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解放後本來有「六大名著」,後來刪了兩部,你知道為什麼嗎?

解放後本來有「六大名著」,後來刪了兩部,你知道為什麼嗎?

說起四大名著,相信大家脫口而出,如今《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還在熒屏上播放,並且被我們一再翻拍。足以可見他們的受歡迎程度。除了這四部著作,我想也有很多人聽說過,建國前其實是六大名著。那麼,你們知道剩下的兩部分別是什麼嗎?又為什麼被刪減了呢?

解放後本來有「六大名著」,後來刪了兩部,你知道為什麼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文學界把流傳在民間影響最大的長篇小說統稱為「六大名著」。新中國成立之時,為了提高百廢待興的文藝事業和推動文藝事業的前進。提高剛剛翻身的無產階級的思想覺悟,豐富繁榮市民的業餘生活和精神世界。我國國務院要求,國家出版社出版一批高質量,高品位,優秀的文學作品。提供給全國人民欣賞文章的內容及內涵提高自身素養和價值追求。

解放後本來有「六大名著」,後來刪了兩部,你知道為什麼嗎?

其實只是巧合之下的疏忽造成的,因為當時國家出版總局要求人民出版社只能出版四部名著小說,所以他們不得不忍痛割愛,選出其中兩本刪減掉了。

第一本,蒲松齡著作的《聊齋志異》。其實《聊齋志異》大家並不陌生,人們早已多次將它翻拍為電視劇,電視劇一出也受到人們的歡迎。當然,這部看似描述鬼怪的小說,其實是對封建王朝統治階層的鞭撻,揭露社會的腐敗與陰暗。劇中的人鬼相戀,也是歌頌人們衝破束縛,反抗封建禮教的行為。

解放後本來有「六大名著」,後來刪了兩部,你知道為什麼嗎?

第二本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這也是我國現存文學作品中,一部諷刺官場的優秀長篇小說,全書共56回,通過描寫眾多儒林人士的悲劇命運,抨擊古代的封建科舉制度和官府的腐朽,並且大力表揚下層人物「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高尚行為,寄託的是作者,或者說是人們對於理想人生的追求。

解放後本來有「六大名著」,後來刪了兩部,你知道為什麼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