史古迹,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故宮、頤和園等。

我們今天要講的千年古剎,其知名度不及皇城故宮。但是,它的歷史比故宮更加久遠。特別是它的「鎮寺之寶」,則是當世一絕!

它,正是位於北京西郊的——卧佛寺。

卧佛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時,原名叫「兜率寺」。

眾所周知,唐朝的都城在關中地區的長安。那時候,北京與唐朝的文化中心長安相距極遠。

「兜率寺」(註:卧佛寺的前生)建寺之初並未得到皇家重視,經費有限,規模甚小,僅僅是全國萬千寺廟中的一座而已,默默無名。

歷經唐宋,到了幾百年之後的元代,「卧佛寺」的高光時刻也即將迎來。與唐代不同,元代定都於大都,即今天的北京。

當北京成為元代的文化中心時,境內的寺廟亦得到皇家重視。「兜率寺」(註:卧佛寺的前生)建於唐代,當時無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百年古剎。

1320年,元英宗·睿聖文孝皇帝繼位,下令在舊址的基礎上擴建「兜率寺」(註:卧佛寺的前生)。當一座寺廟得到了皇家重視,無疑將會走向輝煌。「兜率寺」擴建之後,改名為「昭孝寺」。

遺憾的是,雖然元英宗繼位後,花費重金擴建了「兜率寺」(註:卧佛寺的前生),但是1323年元英宗從內蒙古返回北京時,卻遭人刺殺,僅僅在位四年,享年二十歲,讓人唏噓!

元朝之後,「卧佛寺」到了明朝迎來了全盛時期。與元朝一樣,明朝的皇帝再一次選都城於北京。「卧佛寺」,又再一次比鄰皇權和文化中心。

在明朝存在的二百多年間,「卧佛寺」先後經歷五次翻修,接駕(註:即接待皇帝)次數更是多達六次。寺院的名稱也是幾經變更。到了明朝成化十八年(註:1482年),又改名為「永安寺」。

到了清朝,都城仍然是北京,「卧佛寺」再次緊鄰皇權中心。雍正十二年(註:即1734年),「永安寺」(註:卧佛寺的前生)又獲重修,寺院名稱又一次變更,改名為十方普覺寺。

現如今,「卧佛寺」內依然懸掛著「十方普覺寺」的牌匾。

特別要指出的是,當年十方普覺寺(註:即卧佛寺)重修之後,雍正皇帝親題匾額:十方普覺寺。自此,「卧佛寺」在清王朝開啟了皇帝題匾大賽。

雍正皇帝之後,乾隆皇帝為「卧佛寺」內的「三世佛殿」題寫匾額:「雙林邃境」。既然是清王朝題匾大賽,自然少不了清王朝的另一位重要統治者——慈禧。

「山門殿」(註:卧佛寺第一座殿堂)有雍正皇帝的匾額「十方普覺寺」,「三世佛殿」(註:又稱大雄寶殿)又有乾隆皇帝的御筆「雙林邃境」。

慈禧皇太后則選擇了「卧佛殿」,題寫匾額「性月恆明」。

一般來說,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主殿。然而,「卧佛寺」則略有不同,它的主殿是「卧佛殿」。慈禧選擇為「卧佛殿」題匾,用意不言自明。

問題來了,「卧佛殿」為何是卧佛寺的主殿?「卧佛寺」為什麼又叫「卧佛寺」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時間的指針還要調回元代。當年,元英宗·睿聖文孝皇帝繼位,擴建「兜率寺」(註:卧佛寺的前生),又於1321年鑄造了一尊釋迦牟尼銅像。

銅佛呈睡卧式,頭向西,面向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則曲肱托頭,神態祥和。銅佛正是位於「卧佛殿」,「卧佛寺」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事實上,這尊佛像長5.3米,高1.6米,重達54噸,是我國以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銅鑄卧佛像。從元代至今,它歷經數百年,可謂是「鎮寺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雜彈 的精彩文章:

96歲的老母親,女兒找您用了半世紀,母女千里團聚「抱頭痛哭」

TAG:影像雜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